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共同特性探讨

2017-02-04曾澎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南昌330044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共性茶文化资源管理

曾澎(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南昌 330044)

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共同特性探讨

曾澎
(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南昌 330044)

户外拓展运动对于疏导员工的负面情绪,以及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确实发挥着积极的正面作用。但一旦结束这种拓展活动,公司员工便可能重新步入原有的亚健康状态。实践表明,茶文化能与体育文化形成互补的共生态势。二者的共性特征包括:国民心理特征、易参与性特征、个体拓展特征。最终的应用途径为:调研茶企员工的行为现状、理清二元文化的适用范围、增强企业茶文化氛围营造、建立二元文化共生的机制。

茶文化;体育文化;特征;应用

当前,在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时十分强调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元素,通过向公众注入体育精神和文化,试图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改善他们的心理素质状况。现阶段的社会体育主要以户外拓展活动所构成,而这种户外拓展活动也用于在对组织成员的身心素质的塑造上。为了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问题相契合,这里就以针对公司员工的户外拓展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实践表明,户外拓展运动对于疏导员工的负面情绪,以及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确实发挥着积极的正面作用。但一旦结束这种拓展活动,公司员工便可能重新步入原有的亚健康状态。可见,在员工身边寻找到与体育文化相似的替代物,来使之延伸作用于员工的身心则值得思考。根据笔者的反复比较认为,需要充分挖掘茶文化与体育文化之间的共同特性。

1 茶文化的优势分析

结合本文的主题,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茶文化的优势:

1.1 茶文化的民族性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和生活文化,以及从中引申出的思想文化。另外,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人文特点和自然环境特征,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茶文化,这就进一步表明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区域植根性。茶文化正是具有这样的民族性,才使得它符合国人的心理偏好,以及茶文化元素能够与国人的心理因素形成融合。这里所能达到的效果便是,借助茶文化来培育国人良好的心理素质。

1.2 茶文化的大众性

以显性元素所呈现出的茶文化具有大众性的特点,如品茗。尽管品茗文化具有区域特性,但这种文化元素已经深入到大众的生活与工作之中。而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茶文化的这种大众性还具有同质化的表现。正是因为茶文化具有大众性的优势,才使得茶文化的思想元素具有广阔的群众基础,并能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深化。包括公司员工在内的大众,借助每天都需要接触的茶文化来相互交流和分享,便能很好的改善他们的心智模式。

1.3 茶文化的个体性

茶文化的个体性也构成了茶文化的优势之一,它主要指向了个体可以在独处的过程中体会和感悟茶文化。那么这里的优势对于公司员工有怎样的帮助呢。不难理解,公司员工时刻面临着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的压力,从而这就需要他们通过某种方式来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借助茶文化的个体性,便能使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反思和感悟来进行自我情绪疏导。

2 二者共性特征的提炼

通过对茶文化的优势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炼出二者的共性特征:

2.1 国民心理特征

尽管现代体育发端于西方,但我国国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累积起了关于体育文化的文化基因,其中就含有“竞合”的文化理念。这一文化理念根源于我国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念,也在体育运动中增添了运动本身的竞技要求。同样,我国茶文化也也蕴含着竞合的朴素唯物主义价值观,以万物演变中的竞争关系融合于万物归宗的统一关系,这本身就体现了竞争与合作的辨证联系。可见,二者的这一共性特征是符合国民心理的。

2.2 易参与性特征

本文聚焦于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并具体到户外拓展运动。从实践中可以得出,这种体育活动的参与门槛是极低的,他主要归因于个体的参与意识,而并不对体育资源做更多的考量。同样,茶文化中的品茗文化也具有参与性门槛极低的特征,对于参与者而言关键不是茶叶的品质问题,而是他们是否拥有闲暇的时间和空间。这就如同体育活动那样,需要建立起适合的时空维度。易参与性便决定了,二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完成对个体心理素质的调适。

2.3 个体拓展特征

户外拓展活动和茶文化应用之间还存在着个体拓展上的共性,即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法,独自参与到体育活动和个体拓展中来。前面所提到的通过品茗来建立起个体的反思和感悟行为,这本身就是在思想领域获得了拓展。另外,体育活动尽管外在表现为一种体格的训练,但由外及内的却是个体对心性的修炼。因此,也可以看作为是对自身思想领域的拓展。

3 二者共性特征的应用价值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分别应用二者的共性特征,来解决公司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由此,这里的应用价值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3.1 调适员工的职业心理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减员增效成为了大势所趋。这也意味着,在职员工的岗位压力会逐渐增大,这不仅在于末位淘汰所造成的压力,也在于不断进行业务所带来的压力。那么公司管理层就需要通过某种途径来疏导员工的负面情绪,使他们从被动适应这种变革转变为主动去迎接这种变革,并在变革中获得生机。毫无疑问,无论是体育活动所构筑起的集体文化和个体文化,还是茶文化本身蕴含的要件,都能帮助员工调适自己的职业心理。

3.2 优化员工的人际交往

在公司相对封闭的人际环境中,不少员工也因在人际交往中所存在的困境而严重影响职业心理。而疏导他们的这种负面情绪和改善他们的这种人际交往环境,则需要从优化员工的人际交往氛围中来获得。那么体育文化和茶文化所含有的“竞合”理念,以及社会体育活动和品茗的易参与性,这些都为员工提供了相互交流和思想分享的平台。只有在加强交流和提高信息交互频率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员工人际交往现状的改进目标。

3.3 形成员工的自我干预

在更多的时间里,需要员工独自完成自我心理干预和思想境界提升的工作。为此,户外拓展运动所赋予的个体挑战文化,以及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悟道文化,都可以作为员工进行自我干预的方式和方法。其中,体育文化中也包含着“静和思”的元素,如围棋、象棋。可见,二者的共性可作为形成员工自我干预的重要推手。

4 实施途径

根据以上所述,这里以茶企人力资源管理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实施途径:

4.1 调研茶企员工的行为现状

对茶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应用,需要建立在问题意识之上。这就要求我们首先需要调研茶企员工的行为现状。茶企员工的行为现状不仅归因于个体的特质使然,也根源于群体意识和行为导向的影响。在目前的茶企发展困境中,茶企员工普遍存在着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岗位忠诚度,以及人际交往质量。因此,企业管理层就需要借助茶文化和体育文化来感染员工,使他们能够建立起心理干预的能力来。

4.2 理清二元文化的适用范围

本文以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共性特征作为考察对象,在合理应用二者的文化元素时需要理清二者的作用边界。通过已经实施的效果来看,对体育文化的应用可主要针对构建起团队意识和改善人际交互模式之用。对于茶文化而言,则可以应用于建立班组范围内的人际交往模式,以及构建员工个体在非正式组织中的和谐共处生态环境。这样一来,我们在应用二元文化时便可以根据时间和空间条件,合理的进行选择。但笔者建议,应重视茶文化在其中的功能导向。

4.3 增强企业茶文化氛围营造

增强企业茶文化氛围营造的目的在于,通过利用茶文化与国民心理特征的融合性优势,来促进企业范围内竞合生态关系的形成。由于茶文化在这里属于企业文化中的构成要件,所以其仍然需要遵循从上到下的文化元素传播逻辑。这里只是站在管理层的视角来提炼茶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即在目前的供给侧改革趋势下,应在增强企业内部生态稳定的同时,赋予员工以危机感,并在危机感的促进下来增强他们学习业务、提升职业理念的能力。

4.4 建立二元文化共生的机制

这里就需要发挥茶企工会部门的职能优势了,即工会部门应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户外拓展运动,并将这种运动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范畴。但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始终的,仍是对茶文化的应用与营造。

5 展望

以下再从三个方面进行展望:(1)对企业经营现状的分析。众所周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属于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下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起点。这就要求,需要对企业经营现状展开分析。分析的逻辑路径可沿着“企业市场环境特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在目标实现中的职能定位”。(2)问题导向下的管理模式。问题导向下的管理模式在于,对于企业常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按照既定的方案来执行,而对于那些具有时效性的优化措施则需要在问题导向下来展开。(3)全过程的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在助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上需要时间的累积,只有在反复磨合、日积月累后才能真正将这种助力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为了使人力资源管理在长期的工作中不会出现太大偏差,则需要建立全过程的管理质量控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第三方的专家来协助完成这项任务。

6 小结

本文认为,在员工身边寻找到与体育文化相似的替代物,来使之延伸作用于员工的身心则值得思考。茶文化能与体育文化形成互补的共生态势。二者的共性特征包括:国民心理特征、易参与性特征、个体拓展特征。最终的应用途径为:调研茶企员工的行为现状、理清二元文化的适用范围、增强企业茶文化氛围营造、建立二元文化共生的机制。

[1]陈萍,周士平,郭召玉.对提高职工培训实效性的思考[J].南钢科技与管理,2010(1):56-59.

[2]李福星.对提升职工培训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8):181.

[3]沙秀林.关于职工培训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J].现代经济信息, 2012(5):36-37.

[4]乔静.提高职工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3(6):28-29.

[5]李辉.企业培训研究新视角:培训前涉因素与培训效果关系研究——兼论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J].南开管理评论,2011(8):23-24.

曾 澎(1984-),男,江西南昌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篮球、马术、高校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共性茶文化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共性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