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当道家功夫与茶道的关联

2017-02-04冯建强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710048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古时候武当山武当

张 龙,冯建强(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武当道家功夫与茶道的关联

张 龙,冯建强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武当道家功夫衍生出的武当道茶与西湖龙井、武夷岩茶等名优茶齐名。武当山所处地位极为特殊,光照充足,气候宜人,让古时道教真人乐于居住。古时候道士效仿神农,种植茶叶,并以特殊的工艺精制茶叶,醉心于道茶的研究,催生了享誉全球的武当道茶。

武当;道家功夫;茶道德;探讨

武当山是道家胜地,其道茶更是别具一格。在中国的地区名茶中,武当道茶占据其中一席。武当山,风景瑰丽、层暖叠嶂、气势逼人,山上古树繁茂、溪水纯净,是我国道茶文化与茶道德文化的发源地。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秦巴山脉,种茶喝茶的习俗古已有之。谈论武当道茶,了解武当功夫与武当道茶,体会其古雅别致的情趣,在品茗时,领悟其醉人的风采,于浮躁的世界中寻得回归自然的契机。

1 先天的地理优势,我国道家茶文化发源地

依照我国古时文献《诗经》、《尔雅》、茶圣《茶经》等的记载,古时候茶叫做荼,后来被叫做茶。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这是被全球所公认的。朝鲜、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家的茶文化都是从我国古老茶文化衍生出来的。全球茶领域的专家指出:中国是茶树的发祥地。目前,全球将茶称作“cha”或“Tea”,这是我国茶叶远播异域后,从我国直译过去的。

茶叶产自中国,茶文化由中国向外扩散。提及茶就不能不提湖北,而湖北茶文化的典型代表就是武当山的道茶。如果到武当山品茗,就首先要到八仙观。

中国是茶树种植的“先驱”。依照记载,中国茶树的发祥地,已公认为是西南部云、贵高原等地,在这部分区域都有几千年的古茶树。

为什么提及茶就要提及湖北,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分析说:首先,茶神炎帝神农,据传是诞生于湖北随州,其在神农架遍尝草药,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是首先发现野生茶的人;其次,茶先祖孔明,湖北襄阳古隆中人,在我国三国时代,其将湖北的茶种远播到云南、贵州、四川等区域,至今只要到过年,少数民族群众还参拜“诸葛亮茶树”;再次,唐朝茶圣陆羽,湖北天门出生,写就举世闻名的《茶经》;最后,茶的使者王昭君与李道宗。王昭君,汉朝时湖北兴山出生,美貌无双,皇帝为了稳固少数民族后防,将其嫁入北部,于是,有了著名的昭君出塞。其将茶远播到少数民族区域。而兴山有河名为香溪河,河流经神农架,有流传于世的一眼泉,陆羽对其颇为看重;李道宗,唐朝千古一帝李世民的堂弟,年老时在湖北被称为“江夏王”,以前担任过刑部、相国等职位。不惑之年,李世民责成其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和亲,嫁予松赞干布,其将茶远播异域。

提及湖北茶文化,无法避开武当道茶,这与武当山的天然地理优势密不可分。

武当,南连中国诗祖、周代太师尹吉甫的故居房县以及遍布神农足迹的原始丛林;北接古时候汉水孔子探寻的孺子歌地区;西连重庆与陕西间的巴山峻岭;东到古时候三国的著名城市襄樊。特殊的秦岭巴山地理区位,让其被叫做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让无数游客趋之若鹜,其被我国有关农业部门确定为我国道茶文化的故乡。

我国是茶的祖国,同时诗歌的流传范围也比较广泛。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期出现茶字的就是《诗经》,诗经不少作品中对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诗经》中《出其东门》有诗云:“有女如荼”,将遇到的妇人,比作古雅、高洁的茶花。“荼”是中国唐代中期之前对“茶”的重要称呼,如今的茶字就是荼简化而来。

茶的早先记录能够在《诗经》中找到,诗经是我国文化中的一粒璀璨的明珠,《诗经》的编写人据传是我国周代的太师尹吉甫,其被叫做中国诗祖。根据古代文献记录,尹吉甫生于房陵,其家乡就是与武当八仙观毗邻的房县。一直到现在,该区域与《诗经》关联度较高的民谣都在与武当山毗邻的房县流传。

武当山位于湖北西北部秦巴区域,十堰市的竹山以及房县西南位置的山林区域在古时候被叫做巴国,与茶圣《茶经》中所述的巴山是同一地名,这里是最早出现茶文化的地区。

2015年春夏之交,湖北十堰市新闻记载了武当山种植茶树等相关新闻,随后新华社、香港大公报、我国茶叶网等超过100个媒介大规模报道,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瞩目。

2 道家传统饮品道茶,延年益寿功能显著

鲁迅曾经指出:我国的根在道教,我国的茶文化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道茶文化。在我国的古籍上大部分宫殿寺庙都要烹制茶叶、种植茶树。

古时候武当山传闻是仙人汇聚之地,有名的道士尹喜等在此种植茶树,品味香茗,修养身心。三国时期孔明在武当山学习道术,药王孙思邈、武术权威陈抟、武当开派领袖张君宝、明朝医圣李时珍在武当山都有种茶、喝茶、探寻茶德的传闻。

在武当山,涉及道茶的神话也不在少数。据传玄天上帝真武真人在武当求仙问道,天帝恩典让茶来帮助其修养身心,之后成为仙人;每年的3月3、9月9,武当道士在规模浩大的法事中,使用质量上乘的道茶,来对真武真人进行参拜。

明朝帝王把武当山当成祭祀的首选之地,由皇帝亲自委派四百名宫内的音乐家前往演奏,其将武当功夫、武当道家乐曲、武当茶文化进行整合,编制成有着浓郁武当山道教风格的舞蹈,观之令人心旷神怡,而宫内的音乐家又将道茶作为赠礼进行传播。从古时候起,武当道士对前来参拜的普通民众也是用道茶来进行款待。

三国著名的道士葛玄,被人叫做葛仙翁,其茶园“葛仙名园”极为有名。南朝齐梁时,著名的道士陶弘景编写的《本草经集注》说茶能够让人脱胎换骨;唐朝茶圣陆羽幼年时被寺僧收养,照顾师傅,端茶递水,后来对茶道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与唐朝闻名诗人、坤道李季兰在寺庙内与群僧共寻茶道茶德,终得《茶经》一书传世。

道家的道茶历史已经超过了1000年,其提倡的是修养身心。而道教“天人合一”的哲理思维,是茶道的完美诠释,表现出了“崇奉自然、崇奉简朴、崇奉养生”的理念,其中茶道、天道、人道合而为一,因此有“道法自然”一说,进而品鉴道茶、修养身心、追寻延年益寿。古时候武当的道士极为看重茶道。

3 武当道士与茶的难解情缘

道茶当然源自于道士,道士继承茶道,而道茶与道士是怎样结缘的呢?关键就是与道茶中所隐藏的繁多的药理以及道士重视修养身心的理念有关。

根据古时候的传闻,古时道士咀嚼茶树茶叶,并喝掉茶叶的汁液,在口嚼的过程中体会茶叶的芳香;长此以往,茶的口嚼就演变成一种习惯。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口嚼茶叶的行为转化成烹煮并食用,后来就演化成开水冲泡饮茶的风俗。

武当道茶,取武当太和山之名,所以又叫做“太和茶”,道士品饮,能够让其心平气和,人生境界得以升华。所以,又演变成名茶与贡茶。

而武当道茶之所以演变成贡茶,与它的特殊的地理范围以及多元化的气候特征有着密切关系,这都让武当道茶的药理以及延年益寿功能得到充分体现。根据史料《神农本草经》记录,茶能够清热化痰,长久饮用茶,能够让人心旷神怡。

茶与道士有着难解难分的亲缘。武当山道家协会会长李光复曾经指出:武当道士,对道茶的使用通常分成三个层面:第一,喝茶治病。茶,药物书籍中称其为“茗”。道人喜茶,而自身又兼备瞧病治病的能力,道士极为关注道茶的药理作用,在武当山,从古到今,大部分道士都能喝茶治病;第二,喝茶能够修养身心,强健体魄。喝茶能够让人头脑清晰,清肝明目。在修养身心以及强健体魄方面都是不二之选;第三,与道家养性要求吻合。道士入定,倡导“和静怡真”——特别是夜晚入定,在枯坐中不免神困气乏,此时喝上一杯道茶,能够让浮躁的思想沉淀,赶跑睡意,而且长期喝道茶,能够让人领略人生三昧,于精神修行更有裨益。

4 武当道茶千古留名

根据史料记录,古代种植茶树、烹调茶叶、喝茶习俗等均在庙观极为风靡,因此,名山出好茶的说法古已有之。比如碧螺春、武夷岩茶、武当太和茶等等都来自道观或庙宇。

提及武当山道茶,尤以武当八仙观茶为首。

八仙观村,位于武当山中部,在太子坡剑河U形谷以及状元岩东河U形谷间,构成了一个类似英语文字“W”形状的山中,海拔在600-1200米左右,空灵俊秀、纳气聚风、气候宜人,又被叫做云雾之村。在峻峭险谷中,遍布原始的野生茶树,让许多著名道士趋之若鹜。

下面笔者介绍几种武当有名的道茶:

4.1 武当银剑

武当银剑,与武当剑术息息相关,是档次较高的赠礼茶,获得了我国金奖,在海外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茶叶外观扁形平滑,有如武当剑,长满银色毫毛;烹调时汁液浅绿,晶莹剔透;嗅来清香四溢,品来醇美香甜,令人拍案叫绝。武当银剑茶以武当剑为原型,外观像剑,有着极大的鉴赏意义。这种茶叶品种在1995年获得我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8年获得国际名茶称谓。

4.2 武当针井

从武当山磨针井“铁杵磨成针”的典故而来,茶叶外表与针的外观类似,毫毛毕露,毛针细挺,汁液浅绿晶莹,茶香馥郁,被定为湖北省驰名商标,获得国家金奖,国际名茶奖。

结束语

近段时间以来,伴随旅游经济的开发,武当山的道茶文化与茶道德被反复宣讲,先后出现于日本、印度、新加坡、泰国以及香港等区域经贸洽谈会以及茶文化展销会上,受到全球的赏识以及推崇。

[1]李鹏,郑芳,李聪等.HPLC-DAD法同时测定“武当二号”忍冬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J].医药导报,2015(5):660-663.

[2]郑芳,朱雪松,李鹏等.HPLC-DAD法测定“武当三号金银花”不同部位中芦丁和木犀草苷的含量[J].安徽医药,2015(12):2302-2305,2306.

[3]李征康.中国“牛郎织女”故事与武当道教文化——试论武当山东神道牛河林区亦为《牛郎织女》故事起源地(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1-6.

[4]李征康.中国“牛郎织女”故事与武当道教文化——试论武当山东神道牛河林区亦为《牛郎织女》故事起源地(上)[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6-10.

[5]吴罡,吴丽玲.浅析“山水之道”意境下的养生真谛——以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15(7):60-63.

张 龙(1988-),男,陕西商洛人,硕士,助讲,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

冯建强(1980-),男,山东潍坊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古时候武当山武当
古时候的计时方法
古时候的记数方法
武当佳境
武当山武术馆发展现状研究
武当还馍录
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
武当山·紫霄大殿
登上武当山
钉鬼爬脱
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