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地区《六口茶》民歌演唱研究
2017-02-04冯渊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冯渊(商洛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黔江地区《六口茶》民歌演唱研究
冯渊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对于当前我国传统民歌来说,其正受现代文明和西方艺术冲击,其传承发展正在遭受巨大发展压力。因此,想要实现对该民歌资源的有效继承,就需要探讨完善开展民歌演唱的具体技巧和方法。通过适当融入时代元素,从而实现对该艺术形式的有效创新和完善,从而实现理想继承效果。本文拟从黔江地区《六口茶》民歌的具体概况分析入手,结合黔江地区《六口茶》民歌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探究多元文化下黔江地区《六口茶》民歌演唱活动优化开展的具体思路。
黔江地区;六口茶;民歌演唱;思路研究;传承机制
黔江地区位于我国武陵山地区,在这里有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生活气息。一直以来,这里因为有着浓厚的民族聚集气息,从而使得这里形成了一大批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资源,民歌就是其中最典型代表之一。我国是传统文化大国,在整个文化体系内形成了完善的文化资源,民歌资源就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产品。如何才能对这一传统民歌资源形成全面广泛的理解和传承,就值得我们有效研究。
1 黔江地区《六口茶》民歌的具体概况分析
了解一个地区的内涵,应该从其文化内涵入手,尤其是该地区的文化体系和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资源。民歌资源就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整个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和现代艺术不断冲击,如今民歌艺术的传承难度不断加大,无论是该民歌的具体内涵,还是民歌的艺术传承正在面临一系列威胁。而这些民歌资源实际上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和具体价值理念极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黔江地区《六口茶》民歌正是茶文化与民族文化和音乐艺术的有效融入,其值得我们有效挖掘,并体系化开发,从而探究其具体的传承思路。
黔江地区主要指的是我国武陵山区,在地理区位上,主要位于重庆地区和湖北恩施地区,这里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同时也是民族聚集的山区,在这里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民歌艺术。《六口茶》民歌是一种讲述外地客人与土家族姑娘感情的民歌艺术,其中充分表达了对姑娘爱慕感情,而在今天,该民歌资源中被充分完善应用到旅游活动中,《六口茶》民歌其节奏轻快,朗朗上口,极具传承价值。该民歌资源也是古老礼节,其中充分表达了其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其中充满了万种情感和价值内涵,即使未能对黔江地区文化内涵形成全面认知,也能通过倾听《六口茶》民歌,也能对本地区文化形成全面认知。经过时间不断变化,如今《六口茶》已经超过了单一的民歌艺术,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其中充满了丰富的文化理念,可以说,这也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六口茶》不仅是一种歌曲,更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民歌文化,其中有很多在今天值得传承的优秀价值。通过对该民族艺术形式进行有效挖掘,可以看到在该艺术体系中,其有着完善的审美内涵,美是该歌曲给人们的艺术,通过倾听该歌曲,我们能够感受到该民歌中所充分展现的美学内涵。其次,该民歌带给我们的还有丰富的民族内涵。在《六口茶》中,有着丰富的民族内涵,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民族聚集地区,因此在该民歌资源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完善的民族气息,因此了解该艺术,就能了解该地区的民族特征。
此外,《六口茶》艺术做为重要的资源艺术,其是长期以来民族文化与地区文化,以及茶文化的系统融入。最后,《六口茶》民歌做为重要的文化艺术,其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完善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了相关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因此,其能够起到有效教育作用。所以,通过有效传承该传统民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所具有价值内涵对听众的有效引导。
2 黔江地区《六口茶》民歌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黔江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而且其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民歌艺术,比如《六口茶》民歌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和象征。完善学习和传承该民歌艺术,能够帮助我们有效了解黔江地区民族文化发展状况,同时也了解该地区的民风民俗及茶文化发展状况。但是在《六口茶》民歌具体演唱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
首先,缺乏对《六口茶》民歌价值及内涵的全面认知。当前在传唱《六口茶》民歌过程中,更多只是将其看做一种歌曲,并没有将其中所融入的内涵理念融入到歌曲学习过程中。比如,《六口茶》民歌中表现的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我们了解该地区文化理念和相关价值内涵的重要途径,当然,只有融入了这些价值内涵,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想要实现民歌艺术的预期目标,就必须完善认知其中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次,缺乏对《六口茶》民歌演唱内涵和元素的有效挖掘和整体提升,特别是缺乏将时代元素融入到该民歌演唱过程中,尤其是缺乏必要的创新与突破。尽管传统民歌有着一系列优秀内涵和元素,但是其开展的具体形式仍然与整个时代发展之间存在较大脱节,如果不能使用合适的方式对其进行适当改造,使其与当前时代发展特点相融合,就大大限制了其作用发挥,同时也影响了该艺术的整体传承效果。尤其是随着当前受众不断变化,如今学生在倾听该艺术时,缺乏相应兴趣和内涵理念,从而影响了该艺术的传承效果,因此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就必须将该艺术的表现方式与当前时代特点相融合,通过丰富表现形式,并且融入时代特点,从而实现理想传承效果。
其次,在《六口茶》民歌演唱过程中存在演唱方法与技巧的更新不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从根本上看六口茶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民歌演唱艺术,因此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就必须对该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方法进行大胆革新,通过融入各种舞蹈、乐器等适合该艺术展现的具体元素,从而赋予其全新生命及内涵,进而实现其时代特征。但是目前在民歌传唱过程中,缺乏对其中所具备内涵的准确认知,从而大大限制了其发展思路和品质内涵提升。
最后,在《六口茶》民歌演唱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市场化元素融入,因此该民歌艺术缺乏完善的传统渠道和途径,其在市场传播过程中缺乏理想的知名度。当前随着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人们更加注重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消费活动,因此各种文化艺术都在迅猛发展和积极融入,在这一背景下,《六口茶》民歌想要实现应用的影响和价值内涵,就必须通过融入市场化新元素,实现自身重新创作的艺术内涵再展现的丰富呈现。对于民歌演唱来说,如果不能有效融入市场元素,提升其发展内涵,那么必然会限制该艺术的发展层级及内涵,从而限制该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3 多元文化下黔江地区《六口茶》民歌演唱活动优化开展的具体思路
多元文化是当前整个时代的特点,也是我们再对传统民歌艺术进行有效继承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时代价值理念,同时也有着传统文化中所没有的全新元素。当然,多元文化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也是多样性的,其不仅为《六口茶》民歌传承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全新挑战。而想要实现其理想传承效果,就必须结合该艺术特点,实现对该艺术的系统化传承思路。
3.1 充分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创新《六口茶》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方法
《六口茶》形成与武陵山地区,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艺术资源,同时也是对茶文化内涵最生动呈现的地区。随着当前我们对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价值认知日益全面,今天民歌仍然极具传承价值,民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一种文化沉淀,通过对民歌艺术进行有效挖掘,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传统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并且形成有效传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当前整个时代发展日益迅速,我们在进行民歌演唱过程中,必须结合多样时代艺术,创新该民歌的演唱技巧及具体演唱方法,从而实现民歌演唱与时代发展的系统化融合。
3.2 结合市场元素,创新《六口茶》民歌的演唱影响力
从目前《六口茶》民歌的演唱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和不足,就是缺乏对必要影响力,客观的讲,影响力的具体存在实际上就是丰富完善该民歌艺术的重要形式,以往在演唱传承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元素,就使得该艺术缺乏具体的完善途径,同时市场化元素的存在,也是对该民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有效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融入市场化元素之后,其对《六口茶》民歌演唱的实质性推动。
3.3 结合时代特点,丰富《六口茶》民歌演唱的具体内涵
根据当前整个时代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种传统艺术想要实现自身内涵和表演形式的创新发展,都必须在结合时代特性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发展完善,通过融入时代特点,不仅更适应整个时代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充分满足人们的欣赏需要,客观的说,当前在整个民歌艺术演唱过程中,如果不能适当、合理添加相关时代元素,那么其不仅不能被人们认可,同时也使得整个艺术资源中所包含的价值内涵缺乏有效呈现。因此,我们要结合《六口茶》民歌的具体特点和内涵,通过适当融入相关时代元素,从而实现对该民歌的创新与完善。
4 结语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大国,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传承,如今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茶文化体系。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不仅有着丰富的茶物质元素,同时也有着完善的艺术体系,比如绘画资源,歌唱舞蹈艺术等等。我国茶叶产地同时也是民族聚集地方,因此在这里也有着成熟的民歌资源体系。黔江地区的《六口茶》就是该地区民歌艺术的重要代表。但是该民歌艺术在当前传承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足,需要我们结合时代要素,对其进行创新完善,从而实现该民歌艺术传承的最佳效果。
[1]孟福强.民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文化特征[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76-182.
[2]张艳林.恩施经典民歌《六口茶》赏析[J].音乐研究,2013(5):69-73.
[3]杨留兵.土家情歌的含蓄美——湖北恩施经典民歌《六口茶》赏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4(15):116-122.
[4]陈明友.民歌的“旅游化”及其开发路径——以恩施民歌《六口茶》为例[J].安徽文学,2015(21):231-234.
[5]魏彬彬.从《六口茶》看土家族茶文化及其专业茶语分析[J].福建茶叶,2016(7):135-139.
冯渊(1985-),女,内蒙古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