茶经茶道译本对促进中西茶文化交流的互动作用
2017-02-05李艳芳
李艳芳
(商丘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茶经茶道译本对促进中西茶文化交流的互动作用
李艳芳
(商丘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具体的文化理念,还是文化元素,都是我们了解中西茶文化交流体系的重要的媒介资源。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成熟的今天,中西方茶文化是整个文化交流的具体产物。本文拟从茶经茶道译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入手,结合中西茶文化交流的客观环境和需要分析,通过融入茶经茶道译本对促进中西茶文化交流的互动作用探究,从而探究茶经茶道译本在促进中西茶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具体思路。
茶经茶道译本;中西茶文化交流;互动作用
茶作为一种饮品,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茶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元素之一,茶与饮茶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习惯,茶文化理念日益成熟。而在茶文化理念发展应用日益成熟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茶文化交流活动,就必须选择合适的载体予以融入和具体传承,无论是具体的物质元素,还是描述和记载相关内容的文化理念都是对茶文化理念形成全面认知的基础和关键。在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中西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想要实现最佳传承效果,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文化传承载体。
1 茶经茶道译本的具体内容及内涵分析
中西方茶文化都形成了具有自身文化特点的独立文化体系,在中西方文化体系交流过程中,想要实现有效的互动交流,就需要选择具有同样内涵的载体。这一载体不仅构成了茶文化传播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两者文化之间融入的前提和关键。
通过对我国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和具体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形成了一系列资源丰富的茶文化经典作品,尤其是茶经,其作为整个世界上第一部专门以研究茶为主要内容的专门著作,无论是其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还是对茶产业体系内容的有效诠释,都值得我们系统化传播与研究。
如何才能将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传播到世界各国,实现茶文化的全面交流,就需要我们探究中西方文化交流沟通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和限制因素,尤其是在具体的交流过程中,需要将具体的文化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具体的翻译方法进行传播,从而实现其最佳传播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就是不同文化元素下的传播的基础和关键。
随着当前世界文化日益体系化,在各种文化传播过程中,茶与我国文化体系一起传播至世界各国,在这一过程中,西方事实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民族特色及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系。比如,不仅我国有着茶文化体系,同时在英美各国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虽然这一系列茶文化体系中,都是以茶为物质基础的文化元素,但是无论是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还是价值形式,都有着实质性差别。想要实现中西方茶文化交流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注重选择合适的载体,茶经茶道译本就是从中西方文化体系内容视角了解茶文化的重要载体。所谓译本,实际上是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对该译本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分析,其必然能够引导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内涵进行认知,从而使其实现理想的翻译效果。
2 中西茶文化交流的客观环境和需要分析
从当前中西茶文化交流的形势看,如今无论是具体的交流元素,还是交流目的,都在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实现了成熟体系化发展。在中西方茶文化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其整体展现和诠释的是一种文化观念和价值理念的融合,因此无论是具体的交流内容,还是相关交流元素,都需要在充分融入时代特点的同时,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元素内容。而通过对中西方茶文化交流活动所面临的客观环境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如今多数交流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更为注重的是将具体的茶文化理念和内涵融入其中,因此,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交流,还是整体交流环境都更为客观。中西方茶文化体系之间虽然存在一系列共同点,但是从根本上看,两者存在相应差别性,特别是从两者形成的历史根源进行探究,可以看到其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与自身文化有着相应关联。因此想要实现最佳传承效果,就必须将文化的差异性融入其中,从而使其能够实现理想的文化交流。
而从现阶段中西方茶文化交流的客观需要看,融合是其首要要求,所谓融合,实际上就是指在整个文化体系中,不同理念、不同元素的文化之间要符合和满足融合需要。融合是趋势,各个文化体系之间只有相互融合,才能实现自身完善发展。从整个中西方茶文化交流活动发展的客观形势看,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其客观事实,但是想要实现理想的文化传播效果,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和融入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互相融合,从而使其能够有效满足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系统化融入。此外,在中西方茶文化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将其价值内涵融入其中,通过有效创新和发展,结合对其差异性进行系统化认知,从而使其能够满足文化交流体系的客观需要。实际上,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实现其最佳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是其是否充分尊重了文化的差异性和不同性,因此只有认知和融入两者之间的具体差别,才能使其实现最佳应用效果。
3 融入茶经茶道译本对促进中西茶文化交流的互动作用
茶经茶道译本实际上是从多种语言体系下对茶经茶道等经典的茶文化著作进行翻译的活动,通过应用这一物质元素,其能够为整个中西方茶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提供相应载体和基础,尤其是这些译本内容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理念,所以融入茶经茶道译本能够为整个中西茶文化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实质上的推动力。具体而言,其互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首先,茶经茶道译本是整个中西茶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茶经是当今世界上所公认的茶学专著,而将茶经茶道等专著作品翻译为其他语言体系下的作品,其实际上就为不同文化体系下的人们学习、了解茶文化体系提供了有效帮助。因此,想要实现中西茶文化体系的系统化交流,就必须充分发挥茶经茶道译本的价值作用。
其次。对于中西方茶文化交流活动来说,其想要实现最佳交流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传播载体,当然将这些经典著作翻译为其他语言体系下的文学作品,其必然能够在传播的同时,对茶文化体系形成全面融入和系统化发展。尤其是将其中一系列极具价值元素的理念进行融入,从而实现整个茶经茶道文学作品的有效丰富和创新发展。茶经茶道著作是我国的文学作品,但是其本身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理念的实质性融入,因此,可以说该著作体系也是在不断应用过程中日益发展完善的。而对于该著作来说,最好的发展途径实际上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在不断完善的发展体系中,才能实现最佳交流效果。
此外,对于茶经茶道译本来说,其作为中西茶文化交流活动的基础,想要实现最佳交流效果,就需要注重译本的翻译和内容的完善性,实际上,译本是建立在原著基础上的语言转化,而对于整个茶经茶道著作体系来说,其中有很多语言内容并非能够通过简单的词语转换就能实现其翻译效果的,正是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元素决定了该译本在具体翻译时,必须融入完善的翻译元素,通过具体创新,在充分融入文化理念的基础上,从而实现精准翻译。在整个中西方茶文化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翻译效果,就必须对原著的内容进行有效认知,通过具体创新和系统化理解,从而为整个翻译活动有效开展奠定相应基础。
最后,对于中西方茶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来说,其作为系统化的交流体系,无论是具体的交流理念,还是相应交流计划和方案,都需要建立在固定的内容元素基础上。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有着最为完善的茶叶产业体系,茶经茶道不仅是经典的文化著作,更为关键的是其中实际上融入了几千年来我国有关茶文化及茶生活事件的有效记载和融入。因此,想要对整个中西方茶文化交流活动形成全面认知,就必须系统化应用茶经茶道译本这一经典著作。而实际上,应用好茶经茶道译本,实际上也为整个中西方茶文化交流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了相应基础和载体。
4 茶经茶道译本在促进中西茶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具体思路
在中西方茶文化交流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传承效果,就必须对茶经茶道译本的具体内涵形成有效应用和认知,茶经茶道译本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必须充分注重:首先,要注重尊重茶经茶道原著中的元素和内涵,无论是其中所具有的物质元素,还是精神内涵都应该充分融入到整个译本当中,只有融入了这两者,才能实现原著和译本的等值传递。其次,在进行茶经茶道译本过程中,不仅要充分注重将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融入到其著作翻译过程中,同时还要充分注重对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元素和具体理念融入其中。
相对于传统茶文化体系来说,其中有着丰富的文化理念,因此进行译本翻译时,必须注重对文化内涵进行有效融入。最后,相对于世界语言体系来说,茶经茶道译本不仅仅是英语译本翻译,其语言元素极多,不仅是英语体系,同时也有法语等一系列体系,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重各种语言体系下的翻译内容转化。当然,不用的翻译人,实际上对茶经茶道的翻译理解也不相同,所以在具体应用时,必须结合具体应用状况。对译本内容进行及时修正,从而确保其实现精准翻译。
5 结语
当前文化交流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常态,尤其是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成熟发展,如今文化信息交流更为便捷,无论是的具体的理念,还是相关内涵,都实现了系统化创新与完善。随着人们对文化元素的作用和价值认知日益成熟,如今想要实现中西方茶文化交流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对当前整个茶文化交流的客观环境和具体需要进行有效分析,只有系统化认知这一环境,才能实现文化体系的系统化交流。
[1]丛玉珠,陈祖海.《茶经》的跨文化传播及其影响[J].中国科技史料, 2013(2):134-137.
[2]李玉龙,陆羽《茶经》的历史影响与意义[J].茶业通报,2014(12): 125-129.
[3]陈金林.浅谈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茶学英语翻译[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5):266-268.
[4]王钟音.茶经翻译中美学再现的可行性研究[J].农业考古,2015 (15):122-125.
[5]宋协和.《茶经》中的中庸思想以及翻译策略探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51-153.
李艳芳(1983-),女,河南商丘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西文化,英语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