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角下旅游主题酒店的开发研究
2017-02-04郭珊珊
郭珊珊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
茶文化视角下旅游主题酒店的开发研究
郭珊珊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
我国在发展茶文化旅游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一方面来自于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是世界的茶文化大国,另一方面,我国民众喜爱茶文化的人数量众多,拥有很好的民众基础和茶文化历史。在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道路中,近年来逐渐出现茶文化主题酒店旅游的项目,给人们更多的茶文化体验,然而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发展空间。本文首先分析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其次阐述了我国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现状及问题,最后着重分析研究了茶文化视角下旅游主题酒店的开发。
茶文化;主题酒店;气氛营造;环境打造
1 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
1.1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茶俗茶艺表演
作为国饮的茶叶,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展现了我们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而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茶俗茶艺表演,为发展茶文化旅游奠定了可能性。茶俗茶艺表演能够满足消费者求奇、求知、求新的消费需求,能够将茶叶意境优雅、茶汤分明、气味甘醇等特质通过直观的手段充分表现出来,也能够使人感受到参与性、体验性、知识性和观赏性,将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充分展现出来。茶俗茶艺表演能够将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茶文化旅游当中充分表现出来,并使人们在过程当中获得精神世界的升华,将茶文化对民族精神的渗透和民族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得到切身的感受,是游客深入其中体验到民俗艺术活动,感受到茶文化旅游产品之中。我国茶俗茶艺表演当中,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举世闻名,将佛教文化中对情感圆满和人格完善的追求得到了表现,也使得苦尽甘来、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得以展现,昭示着对吉祥如意和未来生活幸福美满的追求。三道茶,味觉特点在头道苦、二道甜、三道回味,以三杯茶构成,白族人民形成三道茶的待客礼仪和茶道艺术是形成在明朝时期,当地人用三道茶作为礼遇贵宾的重要步骤,是当地人民接待客人必不可少的礼仪。
1.2 我国拥有韵味深远、悠远流传的茶文化
在我国,茶文化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五千多年,而逐步演变成为接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饮品,确立其日常饮品地位的是在唐朝时期,建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之晨起开门七件事之一的地位。到了宋代,茶馆的出现是源自于人们对于饮茶出现了更高要求,在内容、形式和环境方面不在将就,不满足仅仅是在家饮茶。到明清时期,人们重要的社交场所和休闲娱乐场所就是茶馆,这是茶馆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这一时期,我国茶文化开始传播至世界各地,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远销海外。我国的茶文化中,涵盖了深奥的处世哲学,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是综合发展得来的,将时代理念和社会特征牢牢结合,受到了佛家、道家和儒家文化的共同影响。因此,茶文化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够满足人们求知猎奇的愿望,也能够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将旅游产品中设计加入茶文化资源有利于实现发展茶文化和旅游业的双赢。
1.3 我国风光秀美,具有广阔秀美的茶园
在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景色怡人,依山傍水之地更是数不胜数,而茶园大多都位于名山盛景之中,风光秀美、面积广阔的茶园为发展茶文化旅游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旅游与区位优势明显,开展自然生态旅游可以好好利用这些生态茶园,在旅游业的餐饮条件、住宿条件、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充分开发著名景区,同茶文化合理结合,发展茶文化和旅游业。在我国,这种类型结合的茶区数不胜数,例如天下闻名的西湖,翠绿芳草、绿水清波,位于美丽西湖旁的就是西湖龙井茶园;具有最后的香格里拉、中国最美乡村,拥有的茶园生产有机绿茶;与山水相得益彰,茶翠林绿、云雾缭绕的花果山茶园,盛产井冈山翠绿茶;具有一幅迷人山水茶园画卷、采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拥有好山好水好茶的庐山茶园,坐落在海拔八百多米的汉阳峰之上。
2 我国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现状及问题
2.1 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不具有足够的影响力
通常来说,茶文化旅游中的民俗文化旅游在全国范围内不容易形成影响力,没有突出茶文化旅游,过于宣传茶叶的生产反而使得旅游相对失色,一些地方小型的文化旅游节与我国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节等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参与度和互动性不高,旅游节项目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如采茶能手大赛、龙行十八式茶艺表演等在旅游节上举办的茶文化活动,持续时间很短。想要实现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重视旅游产品要素附加值,避免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应当加大旅游产品的深层开发,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减少从茶文化的狭隘内涵出发,利用好茶文化的外延很广的特点。为了达到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需要整体推进、系统协调并且不断整合相关资源,体现出旅游开发是系统性的经济技术活动过程。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茶文化旅游的文化、经济效应,然而我国当前茶文化旅游没有很好地整合当地民俗文化和休闲文化、茶文化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单纯从茶本身个体出发,当前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没有深入挖掘其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不能提高茶文化遗产资源吸引力,无法到达将茶文化这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粹给予传承和发扬这一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
2.2 缺少品牌意识、特色专项旅游项目和龙头品牌支撑
将茶文化旅游作为一项专项旅游仍然不是当前人们旅游的主要选择,使得茶文化特色旅游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尽管旅游业发展进程中早就提出了专项旅游的口号,但是由于对茶文化旅游的推介参与度不高,加上分散经营的模式,使得茶文化旅游不被人重视。在旅游业中,茶文化旅游所占的比重很小,首先是因为缺少有影响力、有规模的产品促销和缺乏有创意的形象宣传和营销策划,景区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其次没有意识的进行品牌打造和推广,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对景区已开发的特色产品不能及时的给予商标注册,品牌意识淡薄。
2.3 缺少运用新媒体进行推广营销的手段,忽略的消费者心理
同传统媒体相比,在推介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新媒体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国内进行茶文化旅游的推介当中,网上信息例如同程、途牛网、去哪儿、携程网等都十分稀少,缺乏新媒体的主动推广和营销,大部分茶文化旅游推广依赖于会展、户外广告、电视、报纸等传统形式。当前茶文化旅游在大众心中的影响力还不够,缺少冲泡流程、制作流程、产品特色、内涵等延伸内容的宣传。
为了达到文化效应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效果,在茶文化旅游开发中我们应注重游客的参与性项目开发。体验经济时代下人们参与体验、求愉、求奇的愿望很难从茶文化旅游当中得到满足,过于无趣、过于僵化、过于呆板的茶博物馆旅游这一静态的陈列方式只能在宏扬中国茶文化中具有积极的影响,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和陈列馆开了中国茶博物馆的先河,然而并不能使得人们在愉悦的心情中满足情感需求。游客希望在茶文化旅游当中受到教育,在娱乐中获得知识,因此需要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在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多加入体验性要素,才能满足游客的预期愿望。通过冲泡技法、体验制茶工艺和文化精粹等方面的展示,使得人们感爱千年茶文化,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了解到茶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更注重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需求特点,主动参与在茶文化旅游中。
2.4 缺乏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
茶文化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拥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传递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的文化精粹之一。而根据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来讲,局限性的开发影响当地的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重游机率低,导致游客对茶文化旅游产品项目满意度不高,满足不了游客的体验心理,很多局限于观光、购茶。开发处于简单和雷同性的倾向,茶文化旅游主题不突出,没有自身鲜明特色,文化含量少,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出现没能深入探究文化内涵的现象,挖掘不够,开发商对我国茶文化内涵认识不深。
3 茶文化视角下旅游主题酒店的开发研究
3.1 展示茶文化魅力,重视市场营销策略
关于主题酒店规划营销战略、设计与开发产品时,应当注意控制和把握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需要实施“顾客导向”的概念,必须在营销部门真正的影响理念为指导,具有一致的目标,第二是酒店中各项营销策略必须注意与主题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文化营销既是主题酒店营销的核心,最能吸引消费者而区别于传统酒店模式的地方也是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就是主题酒店的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了满足顾客的新奇与精神上的追求,体验到无形文化产品的独特的服务和感知到的有形茶文化产品设计,可以利用环境和视觉识别等进行传递,茶园区域文化结合文化主题酒店独特的服务产品是营销主导位置,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饭店”能够给顾客带来个性化、特殊化和鲜明化的体验,设计与主题相结合的个性化服务,与茶文化相关主题的项目类型可以进行茶文化主题为背景,利用茶文化为主题文化元素。
3.2 注重个性化服务,塑造品牌形象
为了达到扩大品牌市场目标,需要做到比较强的对外宣传力度,举办围绕茶文化主题酒店所需要具备因素等相关论坛学习讲座外,通过公共关系、宣传、广告等各种的营销方式,塑造主题酒店的品牌形象。茶文化的主体就应当具备相应的特色才能够更好的品牌塑造,从地方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在走到全世界进行传播,其意义对于我国经济型酒店是巨大且无法替代的,品牌塑造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型酒店实现跨时代的飞跃发展。
3.3 进一步提升酒店品质,突出茶文化主题
照猫画虎的简单模仿构建是无法赢得顾客的关注的,给人感觉不伦不类,大批量地建立极具现代奢华气息的酒店并不是最佳选择,主题酒店应当建设在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城市,同当地的文化相呼应,特定的区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旅游视角下的主题酒店发展要同当地的文化和经济环境相适应。为了促进顾客对茶文化的识别感和影响,应当分析一些具体的茶民俗仪式,使游客体验更丰富。随着主题酒店产业群的成立,突出茶文化特色,将在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产品的开发设计上与酒店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相结合,运用当地区域原有的特色文化资源,茶园所在地的本土酒店业应充分探索。
[1]黄进.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困境、构想和价值[J].农业考古,2013(5):240-243.
[2]周晓芳.广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41-42.
[3]高静.品牌化:目的地应对未来旅游市场竞争的关键之举[J].旅游学刊,2008(5):10-11.
[4]刘琳燕,孙云.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茶叶科学技术.2011(3):39-44.
郭珊珊(1983-),女,河南林州人,硕士,高职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与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