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在中西方的传播差异

2017-02-04董莹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品茶饮品茶馆

董莹(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茶文化在中西方的传播差异

董莹
(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茶叶作为饮品,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已久。中国是将茶叶作为饮品加以利用的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由于茶文化传入的时间、传播方式不同,世界各国在茶文化的传播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以中西方的茶文化传播差异最为明显,在饮茶时间、饮茶对象、饮茶方式、饮茶习俗、茶室布置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基于此,本文在综合多方面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客观现状,尝试从理论层面,对茶文化在中西方的传播差异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的茶文化爱好者、研究者有所启示。

茶文化;中西方;传播差异

中国是茶叶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化氛围非常浓厚,饮茶习惯扎根很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而在西方的很多国家,由于长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茶文化在其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同样很重要,并在茶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在中西方茶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区别于东方的、独特的茶文化。在当前世界文化艺术大融合的背景下,对中西方茶文化的传播差异进行科学对比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西方茶文化起始时间的差异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发现、饮用茶叶的时间是最早的,根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之前,中国巴蜀一代就已经开始形成了饮茶的习惯。后来到了西汉时期,茶叶作为四川的特产,已经成为了京城长安的贡品,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茶文化也随之播撒四方,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追溯历史可以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茶叶就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遭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现在的茶,可见茶叶的良好功效在40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就已经被人发现,可以说茶叶在中国的出现时间是最早的,毋庸置疑。在汉代之前,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种植和利用茶叶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实现了茶叶的大规模生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饮茶习俗是从秦国统一巴蜀地区后逐渐传播起来的,巴蜀地区,是我国茶叶文化的中心发源地。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普遍认为茶叶和饮茶文化是从16世纪开始作为一种药用饮品传入西方国家的,当时葡萄牙商人从澳门通过贸易将茶叶带到了西方国家,从此茶叶走进了西方人的生活当中。饮茶习俗传入西方国家的时间相对较晚,但西方国家也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2 中西方茶文化普及和发展的差异

根据史料记载,最开始茶叶是作为一种药用饮品被发现的,因其具有甘甜醒脑、止渴提神的功效,被人们所喜爱,并得到广泛的传播。在西周时期,茶叶被作为贡品进贡给周武王,当时人工种植茶叶的产业已经出现,这为后来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茶文化的大范围传播奠定了基础。再到秦汉时期,在茶叶引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饮茶文化和传入我国的佛教文化发生了良好融合,茶和禅二者交相呼应,在传播过程中相互促进,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茶文化在中国的普及。在茶文化的传播、发展、演变过程中,茶道、茶艺、茶俗等茶文化衍生品相继出现,丰富和发展茶文化的内涵,并带动了茶文化艺术性境界的提升,同时也带动了茶具瓷器的发展。日本、朝鲜等国家吸收中国茶文化的精髓,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茶道文化,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

从十六世纪开始,茶文化传播到欧洲。茶叶在西方国家最早是作为一种奢侈的药用饮品而存在的,一直到十八世纪初,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西方国家才逐渐形成了饮茶习俗和茶文化,但茶文化在其民族文化当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也不稳固。后来,在英国茶文化的影响逐渐扩大,英国逐渐形成了喝“下午茶”的习俗,并且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带动下,茶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日不落帝国”具有标志性的“国饮”。从文化层面上来说,茶文化对于英国之后的殖民统治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从茶叶贸易控制入手,强制扭转和中国的贸易逆差,并在印度殖民地开展以红茶为主的大规模茶叶种植,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之后,英国对于茶叶的极端垄断,直接成为了“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导火索,并间接诱发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人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使速溶茶和冰茶风靡世界,而这两种茶最开始是发端于英国的。

3 中西方茶文化特点的差异

在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的影响下,茶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生了深度的融合。虽然茶叶主要是作为一种饮品而存在于中国人的生活中,但茶文化已经完全超越了茶叶的饮品属性,上升为一种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情怀,茶文化所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茶文化也是中华民族谦逊、悠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在中国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饮品文化,而形成了庞大的茶文化体系,其中包罗万象,既有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也有宗教、医学方面的内容,在中国人的精神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人和茶的感情,经过了深厚的历史发展积淀,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茶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灵魂当中,凝结了丰富的、多层次的民族情感。

西方国家人民饮用的茶叶种类也很丰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茶叶的平均消费量也是非常大的。英国虽然不种植和生产茶叶,但是对茶叶有着浓厚的喜爱之情,最喜欢饮用的茶叶是红茶。在茶文化的影响下,英国的茶(tea)逐渐衍生出了下午便餐的意思,英国人所说的下午茶,不单单指的是喝茶,还指在下午食用一些简单的点心等食品的意思,英国人喝茶时还喜欢在茶叶中添加一些牛奶,以增加茶水的口感,还会将几种茶叶混合起来冲泡,以使茶叶的口感更加浓郁、丰富。此外,受到英国绅士文化的影响,茶文化在英国不仅仅是喝茶文化,更代表了一种放松身心、放慢节奏、品位生活、消磨光阴的生活状态,具有独特的英国文化气息。

4 中西方茶文化理念的差异

茶文化理念,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只能通过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去揣摩、理解,而无法真正形成明文规定,或者准确、全面的定义。受到宗教、民族文化、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茶文化在理念方面存在相仿的地方,同时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中国古代多奉行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倡导君子清廉端正、谦逊朴素,倡导生活平心静气、回归自然。在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升华,倡导通过饮茶让人的心静下来,让人纷繁的思绪回归简单,让人寻找自身和生活的本真面目,从而实现精神上的超脱。茶文化和中国佛教文化的融合,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在实质,即如佛家思想精髓一般,让人实现精神上的升华。中国饮茶分为混饮和清饮两种,混饮是指在茶水中加入其它材料,如糖、红枣、桂圆等,以根据个人嗜好提升茶叶的口感,获得更加丰富的饮茶感受,而清饮则不再茶水加入任何材料,仅用开水泡茶,品味茶叶最原始、最简单的芳香。对多数中国人来说,更加愿意采用清饮的方式品尝茶水,这也是茶文化中的清廉端正、简单质朴的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的体现。中国的茶文化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但其基本理念都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品茶,欣赏生活情趣,回归精神安宁。此外,中国茶叶的种类数量繁多,中国品茶者在长期的品茶过程中所达到的出神入化的品茶能力,是其他国家的品茶者望尘莫及的。在中国民间茶馆,一张简单的茶桌、几样简单的茶具、一壶滚烫的开水,虽然设施简单,但品茶者能够获得的品茶体验却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的深刻韵味非热爱茶文化的品茶者不能懂得。

中国的饮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积淀,使茶文化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茶叶也成为了中国人生活、工作、社交中不可或缺的饮品。西方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其一,茶叶在中西方都被视作一种健康的饮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认为引用茶叶饮品有助于身体健康,有助于减少疾患,这一方面,中西方的茶文化是想通的;其二,饮茶具有社交功能,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饮茶在社交过程中都充当了润滑剂的作用,让交流双方更加放松,让交流方式更加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交过程的舒适度和美感,增加了社交的魅力;其三,茶文化是一种生活文化,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无论是中国的翩翩君子,还是西方国家的绅士,都将茶文化视作一种生活状态、生活理念的外化或象征,饮茶不仅仅是品味茶水,更代表了一种悠然、舒适的生活方式。

当然在西方茶文化中,也存在和中国茶文化截然不同的地方。中国茶文化重视饮茶过程中的专一性,从烧水、选茶、选茶具到泡茶、品茶都极为讲究,重视品茗的过程体验,追求专一的品茶方式和?纯净的茶叶口感。而西方国家则不同,西方的茶文化更加重视追求茶叶饮品的最终口感,而忽视品茶的专一性,为增加茶叶饮品的最终口感,西方人更加愿意在茶叶中添加不同的配料,如牛奶、香薰、糖等,也会将多种不同品种的茶叶共同冲泡,以获得一杯口感浓郁的茶汤,在对味蕾进行强烈刺激的同时体验品茶的乐趣。简单来说,中国人醉心于“精心品茗”,而西方人则更加追求“纵情品茗”。

5 中西方茶室文化的差异

茶馆,是中国民间品尝的重要场所,在茶馆中有各式各样的茶叶、茶具,也设置了书场、雅座,为品茶者提供其他文艺表演。品茶在茶馆中的享受被进一步丰富、扩大,茶客在品茶的同时,还能通过欣赏其他文艺表演,获得精神的享受。在茶馆的文艺创作热潮推动下,中国民间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茶馆文学作品,例如不少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即诞生在茶馆表演当中。在近代,中国的茶馆成为了设计师创作的重要场所,茶馆的装饰、布局推陈出新,在保留传统茶馆装饰文化的同时,也引进了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元素,让茶客在品茗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当代的魅力,推动茶文化的继续发展。

在西方国家,茶室从18世纪的资产阶级社会中开始出现,是艺术家、文学家、社会上流人士社交的重要场所。西方的茶室布置多雍容华贵,与中国茶馆简单朴素、贴近基层大众的布置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说中国的茶馆是反应基层人民群众生活现状的镜子,那么西方的茶室则是脱离底层人民的象牙塔,代表了上流社会的居高自傲。在现代,中西方茶室仍然吸引着无数茶文化爱好者驻足,它承载着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怀维系的纽带。

6 结语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西方茶文化具有诸多联系和相似之处,但也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在茶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西方多传播饮茶的形式,而中国更加重视饮茶的内涵,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西方人想方设法追求茶叶口感的提升,而中国人则不断推进茶道、茶艺等茶文化的升华。然而也正是这种在茶文化方面的差异性,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茶文化的发展。中国人对于茶叶天然属性的追求,决定了中国人的茶叶消耗量远高于西方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茶叶种植业的发展;而西方人对于茶叶口感的追求,使西方人努力探索茶叶的多种饮用方式,推动了茶叶深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西方茶文化的传播差异,虽“殊途”,但“同归”,共同促进了人类茶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提升和进步。

[1]余锋.从茶与咖啡的普及历程看中西方文化及传播差异[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4):20-23+44.

[2]向梅.从茶与咖啡的传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青年文学家,2011 (12):190+192.

[3]赵峰.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差异探析[J].科技信息,2011(29):204-205.

[4]余敏,魏剑超,刘艳.浅析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S1):75-77.

[5]徐学,朱海燕.明清时期茶文化的发展成就与历史地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4-78+84.

[6]张稚秀,孙云.西方茶文化溯源[J].农业考古,2004(2):327-333.

董 莹(1978-),女,吉林双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品茶饮品茶馆
《茶馆》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冬品茶梅
品茶香 知茶趣
叙品茶事
天热了饮品畅欢
清雅茶馆
乳饮品中耐胃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