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歌在当代声乐教学中的启示
——从《茶山新歌》看当代艺术歌曲古典美
2017-02-04尹国峰
尹国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266580)
采茶歌在当代声乐教学中的启示
——从《茶山新歌》看当代艺术歌曲古典美
尹国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266580)
采茶歌属于我国民歌中的典型的劳动歌,和搬运歌、川江号子、伐木歌等艺术形式一样,属于行为层面的一种茶道文化、茶艺文化、茶事文化,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茶歌唱词结构上的多采用对称式句式结构,风格上大多数是以粗犷的山间小调为主要表达样式,而在内容上大多数是以歌颂茶文化、茶生活为主。采茶歌运用到当代声乐教学中,能够传递采茶歌所具有民族性和教育性特色,通过学生开展的艺术互评,使得学生们能够把握好采茶歌的表演互动、把握好采茶歌唱腔与音乐教学的关联,为音乐教育塑造民族性、民俗性的审美情趣、为音乐教育提供具有原生态性质的审美意境、为音乐教育提供现实的生活素材等。
当代声乐教学;古典美;民族性;文化性
我国自古以来受到饮茶人士格外推崇的一种通感式的生活体验,就是茶文化与音乐的艺术关联,二者在当代声乐教学的结合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音乐教学效果,将采茶歌的一些重要元素和基因应用其中,实现了一种对茶文化的深度审美体验。采茶歌属于行为层面的一种茶道文化、茶艺文化、茶事文化,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的有机地结合,道出的就是一种艺术感受。
1 《茶山新歌》的古典美
《茶山新歌》创作是十分困难的,在那个背景下表达爱情十分坚信,当时政治化概念化的文艺作品大行其道,“三结合”、“三突出”的创作要求被奉为律令,把塑造新的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被政治话语一统天下,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政治抒情诗盛极一时,当时的文艺政策要求唱出对新生活的美好赞歌。爱情作为个人的私生活问题被大我的呼声湮没,个人主义被集体主义所取代,文艺创作脱离了小我的范畴。审视文艺作品必须结合它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考察,《茶山新歌》在这种创作背景下,能够创作出来实属不易。
《茶山新歌》对爱情进行公开吟唱,作者敢于突破禁区,在爱情被视为小资产阶级的艺术趣味的五十年代,显得尤为珍贵。就音乐方面而言,《茶山新歌》的成功得益于民间采风的经验积累,极富音乐性,具有一种内蕴美,非常巧妙地在词语上运用了头韵和行间韵,作者用头韵和行间韵与脚韵互相呼应,在用韵上的讲究也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苗族情歌的语言技巧给了这首歌词的语调运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这些都体现了作品与作家本身的艺术性也是分不开的,也可以看出艺术家对传统文化和古典美的追求。
2 采茶歌的特点
2.1 多采用对称式句式结构的唱词结构
采茶歌大多数呈献给受众一种生活气息浓厚、简明畅快、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结构严谨的艺术享受,在句式结构上采取的是严谨的二句式对称结构,对称的常见结构是二句式和四句式,在句式结构上大多呈现为一种对称式的表达方式,属于民歌的范畴。
2.2 多讲究以粗犷的山间小调为主要表达形式的风格特点
我国不同茶区、不同地域的采茶歌引人入胜、数量繁多。使我国整体上的采茶歌呈现为一种风格上的小调追求,是赣南地区原来具有的独特的民间小调传到了其他地区,通过赣南采茶歌的音乐借取、地域性演化、地域性传播的变化,在几千年茶文化的变迁过程中,聚集起来就形成了采茶歌。采茶歌中的小调可以细分为戏曲杂调、民间小调和戏曲正调,构成了采茶歌的主要艺术风格,小调被划分为清晰的三腔一调,与方言中相伴随穿插在不同的声腔中。
2.3 多以歌颂茶文化、茶生活为主的内容特点
采茶歌是自由挥发出来的一种口头艺术形式,是采茶人在采茶过程中根据劳动的节奏和强度即兴、自发、口头的艺术形式。茶歌的内容主要还是一种乡土社会中的农耕价值追求路径,以喜剧化形式表现出来,将采茶过程中的劳动细节、肢体语言、话语对白等作为内容。
3 采茶歌对于当代声乐教学的启示
采茶歌对于音乐教学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作为一种生活化艺术形式,从一种具体可感的现实的生活语境出发来开展教学,体现了培养学生艺术素养、音乐素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就是生活化教学。音乐在内的艺术最终的来源是现实生活,采茶歌和声乐教学的接个实现茶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继往开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作为口头文化符号、行为载体的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标志采茶歌进行更好地传承。
3.1 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塑造民俗性、民族性的审美情趣
声乐教育和采茶歌的结合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文化自信#,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更高的审美价值,比如包括传统茶文化特点所传播的和谐、天人合一等审美价值,借助于这种民族性的艺术形式,使得人民了解到采茶歌曲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歌曲的特点。采茶歌是区域性、方言性、民族性、地域性茶文化丰富性的生动体现,发展方面形成了一种采茶家族式的繁衍模式,是一种通感的艺术形式。通过二者的结合,可以塑造民俗性、民族性的审美情趣,使得人们更好地传播我国的茶文化。
3.2 声乐教学可以拥有原生态性质的审美意境
可以很好地为学生的音乐审美提供一个近乎于原生态的意境,因为采茶歌这种艺术形式融唱、舞蹈、表演、对白等于一体,在流变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变体,这种艺术的实践或者说审美的实践应当提供一种意境,而这种意境能够将学生的艺术细胞和审美想象进行激发,表现出了音乐教育不单单是一种仅仅局限于教室课堂的教育实践形式。
3.3 将现实的生活素材提供到音乐教育中
艺术教育生活化是要实现一种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境界,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足够的艺术素材。茶文化的结合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艺术兴趣,从这种具体可感艺术个性突出的素材入手,具有很强的艺术活力和群众基础。采茶歌对于学生的艺术心理来讲是一种十分有益的营养。音乐教育想要成功,需要将理念体系来源于生活,不仅仅将知识的本质构建成一种抽象化的理念体系,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大多基于课堂理论和书本知识。
4 采茶歌与当代声乐教学的关联运用
4.1 运用好采茶歌的民族性教育特色
当前,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当中所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我们无法很好地处理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特点,而采茶歌,南方茶区呈现出婉转、优美、妩媚的形象,北方茶区的采茶歌呈现出高亢、悠长、豪放的特点,我国采茶歌呈现出民族性、地域性同源异流的特点。我们需要引导教师队伍在课堂上穿插传授以采茶歌为表现之一的民族音乐,我们的音乐教学管理创新机制中可以适当加入对民俗音乐、民族音乐教学的标准化、考核化指标体系,营造出乡土艺术进校园等文化实践活动的氛围。
4.2 使学生开展艺术互评,把握好采茶歌的表演互动
为了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让学生们实现对艺术自由的感知,可以通过在课堂参与中自由表达互相评价,在课堂上分组扮演和演唱,自由选择不同的采茶歌、采茶戏。传统音乐教育当中具有的典型的矛盾是,单向灌输传播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合理,因此我们需要实现表演者与受众的有效互动,而采茶歌这种生活化的艺术形式可以很好地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使得学生更加乐于进行表演。
4.3 把握好采茶歌唱腔与声乐教学的关联
使学生可以在节奏感、音乐美的意境中实现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和方法把握,我们可以根据采茶歌中的唱腔,将其中民间音乐的艺术细胞在学生身上进行培养,我们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唱腔作为一种艺术熏陶,根据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高中低音的组合等特点运用在音乐教学中。
[1]赵心宪,《梁上泉音乐文学创作的民间影响》,《涪陵师专学报》[J],2001年第2期
[2]桑素萍.注重音乐教学的民族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J].成才之路,2013(20):12-13.
[3]杨吉慧.林建平$赣南采茶歌舞的风格与特点[J].艺术教育,2006(3):53.
尹国峰(1979-),男,山东无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与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