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生态学研究
——以昆南茶盘舞为例

2017-02-04罗莎莉林先乐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571127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茶文化民族传统

艾 康,罗莎莉,林先乐(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 571127)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生态学研究
——以昆南茶盘舞为例

艾 康,罗莎莉,林先乐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 571127)

文化生态学是从生态学中衍生出来的一种研究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发展关联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生态学逐渐趋于成熟,建立了从文化、社会、经济、自然、政治等多角度的研究方式,特别是近年来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文化生态学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其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中的地位被更多的学者所重视。茶盘舞又称之为"跳板茶",是流行于昆南地区近百年的一种传统体育舞蹈,本文以昆南茶盘舞为例来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学生态,探讨茶盘舞文化生态保护的生态系统,旨在让昆南茶盘舞更好的传承下去。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学;昆南茶盘舞

茶盘舞起始于晚清时期,兴盛于民国时期,昆南地区人民在婚俗中通常采用彩船来迎娶新娘,而迎娶新娘的过程中处于礼节就需要先奉上茶水,于是在船的跳板上献茶就成了一个十分需要技术含量的活,不仅要献得隆重还要献得有水平,于是新郎官纷纷在跳板上翩翩起舞,以献茶来迎娶新娘,所以也叫作“跳板茶”。这样舞蹈经过百年的发展逐渐从婚庆习俗转变为了昆南地区的传统体育舞蹈,而跳舞的人也从男子变为女性,人数也从新郎个人变成女性群体,进而演变成了现在的茶盘舞。从跳板茶到茶盘舞的转变可以看出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化的过程,其中的发展规律是可以通过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

1 昆南茶盘舞的文化生态结构

1.1 茶盘舞起源的地理位置

茶盘舞起源于昆南,昆南也就是现今江南水乡一带,其中最为流行茶盘舞的地区是如今的千灯地区,千灯地区在民国时期是昆南十分繁华的一个城镇,水网密集、风景秀丽、船只川流不息,在民间娶亲的时候十分流行用船只来迎接新娘。由此可以看出千灯水乡中河流交错这样的地理位置让茶盘舞得到的发展的平台,就像古时大部分地区用抬轿子的方式来迎娶新娘一样,千灯人民所运用的迎亲工具就是船只这样的日常交通道具。因此可以说水乡这样的生态结构让昆南人民采用通过船只的方式来进行婚俗,而在这样的婚庆风俗中诞生了茶盘舞。

1.2 茶盘舞起源的文化习俗关系

江南不仅有水乡之称还有着茶乡之称,身处江南茶乡的昆南地区更是有着千年的茶文化传承。茶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其本身具有十分优秀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许多的人喜欢享受在喝茶后远离嘈杂喧嚣,回归内心宁静和疏淡的感觉,茶文化早已是我国不可缺少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一。不同地区的茶文化有所不同,而昆南地区的茶文化则渗透于婚俗与舞蹈当中,成为了“献茶”这样的传统习俗,昆南的献茶风俗有着江南人一贯的细腻风格,要在最隆重的时候,最富丽的场景之下,通过最优美的姿态,献给最尊敬的亲朋好友,婚庆无疑是最符合这一特点的场景,因此,昆南的茶盘舞起源与其茶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可以说茶盘舞是中国数年前茶文化传承中的一个分支。

2 昆南传统体育茶盘舞的文化生态传承和发展

2.1 尊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个性

茶盘舞作为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十分经典并且极具江南个性的舞蹈,要让茶盘舞所蕴含的文化生态有效的传承下来就必须尊重其民族传统个性,保留其江南文化特征。生活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了不一样的民族与不一样的文化,而民族传统体育就是在这些不同的民族文化上生根发芽,这些体育项目融合了该民族的发展历史、宗教信仰、文化习俗与生活观念,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了传统体育项目往往不被普遍认可,可能当地的人认为十分有趣的舞蹈在其他地区的人眼里就变得不伦不类。因此要保护茶盘舞的文化生态传承就需要重视与尊重其民族传统个性,要充分考虑到茶盘舞所蕴含的当地婚俗文化与茶文化特色,不能生搬硬套将其他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方式套用到茶盘舞上。茶盘舞所具有的民族性、地域性、新颖性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将茶盘舞与现代旅游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是一项十分好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传播的地方风情、民族色彩让茶盘舞被更多的人所认识,被更好的传承下来。

2.2 通过政府引导让社会群众参与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发展,而这样的保护与发展应当是以政府引导为核心,社会群众参与为辅助来进行。因为相较于普通的群众,政府工作人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案更加全面,有更好的体系来指导,如果让普通群众来管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那么其没有政府那样高度的执行力,也没有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很可能让这些宝贵的传承失去了其光彩的外貌,因此,由政府来引导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必须做到的,以文化传播为手段,以昆南人民为主体,建立一个完善的茶盘舞保护与传承体系。政府可以从财政、执行力等方面吸引社会资金,帮助保护茶盘舞文化,并对于学习茶盘舞的年轻人进行鼓励,帮助茶盘舞能够不断的传承下去。

2.3 建立创新意识,重视与时俱进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总是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与演变的,昆南茶盘舞就是很好的例子,从“跳板茶”发展为“茶盘舞”,从婚庆风俗发展为节庆舞蹈,从男子为表演者发展为女子表演,从新郎个人表演发展为女子群体舞蹈,由此可以看出民族传统体育并不是一个墨守成规、亘古不变的文化。

在文化生态学中,十分讲究民族传统体育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创新,这是一个文化自身具备的不可逆的发展规律,因此人们要做的就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让这些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再一次发光发热。茶盘舞是兼具民族舞蹈文化与茶文化的传统体育项目,其优美的舞姿让许多观看者陶醉其中,具备极高的观赏性。因此,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媒体、网络技术,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手段,让茶盘舞保存于数字影像当中,给不同时期的茶盘舞最好备注,这样就可以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以史为鉴,减少弯路岔路的出现,使茶盘舞被更多的人民群众所熟知。

3 茶盘舞文化生态保护的生态系统研究

3.1 茶盘舞文化保护与昆南经济的系统研究

茶盘舞文化保护与昆南地区的各个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与昆南经济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就能有效的帮助茶盘舞的开发与传播,茶盘舞是一项极具观赏性的民族传统舞蹈,因此,可以通过昆南地区人民或者地方政府进行自主开发或者招商引资的模式,将茶盘舞与昆南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衍生出昆南茶盘舞生态经济文化圈,其中包括旅游产品、音像制品、文化特色等帮助昆南传统体育旅游行业迅速增长。

茶盘舞生态经济文化圈的建立不仅让茶盘舞的保护与发展有了资金上的保障,同时也让茶盘舞在经济发展中得到传播,在日益增长的游客中不断的进行传播,为茶盘舞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使茶盘舞有了更好的群众根基,生态经济文化圈的建立让茶盘舞的传承有了经济上的保障。

3.2 茶盘舞文化保护与昆南政治的系统研究

在茶盘舞文化保护与昆南政治之间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可以有效的保护茶盘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昆南政府相较于普通的民间老百姓在茶盘舞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通过政府的高执行力来对茶盘舞的相关文献资料等进行分类规划并妥善保护,这样既可以加强茶盘舞资料的管理与建设也能让其表演内容、表演形式等得到进一步的规划与整理。

茶盘舞生态政治文化圈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加强昆南地区的政治容貌,帮助昆南人民提升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政府来充分带动社会群众,对社会群众进行有效的组织,方便茶盘舞表演的长期性与灵活性。茶盘舞文化保护需要良好稳定的政策引导,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与保障,在以政府为核心、以人民群众为辅助的条件下,为茶盘舞的传承与保护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4 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生态学是一种集政治、文化、经济于一体的研究体系。只有将政治、文化、经济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文化生态圈才能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妥善的保护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最好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习俗,因此,在建立文化生态圈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切不可生搬硬套。

[1]万义.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生态学研究——“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的田野调查报告[J].体育科学,2011(9):41-50.

[2]马利亚.社会学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价值与文化选择[J].体育与科学,2012(2):80-83.

[3]卢涛.文化生态学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成因[J].当代体育科技,2012(6):85-86+88.

[4]吴桥,彭立群.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解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4):86-87+90.

[5]崔乐泉.民族传统体育新文化的构建——兼论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5(3):41-43.

[6]田祖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互动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116-119.

[7]汪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功能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0):48-51.

[8]万义,白晋湘,龙佩林.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定位与发展导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4):81-83.

[9]龙佩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选择——以高脚马走进全国民运会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3-45.

[10]刘红领.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河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15(23):52-53.

海口经济学院校级重点课题:hjkz15-16;hjkz15-15;

艾 康(1981-),男,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罗莎莉(1962-),女,湖南张家界人,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林先乐(1980-),男,海南万宁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与教学。

猜你喜欢

茶文化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