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趋势”下的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与思考
——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
2017-02-04王利民
■王利民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新趋势”下的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与思考
——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
■王利民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随着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脱贫致富之路的扩展,以务农为主的农村人口正在加速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而在不断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已由1978年的17.92%发展到2014年的54.77%,其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是,中国西部地区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行程中,至今仍有大部分区域处于欠发展的状态中,其发展潜力与空间有待于激发和释放。从目前的发展数据来看,中国东南部的城镇化水平高于西部,而西部的甘肃、青海等省份又远远落后于陕西、四川等省份的发展水平,形成了典型的内部性区域差异。这种内部性的不平衡发展,会导致欠发达地区被长期排斥在全国经济发展体系之外。如何将东南部的优质项目、先进理念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经验带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应该是“新趋势”下西部省份迫切需要研究和思考的核心议题。
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城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总体目标应该是:遵循客观规律,把握本地区的资源状况和发展水平,走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避免低水平的分散建设方式。同时,城镇作为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的经济职能应该是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它的发展快慢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从世界历史和现实来看:工业化、现代化与城市化是相互推动,互为因果的统一进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所以,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城镇建设是推动西部城市化的必然过程。就甘肃河西五个地级市而言,其城镇化水平也各有不同、参差不齐。酒泉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注重城镇体系研究与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酒泉市的城镇化水平与甘肃省的平均水平比较,其城镇化水平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截止2015年底,酒泉市总人口为111.94万人,城镇人口达65.68万人,城镇化率已达58.67%。
但是,酒泉市在城镇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新问题、新趋势、新方向问题,有待于重新审视、重新定位。
一、酒泉市城镇体系现状与未来预测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部,北接内蒙古额济纳旗及蒙古国,南于青海省、西于新疆自治区接壤。自古为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酒泉市瞎1区2市、4县、38个建制镇、30个乡,总面积191228.7km2。
酒泉市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其显著特征是,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农村,且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经研究,酒泉市城镇人口的增长源于以下三条途径:一是城镇内部人口的自然增长。二是城镇设置标准及行政区划变更导致的人口“突变”。三是由于人口的迁移和转移所导致的人口“突增”。
就经济因素而言,人口城镇化的过程实际是农业主导型向非农主导型产业转变的过程。尽管目前酒泉市的工业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自我扩张能力有待提升,但随着酒泉市土地性质的不断转变,使得农业用地强度减弱,大量农村人口面对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商机,为了获取其最大利益而转向第二、第三产业,使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于这一系列的转变,促使本地返乡人数和外来投资经商人数逐年增加,推动了酒泉市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自“十五”规划首次提出城镇化战略以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已深入人心,为了科学推进甘肃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甘肃省住建厅等部门编制了《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规划》),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规划》中披露,计划将敦煌市(县级市)从酒泉市管辖中分离出来,升格敦煌为地级市。预合并酒泉、嘉峪关两市。从《规划》中可以看出,甘肃省政府旨在探索“多规合一”的模式,通过创造性探索,激发甘肃省城镇化建设的活力,试图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管理方式来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机制僵化的问题,从而使甘肃省新型城镇体系更具协调,更符合绿色发展模式的要求。
据《规划》推测,到2030年酒泉市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150万人,城镇人口为120万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80%。这种新型城市格局如付诸实施,对酒泉市来说,就要面临新的趋势与挑战。可以说,目标变了、定位变了,新的机遇来了,酒泉市需要规划新的城镇发展路线图。
二、酒泉市城镇发展动力与面临的问题
(一)推动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历史来看,推动酒泉城镇发展的因素是:交通繁荣与古丝绸之路,现代甘新公路和兰新铁路的开通,都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原有城镇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一些新的城镇。如凊水镇、西洞镇、玉门东镇、三道沟镇、柳园镇及渊泉等城镇的发展,都直接和间接受惠于交通建设;其次,历代开辟河西、疏通古丝绸之路、列郡据关等因素创立和刺激了城镇的发展,历史屯垦和现代移民又有力的增加了本区域人口总量、夯实了农业,为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酒泉矿产资源及重要项目建设直接引发了玉门市、嘉峪关市的生成和发展;四是现代旅游业及城镇产业的较快发展,促进了城镇规模及职能的扩大,并使基础设施得以完善;五是乡镇企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使一批具有很强内在要求的小城镇得以壮大。
(二)城镇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城镇体系建设的协调与否,主要看其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城乡及城镇与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交通和新型智慧型城市网络是否协调;是否有利于优化各城镇发展的的建设方向,从而较好的发挥城镇及城镇群体在区域中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如上所述,如果《规划》付诸实施,酒泉市城镇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待于重新审视和调整。
1.规模结构和职能分工及发展方向有待重新明确。规模是城市大小和职能分工的综合表现。酒泉市面积大,城镇分布分散,相互联系较为松散,主要市、镇应该发展到什么规模?与其他相关市镇的关系如何?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由于新趋势新特点的凸显,其方向和规划也有待于重新审视和定位。如酒泉与嘉峪关、酒泉与敦煌、玉门市与玉门镇之间,可否剥离,怎么重新分工,如何协同发展?需要统一认识、重新规划,发挥出应有的城镇群体效应,以利于城镇体系效率的提高。
2.积极借助境内或周边大型企业的力量,发展酒泉市城镇工业、高科技产业及第三产业。酒泉市境内及周边有酒钢、玉门石油管理局、四零四厂、航天基地、青海石油管理局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其科技和人才力量雄厚,有支撑和协调地方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能力和可能,应该积极协调,做好这篇文章,使地方科技力量得到提升。
3.处理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协调的关系,特别是城区与近郊集镇的发展布局关系,使城乡间集镇更加协调,方向趋于明确。
三、结束语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巨大需求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城镇化与农业协同发展的过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对农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进行定量评价、区域差异和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找到农业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要继续积极借鉴先进地区推动城市化“三集中”经验,即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的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化与农业协同发展是城乡发展和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和农业发展的质量受本区域发展背景的直接影响,是随着机制的不断调整而变化的。同时城镇各子系统与农业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如医疗、就业、社会管理、农村资源条件、农村技术条件、农村经济条件、农村环境条件及政策条件)也是城镇发展未来要着重加以推进的内容。
(编辑:王骏杰)
王利民,1960年生,男,甘肃兰州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