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谭盾歌剧《茶》的创作理念

2017-02-04于菲菲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谭盾歌剧茶文化

于菲菲(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初探谭盾歌剧《茶》的创作理念

于菲菲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在整个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立的茶文化体系。而在这一茶文化体系中,还包括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最典型的就是反映产茶、制茶和品茶过程的茶文化艺术活动,与茶相关的歌剧艺术就是茶文化体系内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分析认知谭盾的歌剧《茶》,能够让我们从音乐、舞台艺术、中国元素等多个视角感受整台歌剧艺术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歌剧《茶》的表演形式分析入手,结合该歌剧艺术的具体创作细节,从而分析整个歌剧艺术中所包含的具体创作理念。

谭盾;歌剧艺术;《茶》;创作理念;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具有多样元素的重要文化体系。通过对茶文化进行具体认知,可以看到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元素。结合当前艺术创作不断发展,融入传统文化内涵,诠释传统文化理念的歌剧艺术已经发展成为我们认知传统文化的重要视角和切入点。

1 歌剧《茶》的形成过程及背景分析

2002年,歌剧《茶》在日本东京进行首次演出的时候,就凭借其中所包含的东方内涵和神秘色彩,引起了巨大轰动。随后该歌剧就在荷兰、法国、瑞典等全世界多个地区进行演奏,而每一次演出,都让演出地人们对东方的茶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举行奥运会活动期间,该歌剧登上奥运会开幕仪式,以国家之形象向全世界展现。对谭盾来说,其一生的经历更多在西方歌剧学习和创作上,而其歌剧中的剧本内容,很少有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元素的内容,而歌剧《茶》就是用中国元素展现和表演中国艺术,诠释中国理念。

歌剧《茶》创作历经十年完成。该歌剧艺术也成为全世界了解和认知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窗口。实际上,该歌剧创作的核心元素是“茶”,茶和茶文化也是最难展现和诠释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广泛,如今全世界各地都有饮茶爱好。但是很少有人对茶的渊源和文化内涵有相应了解。中国人发明了茶和茶文化,但是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并没有人对这一要素形成全面认知。尤其是在多元文化发展不断成熟的今天,各种现代文化、现代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更容易接受的事物,如果传统文化想要被全世界各个地区人们所认知,就必须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相融合。比如将茶及茶文化与现代科技、西方艺术相结合,使得该歌剧艺术能够被人们所熟知。

选择奥运会期间,作为歌剧《茶》艺术的表演时间,极具特殊意义。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身就是一件体育文化盛事,同时,这也是全球各地人们对我国文化了解、认知最好的时机。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其中很多都可以作为代表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象征。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如果只有西方元素或者现代元素,那么其整体文化就很难凸显我国传统文化优势。茶在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人们自唐宋兴起和发展饮用茶也有将近1500年的历史。而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多元文化发展不断成熟,尤其是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之间的冲击力日益加大。当前无论是我国社会大众,还是世界其他地区人们都更加亲睐现代文化元素,对传统文化缺乏应有认知和理解,选择能够代表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直接关系到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而该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无论是艺术内容,还是各个要素,都要尽可能的展现中国文化。不仅如此,正是谭盾的西方游学经历,使得谭盾所创作的歌剧艺术作品中,不仅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同时也对西方文明进行了全面融合。客观的讲,我国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但是在时代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多数艺术资源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因此,如果能够探寻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具体策略,势必能够大大提升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改善其传承效果。

2 歌剧《茶》艺术的具体创作细节分析

一场歌剧艺术,实际上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表演艺术等多项内容的全面融合。在音乐创作方面,歌剧《茶》同时使用了很多音乐元素。其在自然音乐元素的融入方面,增加了水琴和云锣及陶鼓等打击乐器,通过这些乐器的声音,从而实现了音乐与歌剧艺术内涵的实质性融入。在该歌剧中,除了使用管弦乐外,谭盾还将自己发明创作的水乐、纸乐、陶乐等多种乐器内容融入其中。通过使用水琴、青花瓷缸,甚至是白纸等作为发声乐器,进而来表达歌剧中所需要的声音灵感。这些乐器中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诠释了自然与社会的融合,全面呈现了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可以说,这些乐器不仅呈现了现代歌剧中所需要的乐器元素,同时也极具观赏效果。在整个歌剧创作过程中,其使用的音乐形式是一种有机音乐,是对现代生活理念的全面诠释和有效表达,甚至可以说整个歌剧艺术中使用的音乐元素,还具有传统禅宗理念。

不仅仅是音乐元素,而在歌剧应用服装中,也极具代表性。尤其是使用的服装,极具中国元素,其使用的服装设计人员是《莫扎特》电影的服装设计人员。他们在进行服装设计过程中,不仅从我国江南的丝绸产地和加工制作地区寻找服饰,同时也寻找用于舞台表演的材料。在2008年奥运会上演出的歌剧《茶》使用的服装元素,既能展现中国元素,同时也是将现代理念与国际理念相融合的具体表现。不仅如此,在歌剧表演过程中,其使用的道具,比如:水琴、陶罐和钟碗等道具更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内涵,通过有效应用,能够给予观众更为直观的视觉认知。

当然,描述《茶》的歌剧艺术,其创作过程中,还离不开对茶文化内涵的具体理解和全面认知,茶文化不仅展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其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艺术和处世哲学。因此在该歌剧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其中涉及到的具体细节,还是各个元素,都丰富呈现和融入了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和理念。而在每一个细节的选择和处理上,都具体融入了茶文化的细节要求和内容。歌剧《茶》是一部歌剧,也是一部文化融合,更是对多元文化的综合应用和全面融入。无论是其创作过程,还是其具体细节,都全面呈现了传统文化的各种细节和内容。

3 歌剧《茶》艺术中所包含的具体创作理念

歌剧《茶》艺术中涉及到的各个细节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具体呈现,可以说,其是对中国文化最完美的展现和融合。在整个歌剧艺术中,系统化融入了京剧元素,此外在道具上,使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木偶、旱船等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从其中看到琉璃作品和水墨画等元素,该歌剧艺术创作所展现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和理念融合。歌剧《茶》突破了传统的歌剧创作理念,同时也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体系化融入的重要表现。

在该歌剧创作过程中,其不仅展现了茶及传统茶文化元素,同时更是对中国文化体系中各涉及理念及内涵进行了全面融入和体系化结合。事实上,随着中国人饮茶习惯发展不断成熟,如今茶及饮茶和茶文化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种文化内涵,更是一种符号,一种连接社会交往的具体元素。当然,客观的说,尽管中外均有茶元素,但是中西方在对待饮茶和茶文化上的认知完全不一样,因为其基础不同,所以在中国上演的歌剧《茶》其中所包含的理念,就不同于在西方各地上演的歌剧。

通过对该歌剧内容进行全面认知,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两个核心理念,一是尽可能还原和再现中国茶文化内容,二是结合西方视角认知中国茶文化。此次关于《茶》的歌剧艺术,其展现主题叫做“纯种中国、纯粹中国”。其表明的观点就是坚持用最纯正的中国元素来展现该艺术。该歌剧艺术不仅从内到外展现的是中国文化,同时也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独立、全面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在整个歌剧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关中国人的生活元素。2008年,在北京举行奥运会,这是让全世界各地人们进一步了解我国文化的重要时机,因此借助这一机会,让世人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感知中国人的艺术与理念,价值突出。通过对整个歌剧艺术的各个细节进行把握和感知,可以真正感知到我国茶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在该歌剧创作过程中,其指出一个理念,就是西方人是将饮茶生活艺术化,而中国人才是真正的饮茶艺术生活化。

当然,不可置疑的是,歌剧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艺术内容,因此想要全面了解该歌剧作品,更需要从西方文化视角来对其进行认知。文化具有根基,也具有相应载体,同时更是对相关理念的诠释和有效表达。如果我们在进行歌剧创作或者歌剧欣赏过程中,不能全面完善的认知和理解西方文化,或者以中西方文化相融合的视角来看待这一文化融合,那么就无法对该歌剧艺术创作理念形成全面表达。谭盾是我国优秀的音乐家和指挥家,其有着丰富而成熟的音乐学习造诣。正是其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效了解,使得其能够将传统茶文化融入西方艺术元素,从而形成极具震撼效应的舞台歌剧艺术。《茶》这一幕歌剧,不仅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优异内涵,同时也展现了时代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具体融合思路。

4 结语

独立的茶文化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更是我国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继承的内容。通过对茶文化内容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可以发现,当前茶文化正面临巨大传承危机和压力,不仅是文化理念和内涵的缺失,更重要的是缺乏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全面融合。随着多元文化发展不断推进,尤其是现代生活理念进一步成熟,传统茶文化的短板和不足,日益明显,而谭盾所创作的歌剧《茶》不仅内涵丰富,资源全面,同时其更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全面融合的成熟表现。通过研究歌剧的创作理念,能够为我们有效继承传统茶文化提供有效帮助。

[1]吴东英.从《茶》、《门》看谭盾的歌剧创作理念[J].北方音乐,2013 (15):178-182.

[2]孙冬梅.谭盾与张艺谋的超时空面对面[[J].音乐探索,2014(2):259-264.

[3]张立群.走出西方—新世纪华人作曲家音乐创作语境的探究[J].音乐世界,2015(2):213-218.

[4]刘宝春.谭盾歌剧音乐的视觉解读[J].四川戏剧,2015(15):26-29.

[5]赵翠萍.论谭盾音乐的“中国意味”[J].音乐生活,2016(2):95-99.

于菲菲(1987-),女,新疆石河子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教育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谭盾歌剧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圆的意味——解析谭盾之《圆》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谭盾两部“非歌剧”的歌剧——《霸王别姬》与《马太受难曲》
拉琴人的不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