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茶文化现象与高校思政结合路径探讨
2017-02-04陈艾芳
陈艾芳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现代茶文化现象与高校思政结合路径探讨
陈艾芳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对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茶文化经历了历史的锤炼和时代的洗礼,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现代茶文化发展氛围。因此为加强对现代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可作为现当代中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途径之一,进而将现代茶文化现象与高校思政结合的路径探讨作为一个重要课堂。本文从现代茶文化现象的内涵出发,根据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做出茶文化现象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分析。
茶文化现象;高校思政;结合路径;研究
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辨能力,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主旋律。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普及发展,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当代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思想,因此这就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和谐、统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当代大学生需要更高的思想文化境界以及就业职业素养,所以积极推动现代茶文化与高校思政结合路径的研究成为了目前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1 现代茶文化现象的含义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茶叶、茶具、茶艺等多种茶文化表现形式之下,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主要是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蕴。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文化在保留了传统文化气息的同时,增添了更多的现代文化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茶文化现象。首先除却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物质文化之外,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等待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讲究德行合一,因此任何物质文化的背后一定会有思想精神的支撑,被赋予强烈的人文色彩,因此茶也有茶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志士都对茶文化做出了深刻的解读。如刘贞亮就曾提出了茶的“十德”,讲求饮茶、修身,继而养性。时代在进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茶文化的发展变化。当代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就曾指出:中国茶德有四。一曰廉俭育德,二曰美真康乐,三曰和诚处世,四曰敬爱为人。这就是历史发展对于茶文化的提炼与总结,赋予了传统茶文化一种现代感,但是都体现出了炎黄子孙应该具备的温厚善良,波澜不惊的处世之道。
人类实践创造文化,而文化也同样能够反作用于人类社会。至今仍有部分人认为饮茶品茗属于高雅的社会活动,不属于大众文化之中。然而现如今,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指导人们进行高雅生活,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之一。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现代茶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达到思想境界的提升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既然现代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积极先进的文化现象,就更应该努力寻求现代茶文化的发展弘扬途径,加大现代茶文化的文化影响力,为当代大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好的思政学习氛围。因此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已经开始成为推动现代茶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依托形式之一,而对于二者的融合,更多的需要体现在教育文化方式以及内涵的探讨之上。追求互利互赢的双赢局面。将思政教育融于一杯茗茶的香气之中,以文化推动文化,以文化发展文化。
2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对思政教育重视度不够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未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教学目的强调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导致了学生在思政学习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不足。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很可能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思想偏差问题,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虽然至今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下令进行教学重点整改,但是“重文轻理”、“重知识教育、轻素质管理”等不合理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这不仅对高校学生全面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更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局面的颠覆。因此,加强高校文化思政教育需要得到更多与之有关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2.2 缺乏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
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社会上未能形成良好的思政文化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是接触到现代多媒体文化形式,虽然这能够有效拓宽大学生视野,但同时也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形成了挑战。目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速的经济发展,反而忽视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文化内涵。除了文化本身得不到良好的传承与保护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得不到保障,很难受到优秀文化的良好熏陶,无法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这从本质上就违背了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
2.3 学生自身过于追求西方化的自由个性
相比于传统高校学生而言,当代大学生的视野更为广阔,能够接触到来自于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思想文化。大学生对于文化的接受程度不高,能够轻易地接纳不同形式的文化精神。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各大高校加强思政教育的力度,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及时纠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思想偏差。我国当代大学生大多呈现出过度追求自由个性等极端化西方文化的趋势。因此,积极结合中国现当代优秀茶文化现象,协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风貌就显得尤为重要。
2.4 缺乏对思政教育实际应用的考虑
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开始加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管理与控制,将“政治理论考察”纳入研究生考试范围内,希望引起各高校师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但是,仍然有部分高校并未将思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思政教师仍然着重于对专业知识的传达,忽视了思政教育净化思想的真正目的。因此就导致了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思政课堂的学习仅停留于应付考试的层面之上,不能深入到思想境界之上来。这既不符合高校思政教育目的,更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3 茶文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推动意义
当代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就业,而这也恰恰是高校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应该积极联系社会实际情况,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真正将已经开始呈现出边缘化趋势的思政教育拉回正规。作为优秀文化传承发扬的重要代表之一,现代茶文化本身就具备了大量的思政教育功能。
3.1 修养心性的功能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大学生都具有能够协助他们更好接受专业对口工作的专业知识水平,然而相比于传统大学生而言,过于鲜明的个性特征已经逐渐开始成为适应工作环境的重要阻碍之一。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带来的是过于浮躁的思想文化环境,不利于高校学生尽快地进入理性思考工作环境之中。而茶文化强调的正是平心静气,沉着冷静的理性思维,加强现代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将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着重于内心的平静,更快地成长为成熟的职场人,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
3.2 增加涵养的功能
除专业素养之外,衡量一个优秀大学生的标准还在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人生涵养。一举一动皆是一个人的涵养表现,就目前看来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并没有将提升大学生涵养提升落到实处。反之,饮茶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更多的在于教育人们从平凡普通的生活琐事中寻求高尚的艺术。因此,加强对茶文化的利用与学习,更能协助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内在的优秀品质。这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思想文化境界上的提升,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形成更为强大的职业竞争力,使他们能够更快地在专业素养与个人素质方面赢得社会的认可。
3.3 培育耐心的功能
浮躁的社会环境以及碎片化的文化传播形式,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提升而言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而茶文化的积极作用之一在于其强调了个人技艺的锻炼以及耐心的培养。茶的清香源于沸水的浸泡,时间不能过短,亦不能过长,这对于品茗之人是一种耐心的磨砺,而对于泡茶之人亦是如此。这种茶文化中的隐形思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
4 现代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原则
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引入创新因素,而现代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教育目的不谋而合,因此应该主动推动现代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形式。而在实际融合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好一定的原则。首先茶文化本身就具有其独特的文化逻辑性,不能够完全贴合思政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茶文化融合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其逻辑性的考虑以提升融合路径的顺利度。其次不能够本末倒置,打破原有的思政教育模式,应该主动寻求两者的共通之处,以加大文化与教育的切合程度。最后还应该积极寻求创新发展手法,形成既符合茶文化实际内涵又符合思政教育目的的高校思政教育方式。
5 现代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结合的具体途径
5.1 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茶文化知识培训
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我们应该主动加大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茶文化知识培训,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首先对思政教师而言,我们需要积极加强自身的茶文化知识水平提升,寻求其与思政课堂教学、大学生职业素质培训等多方面的共通之处,在前期备课、资料查询等教学的不同阶段中都能够积极将茶文化与思政教学有效融合起来,从而丰富思政课堂的文化内涵,达到教育目的。而对于各高校而言更应该积极组织对思政教师的茶文化培训活动,开办相应的学术教研活动或文化交流活动,以推动思政教师以及文化学者间的良好沟通。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思政课堂氛围,积极推动校园思政风貌建设。
5.2 加强高校学生对现代茶文化的了解
兴趣源于了解,积极增加高校学生对现代茶文化的了解更有助于高校茶文化思政教育方式的进入。茶文化思政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思政教育手法,其先进性、趣味性以及科学性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教育潮流。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对现代茶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促进大学生对新兴教育手法的认知。各高校可积极开办大学生现代茶文化讲坛、加大茶文化的影响范围,同时积极开办茶艺社、举办茶园文化节等宣扬茶文化继承发展的兴趣活动来吸引大学生对茶文化的关注。还可以将茶文化学习纳入到选修课程之中,增设现代茶文化选修课以加大课堂的影响效应,全面提升大学生对于现代茶文化的了解,开发大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热情。
5.3 应增强大学生职业素质中的软实力
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教育目的除提升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增强大学生职业竞争软实力。与传统思政教育不同,茶文化思政教育应该积极发挥出思想政治的渲染引导作用,使当代大学生真正形成“饮茶、修身、养性”的积极思维。而相关思政教师也可以通过茶文化的思维引导方式,做出茶文化思政教学专题教学策划,以保障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文化的学习形成系统性、专业性,以引起大学生足够的重视,真正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境界,形成强有力的职业竞争实力。
5.4 建立大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过于强调表面形式的建设,忽视了教育本身的意义所在。因此为加强茶文化自身的文化影响力,形成积极有效的茶文化思政教育模式,就需要我们积极建立以大学生为主导的思政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保障文化与教育融合后期的作用被真正发挥出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6 结语
推动现代茶文化现象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发扬形式,更是对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形式的创新与发展,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生素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建成。
[1]吴谢玲.微博文化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0):56-57.
[2]汪涛.茶文化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与探索[J].福建茶叶,2016(6):236-237.
[3]彭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96-97.
[4]彭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融合探讨[J].统计与管理,2015(2):72-73.
南京林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金课题(项目编号:163060621)。
陈艾芳(1982-),女,浙江浦江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