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典籍中英译原则与技巧
2017-02-04刘中阳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刘中阳(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
茶文化典籍中英译原则与技巧
刘中阳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
在我国庞大的茶文化体系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茶文化经典著作,这些著作的存在,不仅为我们有效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基础,同时通过文学大家的视角,也帮助我们深层次的了解经典著作。因此,想要将茶文化典籍中的信息有效传播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必须通过相应语言进行转化,从而实现其深度融入和有效传播。而这一过程,就是对茶文化典籍进行有效翻译的过程。本文拟从茶文化典籍的基本状况分析入手,结合典籍翻译的时代要求,从而深度探究在茶文化典籍英语翻译过程中使用的原则与技巧。
茶文化体系;经典著作;英语翻译;原则与技巧
我国在茶文化形成过程中,围绕茶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系列经典著作,这些典籍的存在不仅有力证明了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同时也为我们深度了解茶文化提供了重要帮助。
1 茶文化典籍的基本状况分析
在我国丰富的茶文化体系背后,还有着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典籍,通过对典籍进行深度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描述的茶文化世界。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讲述茶的专著是由中国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整部茶经是对我国唐朝之前茶及茶文化发展历史的体系化整理,也是我们有效认知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前提。自茶经出现之后,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共有124种涉及茶的著作,而这些著作包含了理论著作、普通读物、文化著作、科技书籍等等庞大的茶文化理论体系。而最重要的是大多茶文化著作是广泛分布于茶文化体系之中的。
通过对我国茶文化典籍发展状况进行体系化研究,其发展表现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茶叶被作为饮品且逐渐演化成一种风气和习惯;其次是饮茶这一行为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稳固;最后则是整个饮茶行为逐渐成为社会风气。人们饮茶意识日益成熟,也就是说,典籍的形成是与人们的习惯相同步的,正是越来越多的人将饮茶作为自身的一种习惯,才为典籍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当今整个世界都已经形成公认,我国是茶叶及茶文化的发源地。虽然周武王时期就有关于茶的故事,但在我国茶文化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对这一系列零散的记录有一定影响,因此史学界对先秦时期茶文化发展状况有一定争议。但自唐朝陆羽创作茶经确是整个研究界的一致共识,可以说整部《茶经》对我们了解茶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盛唐时期,在发展日益成熟背景下,我国的茶文化发展逐渐成型。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茶文化典籍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唐朝,除了茶经外,很多唐诗中也有着对茶文化的突出反映。通过对我国茶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茶文化是一种融合,其以茶叶和饮茶为基础,融入了人们具体理解和认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成为茶文化中重要的元素。而在这一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茶文化典籍,则形成了三种典籍题材,即为:散文类著作、小说戏剧类著作和专著。内容复杂全面、体系庞大的茶文化典籍实际上是对整个文化体系的有效反映,也是对不同时期各种社会心理的有效融合,因此茶文化典籍具有独特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对茶文化典籍进行有效整理,可以发现这一系列著作分为:茶叶的种植及生产、品茶的具体技巧和艺术、有关茶叶的文化故事以及品茶人的个人感知等等,无论体系、类型如何复杂,我们清楚这一系列茶文化典籍都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对这一些著作进行传播过程中,必须融入茶文化内涵的有效分析。
2 典籍翻译的具体要求和内涵分析
事实上,从18世纪开始,中国的茶文化典籍就开展通过各种语言翻译到世界各地,在典籍翻译方面,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技巧和原则。典籍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也是该文化高度成熟的重要表现,因此,可以说典籍是该领域当中的研究集大成反映。典籍反映的是一种成熟的认知思想,因此其表现为文字记录,但关键的是其作为对文化的有效记录。因此,进行典籍翻译工作时,不是简单的对典籍和文献进行翻译,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典籍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进行有效融入。
典籍翻译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递,因此想做到对典籍进行有效翻译,就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典籍进行层次研究,从而达到典籍翻译和介绍推广的目的。在对其进行翻译过程中,必须结合以下要求。首先,要坚持尊重原著的要求。翻译典籍不同于其他,典籍是整个文化体系中极为经典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整部著作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社会认知,因此如何在对其进行翻译过程中,不尊重原著,整个翻译过程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其次,要坚持体系化关联原则。当整部典籍分为多个层次、多卷宗时,必须将其有效融合,任何一部著作的翻译,都不能隔离看待。要通过有效挖掘各种典籍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正确全面的认知。
再者,在典籍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具体转化。由于各种语言的特点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上的调整,当缺乏直接对应词语时,可以选择相近的词语来代替,但文章的格式上,不能轻易做调整,不同题材的典籍其格式往往就有区别。我们可以做文字上的替代,但在格式框架上,不能随意调整。当使用相近词语时,要做好必要的注解,从而便于人们阅读。注解的内容要做好标识和提示,从而便于人们及时查阅。
最后,整个典籍翻译的基础是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想要达到典籍翻译的信息等量传递,就必须对典籍源文化和翻译语言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整个翻译过程中,充分融入文化的差别之中。客观上讲,语言只是一种工具,相似语言之间的文化就有可能会产生重大区别。以茶文化为例,英美地区所使用的语言基本相同,但英国的茶文化与美国的茶文化之间有着重要差别。这说明语言只是服务文化的一种工具,而文化的形成则与自身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因此,做好典籍的翻译,需要充分结合文化内涵。
3 茶文化典籍英语翻译过程中使用的原则与技巧探究
3.1 茶文化典籍英译的具体翻译过程描述
在对茶文化典籍进行英译翻译时,必须遵从以下步骤开展:首先,结合全译要求对原文典籍进行语言内有效转化,也就是现在汉语内对典籍进行有效整理。其次,在不同语言体系内进行具体转化,即从汉语转化为英语。最后,则是在英语内进行语言和语法结构的具体调整。目前我国多数茶文化典籍均是古汉语所书写的,因此想要对其进行有效外翻,首先要做到就是对这一古文形式进行有效理解。当然这一方法更适合与具备一定中文水平的翻译人。而在不同语言体系之间进行有效转化时,要有效结合典籍所表述的内涵,确保信息的等量传递。最后,在英语内进行转化时,主要是将原典籍中符合中国人习惯的句子和词汇进行调整,使其适应英国文化和英国人的习惯。做好茶文化典籍翻译,就是既要对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进行有效了解,同时也要对英国人的阅读习惯进行充分考虑,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妥善考虑,中英茶文化之间的具体差异,从而实现典籍有效英译。
3.2 茶文化典籍英语翻译过程中使用的原则与技巧分析
实际上,在茶文化典籍的英语翻译过程中,我们并不缺乏相应技巧和认知,更重要是如何才能有效消除文化上的差异,实现信息的等量传递。通过有效总结翻译理论和经验,我们认为在对茶文化典籍进行有效翻译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首先,针对典籍中关键性的术语进行有效注解,通过注解内容为典籍正文提供有效补充。关键性词语是我们了解整部典籍的关键和重点,也是我们做到典籍等量信息传递的关键,但汉语和英语在文化和语言上有着重要差别,因此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选择合适的词汇与之相匹配。所以,要通过有效补充,达到译文最准确的效果。而在做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顺序的对应性,确保整个补充能行之有效的服务读者。
再者,在文章的结构上,不要过于死板,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实时调整,确保整个文章结构完善,且符合翻译语言的结构要求。受不同文化影响,相关文学作品其写作习惯并不完全一样,因此经过翻译之后,想要达到理想翻译效果,就必须对翻译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从英文创作习惯入手,确保整篇文章适应人们的阅读习惯。
最后,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注重与文化的融合。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融入了文化的要素与内涵,同时其中关于作者个人的情感认知和理解是整个文学作品最大的价值,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能机械的将其看做文字翻译,而是在充分理解原文情感与内涵的基础上,所实现的等量信息传递。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在含义有效涵盖的基础上,也可以依据相关文学题材的特点,对译文内容进行有效丰富和美化,增强其可阅读性。茶文化典籍最大的特点是茶文化,因此,做好其翻译的前提,就是对整个茶文化体系进行清晰了解和有效分析,只有将茶文化内涵和特点融入到整个译文当中,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翻译效果。
4 结语
茶文化典籍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的重要要素之一,因此在对其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翻译原则和相应技巧,良好、有效的英文翻译是我们进行信息等价传递的重要前提。这就决定我们在翻译有关茶文化典籍时,必须充分结合相关翻译原则和技巧,通过对茶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对茶文化典籍的准确表达,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以全面认知中英茶文化差异入手,避免信息传递失衡。
[1]陈叙.凸显原则指导下的典籍翻译——以《论语》为例[J].科学导报,2014(3):356-358
[2]赵长江.文化传播视角中的汉语成语英译——三部有代表性的汉英成语词典对比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2014(7):121-124
[3]吕世生.中医药国际传播中英译问题及对策[J].中国翻译,2014(14): 205-207
[4]李运兴.文化诗学视阈中的早期唐诗英译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 2015(5):56-61
[5]许光华.19世纪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研究 [J].民族翻译,2015(17): 150-155.
刘中阳(1977-),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