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茶文化为例谈中国文化的翻译与传播

2017-02-04高小茹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茶学茶文化文化

高小茹(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以茶文化为例谈中国文化的翻译与传播

高小茹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翼",其翻译与传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意义。本文探讨了茶文化翻译与传播的时代背景,而后从利用国际汉语教学平台、抓好茶学作品编撰与翻译、促进茶叶贸易与茶文化旅游开展、加强国际茶学组织合作以及创新茶文化宣传途径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茶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翻译与传播的实践路径。

茶文化;中国文化;传播;翻译;实践路径

茶起源于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相融合,形成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茶文化。茶文化是儒释道精神、中医药理学以及农耕文化哲学的结晶,凝聚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回归自然、万物化一、宁静致远的文化精髓,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亲和力和凝聚力,是我国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文化形成、发展和传播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华民族传承与延续的文化保障,通过对外翻译活动实现我国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是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推进我国文化国际性传播的重要途径。

1 茶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紧密接轨,随着茶叶商品贸易的不断扩大,茶文化在国内外掀起了研究热潮。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大外交活动中多次提到茶文化,指出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要抓住时机,积极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宏伟战略目标。许嘉璐先生针对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学说,其中,“一体”即中华民族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的内涵意义,“两翼”分别为中国医学和中国茶文化。许嘉璐认为,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五千年来无数种文化形态之中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体、最切身也是在世界其他地区具备一定影响力的,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彰显中华民族的个性与品格,茶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要求。

纵观历史,茶自古以来就是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和平友好使者,承载着茶文化的精神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激发了各地人民的饮茶兴趣,同时也催生出一系列各有千秋的茶文化形态。我国早期茶文化的对外传播路径大致是与丝绸之路(或是茶叶之路)相辅而行的。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放眼未来,提出“一带一路”的文化战略构想,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通古今、连结中外,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生态一体化、军事和平化的时代,中国茶文化应当积极运用其国际化属性及其“自然”、“和谐”的文化内涵,全面贯彻“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努力发挥茶文化在建设美丽世界、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增强我国传统文化的张力,促进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发展。

2 茶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实践途径

古往今来,文化交流都是两国之间政治、经济交往的先行兵,“一带一路”的设想也要倡导“文化先行”的理念,从人文领域抓起,做好我国文化的翻译和传播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弘扬以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为典型代表的中华文化,通过强有力的国际人文交流,实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第一,要利用好国际汉语教学这一平台,将茶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帮助外国友人更好地理解我国文化。汉语的国际推广一直都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搭建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汉语热”实现了全球性的持续升温,作为中华文化推广的重要基地,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成立起来。迄今为止,全球已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五百所孔子学院以及七百多个孔子课堂,借助这一平台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一个亿。2014年,世界上第一所以茶文化传播为品牌特色的孔子学院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成立,同年,孔子学院总部与国家汉办正式授权浙江农林大学为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可见,我国茶文化传播已经跳出了单纯依靠书籍翻译的传统模式,开创了有效互动、多维发展的新型传播路径。在各孔子学院中,国家汉办可以通过巡演、巡讲和巡展等多种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宣传项目积极推广茶文化,比如将国内的“全民饮茶日”发展成为“世界饮茶日”,在央视国际汉语大赛“汉语桥”节目中,将茶文化纳入考核范围,实现茶文化宣传的常态化发展。另外,为了保障文化教学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国家汉办应当促成国内外汉语国际传播基地之间的联动模式,打造一支文化素养高、汉英水平好、交际能力强的国际师资队伍,定期开展茶文化系列培训,培养国际中高级茶艺师与品茶师,展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要充分发挥国内外文化合作院校的作用,在可控范围内扩大留学生招收以及中国学生输出的规模,以教育交流的方式促进文化的对外传播。

第二,要注重茶文化书籍的编纂与翻译。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相关的文化专著却为数不多,人们能够想到的往往只是有“茶文化百科全书”之美誉的《茶经》、《续茶经》,以及当代作品《中国茶文化经典》、《茶人三部曲》等,与诗词歌赋、书法艺术等文化形式相比,可谓是寥寥无几。所以,茶文化相关组织和机构应当积极号召国内外茶学专家尽快整合国际各大博物馆和图书馆中与中华茶文化相关的材料,贯通世界茶文化历史,研究探索中国茶文化与世界茶文化的共通性与差异性,编著一部以中国茶文化为核心或源泉的世界茶文化大全,增强外国读者的文化认同感。针对对外茶文化教学,相关教育专家应当努力开发出一套系统、完整的茶文化教材体系,以文化性、时代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编著多语种、有特色的茶文化图书,注重茶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的接轨,促进相互认知与理解。与此同时,中国翻译家协会应当看到茶文化翻译对于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积极培养一批优秀的茶文化翻译人才,充分利用现有文化研究成果,筛选出一系列优秀的茶文化作品进行翻译和推广,优先宣传那些在国外已有一定知名度的茶书画、茶诗词以及茶文化作品,比如上文提到的《茶经》、《续茶经》等,以加速茶文化的传播,还可以对我国民间流行的茶戏、与茶文化相关的戏剧作品如《茶馆》等通过准确的、接地气的翻译搬上外国舞台,以外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对茶文化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积极推进外国人民对于茶文化的理解和认可。此外,在信息网络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运用好网络传播平台,由一支国际化的茶文化团队搭建具有较强权威性的茶文化国际宣传网站,整合散播在网络上的茶文化资源,建立茶文化网络资源库,开发茶文化网络课程,录制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料,形成针对国内外各大茶学研究机构的多语种、多维度的文化传播平台。

第三,要以茶叶贸易为依托,以茶文化旅游为特色,大力推动茶文化的国际传播。茶叶是茶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数世纪以前茶文化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渠道。如今,我们仍然要好好利用这一渠道,依托我国丰富且优质的茶叶资源,打造自主品牌,保证茶叶品质,不断扩大茶叶贸易,通过茶叶包装与宣传文字,大力提升茶叶的文化性、民族性与历史性,增强我国茶叶产品的文化特色及附属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使茶文化与茶叶贸易在相辅相成之中迅速发展。另外,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旅游合作能够以休闲娱乐的方式向外国游客展示我国文化的历史与内涵,促进外国游客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因此,茶文化大花园也应当借助旅游业的肥沃土壤,努力开发生态茶园观光游、茶文化历史探索游、茶文化基地学习游等诸多形式与路线,挖掘茶文化之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打造具有古典丝绸之路特色的精品茶文化旅游项目,加强游客对古今茶文化的全面理解。以杭州茶文化旅游为例,杭州是我国名茶西湖龙井的故乡,被誉为“中国茶都”,在茶文化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杭州市政府及茶文化组织以龙井品牌活动为载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城市与港口结为茶文化宣传的姐妹城市,积极打造茶文化专线旅游品牌,定期开展茶文化宣传与交流互动,开设茶艺馆与茶文化体验馆,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元素,打造4D茶文化宣传影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茶文化旅游人才,充分运用茶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既实用又有收藏价值的茶文化相关产品,逐步把杭州打造成为“世界茶都”,成为我国茶文化对外宣传的一大基地。

第四,要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国际优秀茶文化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集合各国茶文化爱好者与专家学者,借助国际茶文化专刊与学报等平台,共同探索和创新茶文化国际交流与推广的新型模式。对内,应当加强对中华茶文化的保护与挖掘,鼓励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研究,提高文化传播的实力与水平;对外,应当加强中外茶文化的比较研究,积极吸纳各国茶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与各国茶学研究组织形成体系,齐心协力打造茶文化国际交流的良好氛围,在“一带一路”的相关区域轮流举办国际茶学研讨会,积极发挥各国茶学研究人员的聪明才智,增进交流、集思广益,做到“天下茶人一家亲”,共同探索出一套切合实际、操作性强、认同感高的茶文化传播及对外翻译方案。要注重培养一支国际化的茶学研究队伍,做好新老交替的任务,加快培养年轻茶学研究专家,提高他们的外语应用水平,同时保障各国研究人员的定期合作交流,利用重大节日、活动、庆典、名人等对茶文化进行自然的文化宣传,建立人文交流的长效机制。另外,我们应当认识到海外侨胞对于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华人的身影,他们对我国文化拥有透彻的认知和深刻的认同,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支特殊力量,特别是来自福建、广东等地的侨胞,他们对茶文化的理解甚至高于很多国人,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海外侨胞的文化宣传力量,政府及相关文化组织要加大统筹与协调服务的力度,为茶文化的国际传播营造良好的人力与物力环境。

最后,要积极探索茶文化传播及对外翻译的崭新模式,实现文化发展道路的创新与变革。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适应时代的变迁,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与变革,才能够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对于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也是如此。我们要以茶文化为宣传活动的灵魂和主心骨,尝试打造一种强调互动、交流与体验的文化活动与培训模式,把茶文化以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与演绎形式传递出来,创新茶文化的艺术呈现形态。例如,大型舞台艺术表演《中国茶谣》把茶文化所蕴含的丰厚历史底蕴转化为生动明朗、不分国界的艺术表演作品,以其震撼的视听效果和动人的故事脉络吸引了国内外观众的目光,让他们对茶文化有了别样的认知和体验,甚至可以推动他们去主动了解中国茶文化,毋庸置疑具有极大的传播潜力。另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好莱坞电影、百老汇音乐剧以电影和戏剧表现西方文化的方式,以影像为传播载体,更加自然地传播茶文化。例如,我国广电总局与茶文化研究组织共同录制的《茶叶之路》、《天赐普洱》、《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专题影视作品走入国际舞台后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良好反响,这都是我国茶文化借助影像之力加速传播的成功实践,为后续更多更好的作品开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为我国茶文化的复兴之路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1]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农业考古,2005 (4):7-18.

[2]张琳洁,龚淑英.茶的物质属性和茶文化的思想背景[J].茶叶,2003, 29(4):230-232.

[3]王金水,陶德臣.茶文化发展现状及主要趋势分析[J].农业考古, 2004(2):107-111.

高小茹(1982-),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

猜你喜欢

茶学茶文化文化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谁远谁近?
探究茶学词汇的英语翻译特点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