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画的艺术特征及其与茶文化的关系

2017-02-04樊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710000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书画艺术饮茶书画

樊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 710000)

书画的艺术特征及其与茶文化的关系

樊桦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 710000)

众所周知,书画艺术与茶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的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的精义,同时,融合了道德、伦理、哲理等思想内容,而且大多数的书画家通过饮茶,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书画艺术与茶文化虽然属于不同性质的文化,但两者均深深的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中,且以中国古代哲学精髓为指导思想,追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此,两者在某种精神上具有强烈的契合关系。

书画艺术;特征;茶文化;关系研究

书画是国粹文化艺术,而茶是国饮,自古以来,两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书画艺术具有丰富的内涵,与茶文化的融合,往往起到增添茶魅力、提升文化品味的作用。另外,书画艺术往往能够从茶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从而茶文化延伸了书画艺术的价值,总的来说,书画艺术与茶文化相互作用,相互辅助发展。基于此,本文简单的介绍了茶文化的内涵,并且综合探讨了书画的艺术特征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期望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1 介绍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的精义,同时,融合了道德、伦理、哲理等思想内容,这正是茶文化的精神内涵的所在。下面我们对茶文化的内涵展开具体的分析:

1.1 茶文化具有浓重的儒家文化底蕴

众所周知,茶文化具有浓重的儒家文化的气息,而且茶文化将儒家文化中的“礼”、“节”、“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且对儒家文化“仁”的融合,能够人为的为茶文化赋予人格化内涵,对“礼”、“节”的融合,能够有效的增强茶文化的政治内涵。在茶文化酝酿时期——六朝时期,茶文化便与现实社会、政治生活等产生密切的联系,儒家文化服务于政治需要凸显出来,而且开展的一些茶活动,如“以茶祭祀”、“以茶待客”等充分的彰显了茶文化中国对儒家文化“礼”、“节”的融合。另外,茶文化人格化精神内涵的体现,往往表现在历代文人追求人格完善境界之中,通过饮茶的方式,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茶经》明确地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历代文人将“精行俭德”视为饮茶格言,督导自己修身养性,追求人格完善,而且大量的文艺作品均显示出了历代文人独立的人格,注重在茶与山水之中寻找人生的真谛,且不断的对现实生活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另外,茶文化还十分注重“俭”,这与儒家文化相辅相成,都十分提倡勤俭节约,如甘露廉价显示出饮茶人的勤俭节约的品性,而且在茶文化熏陶下,历代文人在为人处事上讲究淡泊、知足常乐,被后人总结为“以茶可雅志”、“以茶可养廉”,这都充分的证明了茶文化具备强烈的追求人格完善的教化思想功能。总的来说,茶文化具有浓重的儒家文化底蕴。

1.2 茶文化具有鲜明的道家情调

道家文化追求自然无为、清净淡泊,无疑这与茶文化自带的淡静、清和属性相契合。早期,人们将茶视为药用食物,常常与道教的炼丹药联系在一起,追求成仙,而且在六朝时期,大部分的道士喜欢上饮茶,并且他们借助饮茶传达出一种逍遥于物外的超自然理想状态。道家文化在唐代盛行,而且茶的煎煮,往往是心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过程,充分的体现出物质变化的美感以及存在的玄理,这种引申的内涵与道家思想相契合。另外,茶文化蕴含了大自然洁净的品性以及雅清的韵致,这无疑与道家所追求的崇尚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境界相辅相成,且与道家思想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精神完美的契合。总的来说,茶文化具有鲜明的道家情调。

1.3茶文化与佛教具有强烈的渊源

茶文化与佛教具有强烈的渊源是不争的事实,六朝时期,饮茶风尚开始盛行,而这个时期,佛教逐渐传入中国,在饮茶盛行的背景下,佛教逐渐的融合饮茶放上,逐渐的形成煮茶品茗的思想,另外,僧侣们往往通过饮茶,克服睡眠的困扰(提神),使得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禅务”之中,可见茶文化与佛教的相关性。除此之外,“茶禅一味”、“物我两忘”思想均在两者中具有重要的表现,总的来说,茶文化与佛教具有强烈的渊源。

2 综合探讨书画的艺术特征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

书画艺术能够彰显出艺术家的智慧和修养,然而书画艺术家只有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将自身的书画艺术水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且激发或者挖掘出潜在的创造里,将优秀的茶文化有机的整合在书画艺术创作之中,因此书画艺术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两者具有相同的人格价值取向

书画艺术与茶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系之中虽然属于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化,但是两者均深深的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中,且以中国古代哲学精髓为指导思想,追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茶文化通过茶的品饮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参禅悟道、品味人生的精神洗礼效果,塑造出完善的人格,而且饮茶人十分讲究茶德,追求自我完善、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高尚的人格价值取向。而书画艺术同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格价值取向与茶文化所持观念相一致,书画艺术家立品为先,对人品的要求非常的高,这与茶文化所追求的完善人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可以看出:人格价值取向是衡量书画艺术家以及茶人品味的重要因素。“精行俭德”是书画艺术家以及茶人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终身奋斗的精神,而且人的品质与格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熏陶水平,书画艺术是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饮茶也是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可以将个人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等外化出来,观赏者可以通过欣赏书画艺术品或者通过饮茶实践,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产生情感、精神、价值取向共鸣,或者抚慰观赏者的心灵,起到文化熏陶、心理洗涤的作用。俗话说:“笔格之高下亦如人品”,从这句简单的俗语中,我们便能看出书画艺术、茶文化与人格价值取向的联系,同时可以看出书画艺术的人格价值取向与茶文化具有强烈的相通性。纵观书画艺术及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两者源远流长,历代书画艺术家和茶人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崇,而且他们的人格价值取向直接可以视为衡量“茶品”、“画品”的重要指标。总的来说,书画艺术与茶文化在人格价值取向具有强烈的共性。

2.2 两者均追求高尚的思想修养境界

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的精义,同时,融合了道德、伦理、哲理等思想内容,对高尚的思想修养境界十分推崇,而且剖析历代茶人的思想情感,我们会发现“轻身换骨”、“清风欲归去”是他们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除了茶人,书画艺术家同样的十分推崇高尚的思想修养境界,在书画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遗去机巧”、“意幂玄化”现象,而剖析这些心理状态,能够与我们的思想境界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无论是茶人的“轻身换骨”、“清风欲归去”,还是书画艺术家的“遗去机巧”、“意幂玄化”,均旨在培养人们的思想修养。另外,在书画艺术创作主体上,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其以茶文化之间的精神状态保持一致,许多书画艺术家十分仰慕茶文化,都有饮茶的良好习惯,并且在书画艺术创作题材上,我们常常会发现茶事、茶人入画,充分的彰显了书画艺术家的审美及理想。纵观历代书画艺术家的作品,“七碗茶”往往是大多书画艺术家的青睐,对“七碗茶”具有特殊而浓重的感情。总的来说,书画艺术与茶文化都十分追求高尚的思想修养境界,在精神情调上具有极强的契合度。

3 结语

总而言之,书画的艺术特征及其与茶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两者均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之中,具有相同的人格价值取向,且均追求高尚的思想修养境界,但是,两者的相通性比较复杂,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泛,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介绍茶文化的内涵,深入的剖析书画艺术与茶文化的关系,对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期望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1]周野.书香画韵诗意浓茶香味永妙人生 [J].福建茶叶,2009(1): 50-51

[2]张明利.茶文化与书画艺术的精神契合[J].福建茶叶,20168(2): 202-203.

[3]郭琴.紫气东来话缘分,福禄双全人圆满——漫谈紫砂“禄缘壶”的文化内涵[J].江苏陶瓷,2014(5):67.

[4]范立君.浅谈“六方壶”里的文化蕴意[J].江苏陶瓷,2013(3):29.

[5]李荣华,郭莉梅.茶文化视觉元素在商务茶馆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2):83-84.

[6]高湘君.浅论紫砂“彝鼎壶”的文化创意[J].江苏陶瓷,2012(4): 49-49.

[7]吴君兰.谦谦君子之紫砂"六方竹壶"的风韵[J].江苏陶瓷,2015 (5):33-34.

[8]虞文清,胡继妹,陈连根等.湖州特色发展的路径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51-57.

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13XSYK077

樊 桦(1985-),男,广西上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国画方向。

猜你喜欢

书画艺术饮茶书画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小小书画廓
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2015年会胜利召开
四季饮茶与健康
月下饮茶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