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采茶扑蝶》为例谈采茶舞精粹及文化意义

2017-02-04王远鑫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茶文化舞蹈

王远鑫(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

以《采茶扑蝶》为例谈采茶舞精粹及文化意义

王远鑫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

《采茶扑蝶》是闽西劳动人民以采茶活动为灵感创作的一种民间舞蹈,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文化审美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该作品的舞蹈特征,而后从物质与精神、通俗与高雅以及儒释道精神三个方面的有机融合陈述了该作品与茶文化之间的关联,最后从民族文化的高度探讨了该舞蹈作品的文化意义,以期借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平台,保障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采茶扑蝶》;茶文化;民间舞蹈;舞蹈特征;文化意义

民间舞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价值与思想意志,是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内在情感的缩影。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营造出中华民族舞蹈大花园中“百花斗艳”的繁荣场景。

《采茶扑蝶》原名《采茶灯》,是流行于闽西地区的民间歌舞,据记载,该舞蹈已有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已比较成熟,其曲调优美、造型雅致、动作丰富、情节生动,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典范,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当地人民文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统节目。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复兴之路,《采茶扑蝶》也在一系列杰出艺术家的不断改良和完善之中从原生态的劳动舞蹈转化成为美轮美奂的舞台表演,其中蕴含的自强不息、坚强乐观、热爱祖国等深层文化意义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展示,1953年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一举摘得银奖,2005年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已成为中央歌舞团在各大文艺晚会中表演的主要曲目和福建文化旅游的核心项目,社会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都愈加显著。

1 《采茶扑蝶》的舞蹈特征

《采茶扑蝶》是闽西劳动人民在采茶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演化出来的一种舞蹈形式,全曲共分为“正采”、“倒采”和“扑蝶”三个篇章,其中,“正采”部分用于抒情,歌唱性较强;“倒采”部分活泼欢快,用于表现采茶姑娘采茶时美丽明朗的情绪;“扑蝶”部分则描述了采茶姑娘在休息间歇看到茶香引来的蝴蝶后相互追逐、嬉戏打趣的场景,热情洋溢、乐趣横生。舞蹈动作以小碎步、单手采茶、双手采茶为主,内容围绕“穿花”可分为花瓣分披的“芙蓉水圈花”、轻盈自如的“蜻蜓双水圈花”、相互交织的“篱笆花”、盘旋缠绕的“螺旋花”、两条直线构成的“八字花”等,通过舞蹈演员的队形变幻来表现采茶姑娘上山采茶、下山送茶以及在茶林中穿梭采摘新鲜茶叶的场景,舞蹈结尾则以采茶姑娘嬉戏扑蝶达到高潮。

在“扑蝶”部分,扮演蝴蝶角色的演员称为“舞蝶”,她们扮演着舞蹈中最为重要的角色,是衡量演员队伍整体表演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由本队中形象气质俱佳、舞蹈功底最好的青年演员担任。“舞蝶”的服装和道具是判断这个团队艺术造型能力的主要标尺。演员通常身穿亮丽的民族服装,身披一件有亮片或色彩装饰的轻盈纱状斗篷,头戴蝴蝶冠饰,手持竹篾制成的精美蝴蝶,象征自己蝴蝶精灵的身份。“舞蝶”的程式化表演内容包括一段出场独舞、一段与采茶姑娘们嬉笑玩耍的情节舞蹈以及一段采茶姑娘舞扇扑蝶的经典段落。优秀的“舞蝶”演员还会在遵循程式化表演的基础上,根据现场气氛自由发挥,增强舞蹈与观众的互动,营造更加活泼的氛围,令观众聚精会神、流连忘返。当然,除了“舞蝶”以外,扑蝴蝶的采茶姑娘也是舞蹈着重突出的角色。扑蝴蝶有单扑、对扑、环扑等形式,所有动作都源于生活、植根现实,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扑蝶姑娘的舞蹈队形也随着扑蝶姿态的变化而自由变换,花样新奇,动静结合,充分展示出闽西劳动人民的创作才能。

近年来,随着茶学研究升温,茶歌、茶舞、茶戏等均成为人们学习、研究的热点,《采茶扑蝶》创作团队从各大汇报演出的现场效果中汲取经验,融合当代舞蹈技艺,将表演团队的艺术创新和审美追求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有些团队在“舞蝶”的造型上做了进一步美化,在“舞蝶”独舞和采茶姑娘扑蝶的群舞动作上做了改编,还有很多团队在其他舞蹈形式的影响下相应提高了舞蹈的艺术性和技巧性,比如为“舞蝶”加入了探海、下叉等古典舞蹈的技巧性动作,使得舞蹈在继承传统特征的基础上增添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毫无疑问,《采茶扑蝶》是一部贴近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舞蹈作品,无论是音乐、造型还是舞蹈本身,都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可以为观众带来无限的审美享受。但是,该舞蹈毕竟是由采茶劳动衍生出来的民间歌舞,其延续与发展都是以民间传承为主,并不隶属于哪一个正统的舞蹈范畴,也并非科班教学的案例,其发展、传承和创新都面临着很多难题。艺术文化工作者应当肩负起传承民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积极探索《采茶扑蝶》等民间舞蹈的独到之处,努力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魅力,使之正式进入茶文化乃至传统民族文化的研究范畴,从而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2 《采茶扑蝶》与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凡是与种茶、采茶、煮茶、泡茶相关的一切有形的或者无形的内容,都是茶文化的构成要素。《采茶扑蝶》作为由采茶活动衍生出来的民间舞蹈,毋庸置疑也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两者都是物质与精神、通俗与高雅以及儒释道精神的高度融合。

首先,茶文化讲究物质与精神的融合,认为茶是承载着精神哲学的物质存在。茶品类繁多、形态各异,茶的香气、色泽和气味都不尽相同,据统计,我国现有的茶叶品类按照大类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等之分,按照细类划分则有成千上万种之多,各种茶叶的品性、采摘时间、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冲泡技法、品饮技艺等都有所差异,使得茶文化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物质文化色彩。与此同时,茶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的情感寄托和心意表达,也是一个人礼仪和气度的表现,能够带给人们极大的美学享受和精神启迪。历代文人墨客皆以茶来明志,它象征着清洁、纯净、淡雅、古朴、自然、宁静等,在沁人心脾的醇厚茶香之中,人们可以受到茶文化的熏陶,通过品茶来平复情绪、舒缓内心,获得精神境界和思想品格的提升,所以说,茶文化也是一种典型的精神文化。《采茶扑蝶》作为闽西茶文化的精粹,也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民族舞蹈本身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实体,是由演员、服装、道具、灯光、舞台、造型、动作等共同构成的物质文化形态,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舞台上采茶姑娘嬉戏玩耍、捕捉蝴蝶、欢快喜悦的场景,感受到那种自然灵动的青春气息,同时在音乐和舞蹈的共同涤荡之下获得心灵的慰藉,领悟到生活的真、善、美,说服自己忘却暂时的烦恼,以自然和美为追求,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乐观的态度,收获更加灿烂的明天。

其次,茶文化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形态,古代文人墨客常说“琴棋书画诗酒茶”,把茶置于与琴棋书画同一个层面上来探讨,以精湛的茶道、精美的茶具来突出茶文化的高雅,历朝历代的贵族、雅士和僧侣皆对茶情有独钟,他们经常举办茶宴,或为品茶,或为斗茶,或为分茶,都严格依照着“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茶道理念来进行,茶宴上还有丝竹弦乐相伴,人们引茶入诗,听乐作赋,声声入耳,回味无穷,这就是茶文化高雅的一面。不过,在民间,我们素有“晨起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表明茶是寻常百姓人家每日必不可少的饮品,无论是接待亲友、休闲娱乐,还是消乏解困、平心静气,都离不开茶的身影。时至今日,茶依然是大众最为亲密的生活伴侣,人们有时在家饮茶消磨时光,有时去茶馆饮茶体会氛围,或者在街头巷尾的露天茶桌点上“大碗茶”一饮而尽,以上种种都是真实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的,这正说明了我国茶文化贴近生活、老少皆宜的通俗层面。《采茶扑蝶》作为从采茶劳动中衍生出来的民间舞蹈,反映了闽西采茶姑娘的工作状态,表现出劳动人民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自然不乏其通俗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舞蹈的文化艺术性和专业技巧性都不断提升,从田间地头走向国际舞台,伴奏中也出现了钢琴、提琴等西方高雅乐器,表演团队小至街坊邻里的自由组合,大至中央歌舞团,表演场合小至传统民间节庆活动,大至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现已成为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门类,是雅俗共赏的典型。

最后,茶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涉茶内容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相融合,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进而形成的重要文化形态。它以儒释道三家哲学为精神源泉,彰显出回归自然、和谐和美、天人合一、“三省吾身”的处世态度。茶文化把茶视为自然,呼吁人们要热爱自然、除去浮华、回归本我,所以在正统的茶道活动中,人们所用的水、火都是极尽自然、无比纯净的,所使用的器具也都以不减损茶叶本身的色、香、味为标准,饮茶人要沐浴更衣,置身自然环境之中静心品茗,感悟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在《采茶扑蝶》这部舞蹈作品中,采茶姑娘在翠绿的茶园中自由穿梭,与美丽的蝴蝶嬉戏玩耍,正是天人合一的完美体现。

3 《采茶扑蝶》的文化意义

《采茶扑蝶》是对闽西地区茶农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的展现,乐曲欢快活泼、清新自然,动作热情洋溢、充满喜悦之情,内涵悠远深刻,文化价值极强。

在创作素材方面,这部作品以传统民间元素为基础,加入了现代音响及视觉效果,极具民族性和时代感,带给观众一种不失现代气息的民族文化格调。在音乐方面,该作品采纳了多种民间音乐调式并加以改良,线条轮廓清晰,和声结构强大,整部音乐对比强烈、高潮迭起,搭配热情洋溢的舞蹈,使观众始终处于一种昂扬的情绪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国人民热爱劳动、善于创新、亲近自然、崇尚和谐的精神风貌。在精神文化层面,该舞蹈作品非常重视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彰显,舞蹈演员的每一个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都可以体现出闽西劳动人民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万物和谐的精神追求。

作为茶文化的构成内容,《采茶扑蝶》可以说是承载了我国茶文化的理念精髓,采茶姑娘有秩序地上山、采茶、下山,分工明确,一派和谐,正反映了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礼仪”、“秩序”、“大同”与“和谐”的思想;采茶姑娘与世无争,以采茶为趣,以蝴蝶为友,在绿莹莹的自然山水中追逐蝴蝶、相互打趣,体现出我国道家思想中“自然无为”、“万物化一”的崇高境界;采茶姑娘从采茶中寻得乐趣,在茶林中探求人生价值,将自己视为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没有任何不现实的奢求或欲望,恰恰与我国佛教文化中的“禅茶”思想相近,即“万物皆空”、“九九归一”,在不断的自省之中实现自我的完善与进步。

《采茶扑蝶》作为从采茶劳动中衍生出来的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相关文化艺术工作者应当积极挖掘该舞蹈作品的深层文化意义,通过适当的创新和改良,让舞蹈及其相关要素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审美标准,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从而保证该舞蹈作品能够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依托,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继而促进其他类似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维持民间舞蹈“百花斗艳”的局面。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6.

[2]龙岩首届采茶灯艺术节汇演专辑(VCD).龙岩新罗区文化体育出版局.2005.

[3]郑元福.龙岩市民间歌曲集成[M].福建龙岩市文化馆,1990.

[4]张璐.茶马古道云南段音乐文化现状的选点调查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

[5]杨宁宁.论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8-14.

[6]张璐.茶马古道滇藏路线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碰撞与交融[J].歌海,2011(5):35-38.

[7]和云峰.由点到面——云南茶马古道佛教音乐地域流布、选点考察与文化特征[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2):15-30.

王远鑫(1980-),黑龙江尚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舞蹈学。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茶文化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学舞蹈的男孩子
茶文化的“办案经”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