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茶文化在唐宋时期的传播与茶诗的盛行

2017-02-04吴莉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716000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饮茶茶文化茶叶

吴莉(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 716000)

浅析茶文化在唐宋时期的传播与茶诗的盛行

吴莉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 716000)

唐宋时代经济的繁荣昌盛带动了茶叶生产水平的提高与茶文化的传播,彼时,茶叶已经成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饮茶之风日益兴起,加之唐诗宋词的繁盛,更是赋予了茶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茶文化的传播开辟了途径。

唐宋;茶文化;茶诗;盛行

1 前言

尽管早在唐宋之前,茶叶就已经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描述之物,比如晋代文学家左思、大诗人杜育写了很多关于茶的篇章,但“茶文化”的真正兴盛时期,却是从唐朝开始的,《茶经》奠定了中国茶叶大国的历史地位,更标志着茶文化正式迈入这个壮观而缤纷的世界。唐朝饮茶之风兴起,发展至宋代已极为兴盛,一篇篇优美的咏茶佳作折射出唐宋时代的社会现状、文人心理,对后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茶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精神品格,象征着某一阶段社会的伦理学、哲学、意识形态、思想与精神。茶,不仅是人们的日常饮品,更是文化的沉淀与渗透,这也是我们研究茶文化、研究茶诗的根本意义。

2 唐宋时期茶诗与文化的结合

2.1 饮茶之风在唐代的形成

唐朝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生产欣欣向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上下充满无限活力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茶叶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作为消费品,茶叶的销售情况直接映射出人们的物质经济水平,唐朝对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极为重视,在唐太宗的带领下,统治者们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措施,最终开辟了有名的“贞观之治”时代。《资治通鉴》对“贞观之治”有下述记载: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唐太宗之后的唐高宗、武则天与唐玄宗等统治者更是以伟大的治世之能带领唐朝走向了更为辉煌的时期,南方经济再次崛起,北方经济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物质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养生意识也就越来越高。《茶经》中记载,唐朝时期的八个茶区涵盖了四十三个州郡,人们开始学习如何栽种野生茶树,到了公元780年,也就是德宗建中元年,仅仅是茶税的收入就已超过40万贯,而茶叶产值更是茶税的十倍之多。

众所周知,唐朝社会繁荣、民风开放,诸多优秀的民风民俗以及文化传统都是在那时形成并传播的,饮茶之风由此开始逐渐传入北方。同时,道教与佛教在唐朝也极为兴盛,道士的修炼、僧人的打禅都需要保持极高的注意力和精神,因此,常常用茶来提神,饮茶之风伴随道教、佛教的广泛传播而愈发兴盛。茶叶产业无疑是唐朝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已形成了“远近同俗”的饮茶之风,茶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播至今,与唐朝的经济、物质、文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息息相关。

2.2《茶经》创造了茶文献史上的开山巨作

对茶事的总结,是从唐朝被誉为“茶仙”的陆羽开始的,此前,我们只能从《华佗食论》、《神农食经》等“食书”中找到有关饮茶功效的记载,或者是在《晋书·恒温传》、《三国志·韦曜传》中等史书中找到零星的茶事记录,又或者是在《孺子方》、《枕中方》等医术中查到茶叶的药物作用,要么就是在《淮阴图经》、《永嘉图经》等地志中查阅某个地区的茶叶生产情况……然而,还没有哪个人从茶叶的起源开始研究茶叶的发展、兴盛等历史,更没有形成“茶叶”这门学问。陆羽是第一个在总结唐朝茶事的基础上,又综合记录唐朝之前茶事的人,他的《茶经》可谓旷世巨作,把我国古代的饮茶之风、茶叶发展史清晰地勾勒出来,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以及茶之乡的世界地位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到了宋代,茶已经不仅是人们的一种饮品,而是被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气息,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印刷术在宋朝的推广,让茶文化可以以茶书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因此,茶艺也逐渐形成并且大众化、市民化,再次推动了茶叶的发展。宋代茶馆的盛况,《梦粱录》、《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得非常生动。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大力推行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大开科举广纳文士。因此,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宋朝,尽管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是在文学造诣上却丝毫不必唐朝逊色,宋代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宋代文化上承汉朝与唐朝,下启明朝与清朝,文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极高,开创了生动别致的茶文化世界。在宋朝,人们把赠茶答诗视为高雅之事,大文学家苏东波写过五十多首茶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被传诵至今,成为咏茶佳联。

3 唐宋茶诗中的文化元素为中国茶文化指明了核心内涵

3.1 古朴清雅是唐宋茶诗的共同心曲

当自然物质形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都希望它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茶文化同样反映出自然性质,所以它符合天道自然的道家思想。《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其中的“道”就是自然境界,是看似无为实则有为的状态。道家思想的精华是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茶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走进人们的人文世界中,茶中渗透出的“静”在道家看来正是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而非后天形成的,人与自然生灵思想、智慧的沟通,都要通过“静”这条途径来实现。唐朝后,禅宗兴盛,禅宗对“道”的理解只有三个字:平常心。与道家的“静”从内涵上而言是一致的。品茶的精髓在于“品”字,正是修身养性、吸纳山川之灵气、充盈自身精神力量的过程,在虚静的茶的世界中,感恩大自然的馈赠。贯休有诗:闲担茶器缘青障,静衲禅袍坐绿崖;僧皎然有诗: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这些都是茶与禅相通的体现。

3.2 茶诗的高雅显现出了积极入世的精神

吴觉农是我国当代茶叶行业的先驱者,他说君子之所以爱茶,是因为茶的品性是无邪的。茶品呈现的是自然,人品表现的是人性,自然与人性、茶品与人品正是“天人合一”的高度融合。在唐朝之后,儒家、道家对茶文化十分看重,认为茶是自然的象征。唐朝刘贞亮认为:茶可以“雅志”,也可以“修身”。古代的“志”属于哲学范畴,指的是人的品格精神永恒坚定,价值取向不会轻易动摇,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而“修身”则是儒家的核心文化,如果人不修身就会失志,与禽兽无异。苏轼一生爱茶,在他所有的茶诗中,有一多半是歌颂茶品、茶性的,如《和钱安道寄惠茶》、《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新茶送签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赠,次韵答之》、《问大治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等,所以,唐宋茶诗就像松竹梅兰,字里行间都体现出完美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4 结束语

唐宋茶诗是我国茶文化的瑰宝,在茶文化形成、丰富、发展与传播中功不可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茶文化的伟大复兴体现出中华民族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之心,对唐宋茶诗的研究亦成为新时期下文化领域的探讨热点,全面、综合、科学又客观地研究唐宋茶诗,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1]李优优.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J].福建茶叶,2016(10):332-333.

[2]宋時磊.唐代茶文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

[3]蔡定益.唐宋茶诗之茶山审美[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70-76.

[4]余悦,陈玲玲.唐宋茶诗哲理追求综论[J].农业考古,2010(5):153-170.

[5]陈瑜,杜晓勤.唐宋文人茶的文化意蕴及其形成过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35-44+141.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资助项目(12JK0391);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1XSYK340)

吴 莉(1978-),女,陕西延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饮茶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四季饮茶与健康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