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的思路与策略分析

2017-02-04田军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300384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茶道日语茶文化

田军(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 300384)

日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的思路与策略分析

田军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 300384)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往来也更加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日语教学热潮也悄然兴起,而作为中日文化的桥梁--茶文化在日语教学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能够帮助中国学生更好的了解中日茶文化的差异,深刻体会日本茶道的精髓,而且还能够掌握很多日本词汇、语句,增强日语预感。日语教学与茶文化的结合,是推动日语普及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日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的思路与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日语教学;茶文化;思路;策略

中日茶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融合茶文化,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日语内涵,提升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拓展学生日语思维。日语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挖掘茶文化的价值,搜集中日茶文化的相关素材,通过茶文化这个平台,更好的完善我国日语教学,提升日语教学水平和质量。

1 日本茶道文化概述

在日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教师首先要对中国的茶道以及日本的茶道进行研究和区分。说到日本茶道,就不得不研究中国茶道,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开始在中国盛行,在中国的茶文化典籍《茶经》中早有记载,日本茶道在中国茶道基础上发展起来,吸收了中国茶道中的一部分思想内涵,又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本文禅宗文化,最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茶道体系。

如果追溯日本茶道的起源,基本是在16世纪左右,当时日本并没有茶树,茶叶传入日本,是通过遣唐使完成的。日本并没有原生茶树,当时的日本人并不喝茶。一直到奈良时代,日本遣唐使将茶叶从中国带回,茶叶开始在日本落地生根。据悉,在中国宋代时,日本的禅师荣西,多次来到中国浙江,在此时爱上了饮茶,并将其带回日本,这是比较确切的对日本茶道起源的说法。如果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的茶文化算不上悠久,但是却非常有特色。日本茶文化中的茶道是最主要的部分,研究日本茶道,对日本茶文化的发展传承有重要意义。日语教学与茶文化的结合,首先就应该从茶道的融入开始。

日本茶道包含了很多文化思想,集中体现了日本民族文化的精髓,以其中的和敬清寂、禅茶一味最为典型。所谓的和敬清寂,要从日本历史上一位杰出人士说起,那就是武野绍鸥,本人非常热爱文艺,喜欢歌道,于是就将歌道融入了茶道之中,完善了茶道的形式和内涵。他还对茶具、茶室进行了改良,使它们更加素雅、谦和。在他的影响下,日本很多文人雅士,都逐渐开始效仿这种饮茶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自身修养。其中“和”就是和谐、平和的意思,“敬”就是尊敬、诚实的意思,而“清”是指饮茶的环境清幽,“寂”是安静,宁静,肃静的意思。这四层含义为奠定了日本茶道的思想基调,对日本茶道的影响甚远。

除了和敬清寂之外,禅茶一味也是日本茶道的重要特色之一。上文已经提到,茶叶最初传入日本,是由禅师荣西带回去的,因此与佛家思想有着不解之缘。禅茶一味,就是将参禅与饮茶融合在一起,提出禅茶一味思想的村田珠光,他从日本来到中国获得了中国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墨宝,并从中悟出了“禅茶一味”的境界,此后禅茶一味的思想被继承下来,成为了日本茶道的核心思想。

2 日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的思路与策略

以日语教学中的《日本概况》课程为例,为了更好的保证日语教学质量,将茶文化融入教学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授课之前,制作完整的PPT演示课件,时间不应过长,一般二十分钟为最佳,课件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温故篇”、“知新篇”、“探索篇”、“预知篇”。

2.1 首先是“温故篇”,5min

教师事先搜集一些历史资料,并对学生进行询问,做一个课前小练活动,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由于关于日本文化的历史人物有许多,因此教师需要按照教学要求进行人物选取,保证其满足课堂需要的同时,还能起到积极的教育带头作用。教师滚动播放一个个准备好的小问题,让学生举手抢答或者和同组人员(课前分配好的)进行商议回答,限时十五秒,之后教师点击课件给出正确答案。学生可以对答案内容有所怀疑并询问或者进行知识补充,学生在一问、一想、一答中学习知识,保证了学习质量,提高了学习效率。

例如:屏幕出现四位人物图片,学生按照教师指示进行抢答,这四个人物分别是: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千玄室。可是屏幕并不会显示名字等信息,学生需要说出人物名称的同时,对其进行资料介绍,介绍完毕后由同组或者其他小组成员适当进行补充。这种温故主要人物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日本的历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日本自从引入茶文化以后,根据地方文化需要对其进行完善,从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道文化。教师同样展示出制作好的茶道工具(碗、勺、壶、炉等)图样进行展示,还有不同的茶室构造(四叠半、书院、雪隐、露地等)以及用途。学生需要不断经历题目审查、问题解析、知识延伸、相互补充点评以及独立思考等过程,从而对课堂需要温习的知识有更全面的、直观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开拓学习思路,提高事物洞察力,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等,让学生对抽象事物进行良好的感知力,进而将其具象化、真实化,从而保证掌握知识的能力提高。

2.2 其次是“知新篇”的练习,时间一般为10分钟

这个时间安排主要以观看视频和进行总结分析为主。由于学生习惯了黑板呆板的教学模式,因此即使学习新的知识文化,也不会有较高的学习兴趣。而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达,多媒体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播放的视频资料进行知识复习,秉承“温故而知新”的文化,日本教育界使用比较完整的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文字以及语言环境的理解能力,由于注意力相对集中,因此仅仅播放数分钟的视频影像进行知识宣讲,学生就可以充分掌握不同句型、不同语句在真实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让课程学习变得更加全面而具体。

教师选用的是日本NHK制作的《日本茶道》影像资料,然后经过人工剪辑、组合,从而形成课堂上的教学视频资料。由于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因此可以增设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发现茶客进入茶院以后,分别在“露地”、“挂刀处”逗留了片刻,而后方才进入茶室,这是对其主人的一种尊重。学生看完视频资料以后,对茶室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整个饮茶过程惊叹不已,原来茶文化竟是这样的博大精深。学生首先需要针对日本茶道文化的内涵“和、敬、清、寂”进行思考,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为学生讲述日本的茶道文化,同时介绍“和、敬、清、寂”这四个字所代表的精神世界的追求。日本的茶道与禅宗同等重要,学生尊重不同的文化,也渴望学习其中的知识和道理,这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对开展日本教学课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然后是“探索篇”,3min

探索的目的是为了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从而让教学发挥出真正的使用价值和意义。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课堂学习内容以后,教师制定课下拓展课题内容,并要求学生课下独立完成。课题没有题材限制,只要是对知识的补充就可以,由于之前课堂上教师分配了不同小组(多数按照居住地进行分配),因此学生如果有困难可以寻求同组人员的帮助,这种自由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可以自主掌握学习时间和进度,学习起来更加积极、有热情。比如教师讲述的课程《日本茶道的文化深层内涵—“和敬清寂”》,学生自行寻找到了许多资料,有日本茶道文化,也有中国茶文化,主要的参考书籍有《中日茶文化比较》滕军;《茶之心》千玄室(日);《菊与刀》本尼迪克特(美);《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中根千枝(日);《周作人论日本》(中)等。

2.4 最后是“预知篇”,2min

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工作,因此在这部分学习中会更加顺利。不同课题之间可以完整的衔接,这对学习更加全面的课堂知识帮助非常大,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定期为学生布置写作题目,并对文章内容、字数严格要求,从而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方法。

3 拓展训练

进行到此,基本的教学内容已经完成了,但是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对日语以及茶道文化体悟得更深,教师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拓展训练,但是注意适度,不要过犹不及,比如:教师应该合理控制教和学的比例,通过播放一些视频资料,为学生创建一个日式“茶点”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悟茶道中的“和敬清寂”,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放松学生的大脑,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茶道的热爱。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抛砖引玉,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教师没有讲功夫茶的茶艺操作,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一下。以此促进学生对茶道词汇的记忆和认识。

结束语

将传统茶文化与语言教学完美的融合,是目前日语教学的关键一环,通过茶文化这个跳板,能够使中国的学生认识到更加丰富的茶文化内涵,体会到世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反过来茶文化也可以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很多日语词汇、语法等等,总之,在枯燥的语言教学中,结合文化教学,是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茶文化与日语教学的融合,是当前日语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

[1]陈永华.禅文化:中日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从中日茶道的渊源、特点谈起[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6-50.

[2]侯巧红.论中日茶道文化的意境与精神气质 [J].河南社会科学,2012(9):73-75+108.

[3]刘方冉,梶野诗织,蔡碧凡,周新华.中日茶人对茶道精神的印象比较研究[J].农业考古,2013(5):92-97.

[4]李杰.日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2):64-66.

[5]周晓冰.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7):60-62.

[6]王朝阳.日本茶道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4(2):23-25

[7]崔文博.文化相似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以中日茶道为例[J].福建茶叶,2016(10):240-241.

田 军(1982-),男,天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猜你喜欢

茶道日语茶文化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寻迹万里茶道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茶道人生
《茶道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