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中小学器乐教学的研究
2017-02-04郭丽欣
郭丽欣
摘要: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与突破,它能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做出重要的贡献。在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教学形式,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发挥着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本文从竖笛发展的历史、竖笛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对策与思考这几点来简单的阐释竖笛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竖笛教育
器乐教学是根据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在音乐学习理论指导下,掌握乐器基本演奏技能,学习乐理基础知识,运用乐器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我感受力,使学习者具备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一、竖笛发展的历史
竖笛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石器时代的骨笛,然后慢慢向木质笛演变的,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在欧洲兴起,在巴洛克时期就被广泛使用,木质材料,故也称“木笛”。总体来说,木笛分为两类:文艺复兴木笛和巴洛克木笛。不同木笛的设计差别很大。木质笛到塑胶笛的改良起源于20世纪初,初衷是为了降低制作成本、工序和购买成本,促进基础音乐的推广和普及。按总类划分竖笛分为六孔竖笛和八孔竖笛。我们中国中小学常见的塑胶笛制造,在经历了近20年的竹笛改良竖笛、6孔笛、国产山寨款后,现今逐渐走入正轨。现在较为常见的是八孔竖笛,拥有两套不同的指法:巴洛克指法和德式指法。其中巴洛克指法的木笛是国际上最为认可的专业演奏指法。但德式指法的木笛由于运指方法简单,但音准和音色有缺陷,所以推荐作为幼稚园的启蒙学习。八孔竖笛属于十二平均律乐器,可以任意转调,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音色温润淳朴,吹奏省力,是音乐入门很好的选择。巴赫、莫扎特、维瓦尔第等大音乐家都曾为其写下大量流芳百世的名作。如:维瓦尔第的竖笛协奏曲。八孔竖笛是系列乐器,适合独奏、合奏,目前已经有九种之多,常见的有五种,分别是超高音笛、高音笛、中音笛、次中音笛和低音笛。八孔竖笛在许多国家的专业音乐院团特别是中小学被普遍使用,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
二、竖笛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音乐课程也得到了推广与发展,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器乐教学内容。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往都是以唱歌为主,大多数同学都是喜欢唱歌的,但也有个别同学就是不愿意开口,任凭老师怎样鼓励和教导,他们还是不愿意歌唱。竖笛教学进入课堂之后,就可以让那些唱歌唱不好的、不愿意唱歌的同学先吹奏竖笛,从竖笛演奏中找出学习音乐的乐趣。音乐教学就可以唱歌与器乐演奏相结合,也使音乐课变得有趣。
竖笛是世界各国普遍流行的吹奏乐器之一,由于它结构简单、音色优美、携带方便、简单易学价格优惠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农村音乐教育由于环境艰苦、资源匮乏、资金紧缺,导致音乐教育落后于城镇。但是竖笛价格便宜,且简单学习,具有固定音高,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掌握固定音高、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对音乐的感悟,引导学生从器乐教学走向神奇多彩的音乐殿堂。在此情况下,竖笛理所当然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器乐教学的首选乐器。竖笛教学是中小学器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如此竖笛教学现在被编入了中小学的音乐教材。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把竖笛教学列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不断强调它的重要性。木笛作为欧洲最流行的民间乐器,在欧美各著名音乐学府都设有木笛演奏专业。在亚洲,塑胶竖笛与七八十年代率先进入日本的音乐课堂,并得到广泛应用和好评。在宝岛台湾,木笛在在中小学的推广和运用以有近20年之久了,台湾每年都会由教委举办各类木笛的个人和团体比赛,尤其是台湾中小学木笛团的教学成果相当突出。今年3月,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了内地第一场“海峡两岸木笛乐团交流音乐会”。尽管如此,国内的竖笛教育远远落后于台湾、日本以及欧洲地区。
三、竖笛教学的问题
(一)课堂器乐教学与审美教育脱节
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也许是旋律美、情感美、思想美,也有可能是教态美、教学设计美。之所以说课堂器乐教学与审美教育脱节,是因为课堂教学中缺乏美的体现,有些教师只想到树立自己威严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僵硬,表情严肃,音乐课上成了历史课、政治课,教师们生硬的把竖笛乐曲一句一句的教给学生,学生们只能反复的吹奏练习。没有音乐课中学生们本该有的欢声笑语、没有学生们积极参与勇于提问的现象。这样的一节竖笛课,完全与审美无关。
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要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在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之后,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学生美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通过竖笛教学,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在课堂器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好教学方法,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保证课堂器乐教学顺利的进行。在一些年长的教师中,他们受传统教学的束缚太深,对新的教学观念理解上有偏见,不愿接受。其实这些教师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加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定会使教学丰富多彩,效果也会有所倍增。
竖笛教学的方式方法长期以来都是比较单一、不外乎就是在课堂上教授口型、指法,教点简单的乐曲,全班能合奏出几首乐曲。而这种教学方法早以不能适应现当代的教育理念,以不能满足中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个难题,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往往不那么紧凑,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分散,使教学显得比较乱,不能成为一个系统。此外,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偏难,基础较弱的学生很难接受。有些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简单,又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把音乐课上的过于活泼,反而导致秩序混乱,难以控制,有的教师又把音乐课上的过于沉寂,没有生机。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值得中小学教师认真反思和探讨。
(三)师资与乐器的质量问题同在
目前在很多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大多数是声乐或者钢琴教师,所以缺乏专业化、系统化、基本功过硬的器乐教师。很多教师认为竖笛是很好吹的乐器,所以自己看书或者参加几天的培训班就觉得可以了,这样的教师不能适应现代器乐教学的水平,教给学生的知识都是些零散的、简单的,而他们的观念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
乐器的质量问题也是教学中所反映的一个现象,学校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选择了竖笛作为课堂乐器,大批量的采购,但在质量上却不尽人意,采用劣质产品者大有人在,于是出现音不准的问题,特别像中音“fa”和中音“si”经常吹不准,就会影响竖笛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对策与思考
(一)以音乐为本,注重竖笛教学的审美性
《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应该在音乐课程的各个领域都有所表现,以审美因素考虑,课堂竖笛教学应该体现出情境美、音色美、曲调美。具体来讲,首先,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创造审美情境,渲染艺术氛围,引导和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有效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使学生在情绪的带动下享受音乐的美感。其次,在教学中首先保证乐器的质量,乐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音色的好坏。教师还要耐心地教与学生们正确的演奏技术,在演奏过程中,学生的吹奏角度、用气的大小、指法的正确与否,都可能造成音色的好坏。再次,在选择教授的乐曲时,教师尽量选择曲调优美、旋律性强、学生耳熟能详的乐曲。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的表现乐曲的情感。
(二)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成效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可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个领域,且四个领域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在竖笛课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入歌唱。有些同学竖笛吹的不是很好,可以先让歌唱,多看看或者多听听其他同学的演奏,慢慢融入到吹奏当中。还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同学吹奏竖笛,另一组同学在竖笛固定音高的伴奏下进行视唱练习,交替进行,互为伴奏,久而久之会在脑海中形成固定音高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吹奏。在欣赏教学中,把竖笛加入到欣赏课中,让学生通过手、眼、耳、脑的协调运用,在听觉、视觉、触觉的帮助下得到情感升华,这比单纯的讲授获得的情感更丰富。音乐是与其他艺术紧密相联系的,在竖笛课中,多注意与艺术以外的相关学科相联系,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地理、音乐与政治的关联,把音乐课堂变成丰富的大世界。
当代的学生心理发展都比较快速,比较有主张、独立的意识也逐渐增强,课堂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多制造创造性的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放开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创造音乐来升华情感体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不管是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还是音乐编创,学生只有在亲身参与过程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直接体验和丰富的情感。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一同与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共同完成。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只有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和求知欲,才能让学生爱上竖笛。
(三)对教师进行专门严格的训练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教师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加速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教育出德才兼备、事业心强的各种音乐教师,满足当前各类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需求,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器乐训练,所以要对器乐教师进行专门化、系统化的培训。学校应该定期让教师出去参加竖笛培训,从竖笛的历史、构造、发音原理、以及呼吸、指法都应该系统的学习,还应该参加管乐的培训,了解更多乐器。或者聘请资深教授、老师或本地优秀的中小学生教师授课,对现有的音乐教师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再者,以音乐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研究会经验交流会,或外出观摩教学等,这种教学交流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强化自觉学习的意识。
而且器乐教师应该要会两到三门乐器,不管是钢琴还是其他乐器,都应该熟悉一些简单乐器的指法。在音乐教学中,竖笛教师应当学会在行动中反思,即器乐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器乐教学,有过硬的器乐基本功和演奏功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练习和反思,将专业的理论研究与自身的演奏实践相融合,并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和形成个人的知识与教学体系。
五、结语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与突破,它能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做出重要的贡献。就竖笛教学而言,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教师对该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进而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克坚.八孔竖笛——小学课堂乐器之首选[J].中国音乐教育,2012(01):52-53.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顾天亮.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M].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4]赵孟欣.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探索与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