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茶戏唱腔分析
——以桂南地区为例

2017-02-05师娟娟

福建茶叶 2017年1期
关键词:采茶戏玉林剧目

师娟娟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04)

采茶戏唱腔分析
——以桂南地区为例

师娟娟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04)

桂南地区采茶戏节奏感较强,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十分久远的发展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桂南采茶戏融入更多喜剧元素,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且趋于完善。如今桂南采茶戏唱腔音乐发生很大变化,笔者在本文中针对桂南地区采茶戏唱腔变化进行分析。

采茶戏;唱腔;桂南地区

桂南采茶戏是对流传于广西南部玉林、南宁、钦州等地区采茶戏的统称。采茶戏是桂南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采茶戏的内容、题材,还是形式等,无一不体现出桂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等。且从采茶戏唱腔来看,更是融入了桂南地区许多方言元素和民间曲艺元素等。由此可见,采茶戏的发展与桂南地区人文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桂南采茶戏自从清朝便被记载,随着时间推移,采茶戏不断演变,融入更多新的元素,由原来简单的“采茶歌”逐步变为丰富多彩、节奏感强、喜剧色彩浓厚的“采茶戏”。音乐结构完整且复杂,深深扎根于桂南农村之中,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桂南采茶戏唱腔音乐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行分析。

1 桂南采茶戏唱腔音乐源流

采茶歌是采茶戏的最初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后形成了今天的采茶戏。在最早的茶诗时期,便出现了采茶歌的雏形,最具有代表性的采茶歌“正腔”为《十二月采茶歌》。《十二月采茶歌》又被人们称为“茶祖”“老茶婆”等。玉林的《十二月采茶歌》保留了传统采茶歌的结构形式,且音乐形态与其他地方的采茶唱腔存在相似之处。如笔者发现,江西玉县的《摘茶》、云南永胜的《采茶调》、云南东川的《东川采茶》以及浙江衢州的《顺采茶》等都与《十二月采茶》在歌词大意、旋律骨干音等方面大致相同,仅是在曲子结构上进行了适当扩张。此外,笔者还发现赣南采茶戏《摘茶》《看茶》与玉林的《十二月采茶》在节奏、旋律、调式等方面相似度极大。

明清时期,江南重要的产茶区位于江西南部,为了庆祝每年的茶叶贸易,茶商与百姓都要举行各种庆典活动,表演歌舞节目和演唱采茶歌曲,例如《送哥卖茶》、《姐妹摘茶》等。明朝洪武年间,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大量江西百姓纷纷迁徙到其他省市。大量人口外流的同时也导致江西南部采茶歌形式与习俗等涌入其他省市地区。广西玉林博白正是一个多民族移居区,在不同地域民俗风情影响下,采茶歌和采茶舞曲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采茶歌基本特征,并被当地居民润饰加工,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西玉林采茶歌。如今,桂南地区采茶歌“移步不移形”,以采茶戏形式盛行于桂南地区,成为桂南地区文化历史上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2 桂南采茶戏唱腔音乐的艺术形态

桂南地区采茶戏唱腔音乐与茶种植业有着密切联系。每年谷雨时节,茶已经长成,劳动人民为了有效调动自己的劳动热情,会在采茶过程中以演唱山歌形式不断激励自己,这成为采茶歌雏形。在采茶灯艺术和采茶歌艺术影响下,采茶歌逐渐融入更多的故事情节和故事人物,最终成为了扎根于民间的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唱腔音乐艺术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表演剧目

桂南地区采茶戏唱腔音乐表演剧目的种类较多,反映茶农日常生活的题材为主要种类,目的是为了赞颂茶农劳作时不怕艰辛、勇敢面对的精神。同时也有剧目反映家庭之间和睦友爱的故事。从表演剧目创建时间前后上划分,表演剧目可分为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两大类。传统表演剧目的代表作主要有反映茶农农忙情景的《插田割禾》、反映日常经营的《卖杂货》等。随着社会的前进,采茶戏也不断融入新的社会元素,《妈妈你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铁公鸡拔毛》等现代表演剧目不断涌入人们视野,成为了桂南采茶戏中的经典之作。

2.2 人物角色和表演动作

由于采茶戏唱腔音乐表演中有二旦一丑或者生、旦、丑三个主要人物角色,因此,采茶戏也被认为称之为“三角班”。桂南采茶戏唱腔音乐与地方文化产生在频繁而又深刻的互动,结果形成了极具乡土气息、拥有广泛观众、表演诙谐风趣的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在传播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流派为钦州的采茶戏和玉林的采茶戏。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女性地位较低,因此,广西玉林采茶戏中人物角色均由男性扮演,女主角也是由男性充当。而在钦州采茶戏中,生角被称之为茶工,旦角被称为茶娘,二者在穿着打扮、动作表演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且步伐风格丰富多样,如有豪情诙谐的步伐风格,有温柔多姿的步伐风格等,让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充满激情与乐趣。懒汉和醉汉一般为丑角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生动,且语言幽默风趣,更能激起观众的观赏欲望,让观者亲身感悟采茶戏的魅力。

3 桂南采茶戏唱腔音乐特点分析

“采茶串古”,即在反映茶事活动的采茶歌舞里添加传说故事是采茶歌演变为采茶戏的重要标志。在演变过程中,民间小调,即“茶插”被人们选作演唱故事情节的唱腔音乐。“茶腔”、“茶插”是构成采茶戏唱腔的两大主要元素。其中,“茶腔”又被人们称之为“正茶”,是正茶腔调的代表,“茶插”仅属于外来引进的唱腔音乐,但正是由于“茶插”的引进,其为传统采茶戏唱腔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采茶戏唱腔充满灵气、生机,音乐结构变得完整、复杂。桂南采茶戏不仅用采茶歌曲演绎“茶事”,还用歌舞演绎历史变迁、演绎神话传说等,以更好满足观众的心理追求。目前,桂南采茶戏唱腔音乐在“茶腔”和“茶插”联合使用基础上,扩大了民间艺人变化使用的曲调空间,创建了“新唱腔”。传统的采茶戏唱腔音乐有二百多个曲牌,唱腔也比较简单,曲调变化较少,整体缺乏新意和个性,但“茶插”的引入和应用,再加上“新唱腔”的有益补充,极大满足了观众在音乐强调上的“追新求异”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茶腔”的旋律特点

3.1.1 古雅淳朴的母曲

桂南采茶戏母曲主要是指在“歌舞三小”时期流传下来的唱腔以及本地民间的说唱音乐。母曲也是桂南地区最早出现的茶腔,又称为原茶腔。由于每个地域之间距离较远,因此,不同地域的母曲也各有特色。例如钦州采茶戏以《大开台》、《十里花》、《南音》和《正茶》作为本地的母曲,而玉林采茶戏则以《十二月采茶》作为母曲。母曲旋律凝练婉转,风格古雅淳朴。例如盛行于钦州的《大开台》唱腔音乐庄重、淳朴。

3.1.2 生活气息浓厚的派生型唱腔

原唱腔在发展之后形成了派生型茶腔。派生型茶腔的形成源于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其为了表现不同的劳动生活场景、不同人的情绪和内容等,根据母曲重新组合形成了一系列变体曲调。派生型茶腔虽融入了较多新的音乐元素,但也传承了原茶腔的特质。例如玉林采茶戏在《十二月采茶》基础上派生出了《开荒》、《点茶》、《摘茶》等反应茶农从开荒、播种、收获的不同劳动场景。钦州采茶戏在《十里花》基础上派生出《十二月排茶》、《小开台》、《小落茶园》、《茶花四月天》等唱腔。派生型唱腔音乐虽在调式调性、旋律特征、音乐结构等方面与母曲特征相似,但在音乐的节奏性、舞蹈的旋律性等方面更加突出,更加升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3.1.3 异彩纷呈的借入型唱腔

在采茶戏的快速发展影响下,采茶戏演出内容不断丰富,表演剧目故事情节越来越复杂、人物角色逐渐增多,为了有效满足观众需求,生活在桂南地区的居民开始将日常生活作为创作采茶戏的蓝本,吸收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来丰富采茶唱腔。例如玉林采用民间小调《剪剪花》形成了《炒茶》,该唱腔采用加花变奏,调式对比等手法,给人带来一种欢快、明朗的俏丽之感。又如钦州采茶在吸收木鱼说唱基础上,加上间奏形成的“南音”曲牌。该曲牌保留了民歌上下句的格式,且句式呈现自由的长短句,七字押韵的唱词,独具韵味。借入型唱腔来源于不同地域,桂南采茶戏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借入型唱腔。

3.2 “茶插”的旋律特点

茶插是桂南采茶戏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唱腔音乐。茶插诞生于民间,其表演内容无法确定,时间长短不定,句式表达上长短也不定,大多数位四句式,一般为了表演剧目需求而随意发挥,茶插具有两种音乐形式,一是羽调式;二是宫调式。在桂南采茶戏中,添加传说故事所运用的唱腔则为茶插,其演出次序一般为:一是恭贺、参拜。例如《开台茶》;二是民间小调;三是开荒和点茶;四是探茶;五是民间小调;六是采茶或者摘茶;七是民间小调;八是炒茶;九是送哥去买茶;十是撑船、小十送。例如《张三过年》、《傻子拜寿》、《剃头二接妻》等都是采茶戏传统表演剧目的经典代表作。在茶插唱腔音乐中,衬词占有较大比例,具有丰富的当地语言特色。为了更好满足桂南丹迪人民观看需求,在原有采茶戏唱腔基础上衍生出新茶腔。新茶腔是茶腔和茶插的结合品,在编写过程中借用现代手法,以观众喜好来调整表演剧目中的人物角色,具有鲜明的现代音乐特色。例如《铁公鸡拔毛》则是新茶腔的优秀代表之作。

3.3 “演唱”的旋律特点

在桂南采茶戏中,主角扮演者分为男、女,但演唱不分男、女,即男女生的腔调都是一样的。因此,桂南采茶戏在演变过程中,骨干音的旋律一直保留原有的特征,变化不大,为更加便于采茶戏发展,也只是简单调整歌曲的歌词声调,并且调整整个音乐,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起来更加连贯自然、清晰悦耳。例如《四平腔》是桂南采茶戏中最受表演艺人喜欢的一首曲调。因为《四平腔》在演唱时音乐清晰、自然,有助于艺人更好发挥成效。

3.4 “伴奏”的旋律特点

桂南采茶戏也具有自身特色的伴奏队伍。伴奏团队的大小与戏剧班规模大小相一致。伴奏所用到的乐器主要有小件乐器小钱和大件乐器大钱、大罗等等。在采茶戏后期发展过程中,西方乐器也不断融入东方乐器中,低琴音等现代乐器也出现在桂南采茶戏舞台上,更加丰富桂南采茶戏伴奏旋律。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桂南采茶戏唱腔音乐源流、艺术形态、演变历程和唱腔音乐特征等内容,桂南采茶戏具有生动饱满的人物情绪、丰富深刻的故事情节,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桂南地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桂南采茶戏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内容及其丰富,是我国采茶戏文化历史上的一块瑰宝,笔者通过对其唱腔音乐形态的变化历程分析研究,希望更多人去关注和了解桂南采茶戏,发现它巨大的历史价值,继而丰富和传播我国茶文化。

[1]孙远轶.浅析桂南采茶戏唱腔的音乐形态及变化[J].福建茶叶,2016 (6):323-324.

[2]韦芳.桂南采茶戏浅探[J].中国戏剧,2016(8):58-60.

[3]刘家盛.赣南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J].戏剧之家,2014(10):23.

[4]韦芳.广西采茶戏的音乐特征[J].音乐创作,2016(2):138-139.

[5]李振聪.唱腔音乐演变对桂南采茶戏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5(6): 245-246.

师娟娟(1983-),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采茶戏玉林剧目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舞台剧目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邱玉林艺术作品欣赏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优秀剧目进校园
浅析赣南采茶戏旅游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