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宝盖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2017-02-05施昀
施昀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3000)
石狮宝盖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施昀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3000)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有所提高,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新课题。本文就石狮宝盖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做了重要论述。
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开发;生态修复
1 风景区资源概述
宝盖山风景名胜区具有孤傲俊秀的山川形胜和历史悠久的文化胜迹。宝盖山上的姑嫂塔巍峨壮观,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海上航标,也是闽南侨乡的重要标志,它印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儒家、道家、佛家竞相在此发展,虎岫寺、朝天寺、普莲禅寺、三源禅寺等,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此外,宝盖山积极弘扬闽南文化,逢节庆时节,宝盖山上还举办舞狮、猜灯谜、唱南音等文化活动。
宝盖山风景名胜区是石狮市的生态绿核,山林繁茂、草木苍翠、生态环境优良,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景观。风景名胜区地质构造错落有致,地形地貌起伏多变。区内水景资源丰富,有青年水库、吴园水库、山墩水库3处大型水泽,风景恬静怡然。登临宝盖山顶的姑嫂塔,既可俯瞰石狮全城,也可远眺东南部的黄金海岸和深沪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城、山、湾、海景观一体的特征。
2 现状问题
2.1 城市建设蚕食风景名胜区用地现象较严重
因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存在一定缺陷,存在着城市建设蚕食风景名胜区用地的现象,使风景资源和自然景观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2.2 开山采石区域的景观亟需修复
风景名胜区内开山采石区域部分山体植被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个别山体岩石裸露,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景观效果品质不高,急需生态修复。
2.3 景区、景点分散分布,未能形成统一的游览系统
由于各个景区、景点较为分散,也未形成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单点景观吸引力不高,景点规模偏小,有些景点可达性较差,未能充分发挥宝盖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整体优势和综合效应。
2.4 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
风景名胜区内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不完善、档次偏低,未达到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要求。
3 保护开发对策
3.1 调整划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界线
规划遵循保护风景资源的完整性,延续历史、城景协调,立足资源永续利用,界线明晰及依法管理这4项原则,对宝盖山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进行专题研究,将与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相关的建设项目进行协调与分析,最终划定宝盖山风景名胜区范围。
3.2 控制外围保护地带
吸收外围保护地带各相关规划的成果,对各种类型的用地提出强制性和指导性的要求,强化外围保护地带的控制力度。
3.3 风景资源保护利用
宝盖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融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于一体。规划中以景点作为景源评价、分级的基本单元,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划分为4个等级,作为保护和利用的基本依据。另外,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结合宝盖山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将风景名胜区划分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游览区、风景恢复区和发展控制区,并根据风景资源保护价值,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共3级保护。在保护好现有自然、人文景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接待服务设施,对景观环境进行整治,提高宝盖山风景名胜区的品位。科学地安排游览路线,串联各个景点,避免走回头路。
3.4 统筹建设项目
加强风景名胜区内建设项目的管理,统筹安排游憩、旅游服务配套等项目的布局。
3.5 全面提升环境品质
以保护生态资源环境为前提,突出宝盖山自然景观资源特色,避免建设性破坏,特别是“面城一重山”的景观,应积极控制建筑高度、密度、形态。对石窟、破损的石壁进行修复利用,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加强其植被的建设,逐步提升绿化景观建设水平。
3.6 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统一管理
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如提升规格、增加编制、赋予执法权等,强化对风景名胜区的统一管理和风景名胜区内各项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4 结语
宝盖山风景名胜区建设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深入挖掘风景资源的潜力,统筹协调风景区的各项事业,将宝盖山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以海上丝绸文化、古寺名刹为人文景观特色,融山、石、湖、林等自然景观特色于一体,以文化体验、生态保护、健身休闲、游览观光等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生态绿心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1 徐学书.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田甜.刘晓明.名山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责任编辑 舒丹丹)
施昀(1989-),女,本科,园林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