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与舞蹈美研究

2017-02-05朱建华

福建茶叶 2017年1期
关键词:采茶戏赣南律动

朱建华

(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与舞蹈美研究

朱建华

(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民间采茶戏丰富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内容,具有极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效果。在我国民间采茶戏之中,赣南采茶戏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其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民间艺术形式,融汇了客家文化的精髓,广泛吸收了本地及外地流传而来的民歌、民间舞蹈、民间灯彩等艺术,具有独特的音乐形态和舞蹈美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本文即通过对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和舞蹈研究,探索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民间采茶戏;音乐;舞蹈;审美

中国传统民间采茶戏丰富多彩,富于变化,具有独特的文化风貌和艺术特色,尤其是赣南民间采茶戏更是融合了当地和外来艺术的精髓,它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营造出轻松活泼、诙谐幽默的情趣氛围,并集民间歌舞、戏曲、灯彩于一体,极具生活气息,显示出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通过挖掘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征和舞蹈艺术内容,希望能够推动民间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

1 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背景探析

1.1 自然生态环境

赣南民间采茶戏源于赣南地区,它位于中亚热带区域,具有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的自然环境特点,地势处于低山和丘陵地带,安远九龙山盛产优质的九龙茶叶,是赣南民间采茶戏的发源地,适宜于农耕,当地人们在种植茶叶的过程中,将劳动的欢愉之情溢于言表,用歌声和舞蹈传达出内心的喜悦之情,也逐渐演变为流传甚广的地方民间戏种——赣南民间采茶戏。

1.2 传统文化环境

赣南民间采茶戏还有其自身独特的客家文化背景,这里以中原传统文化为核心,并以客家文化作为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属于具有民间色彩和地域性的亚文化体系。客家文化历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是文人荟萃之地。

2 赣南民间采茶戏唱腔音乐形态的特点分析

2.1 旋法与调式

在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之中,有不同的调式,如:宫、商、角、徵、羽,并以“五声徵调式”为主,其次为“五声商调式”和“五声羽调式”。在赣南民间采茶戏音乐中,最为有名的曲牌是《牡丹调》,这个曲牌音乐极有特色,具体表现为:

2.1.1 曲式结构。在《牡丹调》中,由“起、承、转、合”四种结构结合为一体,具有规整方正的结构特征。

2.1.2 调式结构。它属于徵调式曲牌。在乐曲之中,徵音作为煞声出现,属于主音,这也是赣南民间采茶戏音乐中的特色风格调式。

2.1.3 旋法特征。在这个音乐曲牌之中,大量运用了同音重复和乐句重复变化的手法,主要是用于对主题形象的突显和强化。在旋法运用上,采用了缠绕式进行的突出特征,并具有灵活变化性。

2.2 唱腔结构

赣南民间采茶戏具有独特的唱腔结构特点,它大多源于民歌曲调,并在丰富自身节奏层次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曲牌联缀为主、板式变化为辅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2.2.1 保持重复与变化重复的段式基本腔格。在赣南民间采茶戏音乐之中,重复和变化重复是基本腔格,当然,“腔句”之间的严格意义上的重复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从其歌词中加以细心的体会,可以感受到不同“腔句”的内在情绪的变化。较为突出的是灯腔《倒茶歌》为代表。

2.2.2 变化的辅助腔格。这是赣南民间采茶戏音乐的辅助手法,它是在基本“腔格”的前提下,对唱腔结构加以变化,并主要采用扩展或紧缩的手法,表现出更大的音乐张力。具体主要包括:(1)句格增减变化;(2)改变自身功能性的扩展与紧缩变化;(3)变手调。它是运用移宫移调和旋律变化,形成反调的手法,也即反弦伴奏。变化腔格的段式,采用自由组合的方法,具体形成了以下几种段式:(1)加垛段式。这是以加垛为主的唱段,结合长短句,使音乐的节奏更富于律动感,避免了枯燥呆滞的感受。代表音乐为:《带货歌<一>》;(2)穿腔段式。这主要是以穿腔为主的段式。代表音乐为:《打鞋底》;(3)长短句结合段式。这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数板”板式,综合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如:《带货歌<一>》。

2.3 伴奏风格及特点

赣南民间采茶戏音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特征,地域风格特色浓郁。其中,伴奏就是其中极有地方特色的表达形式之一。最初的赣南民间采茶戏的伴奏乐队规模较小、人物也少,人称“三脚班”,其采用的伴奏乐器主要为勾筒、唢呐、打击乐。到了五十年代,伴奏乐队逐渐发展,人数也有所增加,伴奏乐器逐渐引入了扬琴、低胡、三弦、竹笛、中胡等。至六十年代,伴奏乐器增加了大提、黑管、琵琶等。七十年代之后,又引入了小提、中提、低提、双簧管、长笛、巴松、拉管、小号、笙、定音鼓等。这些伴奏乐器吸收了和声、复调、配器等全新的手法,较好地发挥出唱腔伴奏的功能。

3 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艺术

3.1 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表演艺术价值

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表演艺术,吸纳了赣南地域的民间舞蹈和道教舞蹈,表现出载歌载舞的艺术效果,其丑角舞蹈表演具有突出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功效,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1 以抒情性和动作感极强的舞蹈表现场景。例如:在赣南民间采茶戏之中,传统剧目《睄妹子》的丑角舞蹈表演极具有动感,他用“矮子步”进行跳跃式的行走,表达出上山、下山等场景活动,并用“单袖筒”进行自由的摆动,人物个性极为突出而鲜活,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绪和场景氛围,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表达出剧情的情感。

3.1.2 适应叙事写景的需求。在赣南民间采茶戏的丑角舞蹈表演中,以舞蹈为主的动作主要用于对任务的描述和铺垫。例如:在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豆腐哥与豆腐嫂》中,丑角人物豆腐哥迈着“矮子步”,向观众交待场景,让观众明白表演人物是在上坡、跳坎、过桥等,这些不同的“矮子步”程式单元,交待出不同的场景内容。

3.1.3 满足了客家劳动人民的心理需求。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表演用夸张的舞蹈动作、富于变化的神态、诙谐幽默的语言,营造出浓烈的喜剧色彩效果。在这些丑角舞蹈表演动作中,多有表现,如:“青蛙戏水”、“懒猫抓痒”、“乌龟扒沙”、“画眉跳架”等。

3.2 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律动特点

在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表演之中,表现出极为特色化的律动效果和特点。具体表现为:

3.2.1 “屈蹲”律动。这在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动作“矮子步”中表现最为明显,这个“屈蹲”的律动贯穿于“矮子步”的动作全过程,其特点可以归结为“膝盖定三桩,紧走紧跪,矮步相随”,这些动作是由民间采茶的劳作动作中演变而来的,是对劳动生活的提炼,也是对生活劳作状态的模拟,具有浓郁的劳作生活气息。

3.2.2 “拧摆”律动。这个舞蹈动作特点出现于丑角动作之中,如:“撩脚扇花”、“水蛇穿草”、“上下水飘飘”。最为突出的“拧摆”律动显现于“单袖筒”的表演之中,它是舞蹈演员在身体的前后、左右自然扭摆律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舞蹈动作。

3.2.3 “抖颤”律动。这个舞蹈动作特点也大多出现于丑角的舞蹈表演动作之中,如:“顿跟步”、“蜻蜓点水”、“狗牯撒尿”、“画眉跳架”等。

在这些具有强烈的律动特点的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特点中,表达出民间采茶戏生动活泼、自由快意的艺术舞蹈风格和特征。

3.3 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形态特点

在赣南民间采茶戏之中,有诸多舞蹈动作都源自于生活素材,是对生活劳作动作的模拟与凝练。具体表现如下:

3.3.1 模仿动植物形态的“象生形”舞蹈形态。在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表演动作中,大多摹拟自然,尤其是动物的“象生型”造型,由于客家人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他们在与自然斗争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从自然界获得了不竭的艺术创作灵感,富于想象力和创新力,因而,也在民间采茶舞蹈中模拟出诸多动植物的“象生形”动作形态。如:“猫儿探夜”、“公鸡啄米”、“乌龟扒沙”、“乌鸦晒翅”等。

3.3.2 极具生活意趣的虚拟化舞蹈动作形态。在赣南民间采茶戏之中,其大多数舞蹈动作都是由采茶日常劳作中而来,如:摘茶、炒茶、挖笋、盘花生、补皮鞋、卖杂货、补缸等。这些生活化的动作加以艺术化的加工提炼,并在服装道具的展示之下,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采茶戏舞蹈动作形态。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是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表演中的“扇子花”动作形态,它在舞蹈表演时显现出不同的生活涵义,如:摘茶时的“平端扇”、摸黑探路而用的“探路扇”、挡阳遮阴的“遮阴扇”等。在单袖筒与扇子花的搭配表演过程中,显现出无拘无束的舞蹈动作姿态,极富乡野气息和生活风味,是民间采茶戏舞蹈表演的特色化形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赣南民间采茶戏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形态和舞蹈特点,它们在历史的衍变之下,不断发展和延伸,其表演、音乐、唱腔都极具影响力和渗透力,具有独特的音色特点,其音乐的节奏也鲜明有力,表达出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音乐艺术形态特征,并在唱腔的节奏之下和伴奏的运用之下,创造出极富韵味的民间采茶戏音乐。此外,在赣南民间采茶戏中的舞蹈形态也多姿多样,极富生活化意趣,其中极为有名的“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变化无穷,具有程式化的特征,在舞蹈表演中能巧妙的彰显出自身别具风味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展示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1]欧阳绍清.赣南客家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J].大舞台,2012(2): 158-160.

[2]陈孝余.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 (1):16-24.

[3]郭起华,钟俊昆.30年来赣南采茶戏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5):3-7.

[4]杨阳.赣南客家传统采茶戏《睄妹子》的音乐形态分析[J].福建茶叶,2015(6):220-221.

[5]朱黎明.江西采茶戏的起源与流派[J].农业考古,2011(5):201-212+218.

[6]赖丹,叶曾珍.赣南采茶舞蹈中独特的动作审美[J].科技广场, 2010(4):23-26.

[7]安葵.舞蹈的戏剧化和戏剧的舞蹈化[J].戏剧艺术,1990(1):45-55.

朱建华(1982-),男,江苏徐州人,艺术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采茶戏赣南律动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