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茶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7-02-04余莲君四川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眉山620010
余莲君(四川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眉山 620010)
基于茶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余莲君
(四川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眉山 620010)
作为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茶文化集中展现和代表着我国传统社会那种勤劳朴实、和谐交际、内涵包容的民族品格和生活习惯,将茶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精神素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基于茶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出的必要性在于它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有利于积极构建中国茶文化软实力。茶文化融入理念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基本原则立场在于要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遵循交互主体性和文本间性的原则。基于茶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例举:一是基于茶文化的本土化课程知识资源教学策略;二是基于茶文化的互文性比较教学策略。
茶文化融入理念;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跨界协同;研究与实践
茶文化(tea culture)从字面含义来看指的是与茶有关的带有人的实践特点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至少包括了由茶衍生出来的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学术界和文化界,关于“茶文化”的概念界定不存在严格的共识,有几十种不同的界定方式,比较权威或者说受到瞩目的界定方式是“核心内涵”、“交际行为”、“物质表征”这种界定模式,是一种文化结构功能主义的界定方式。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另一种视角来认识“茶文化”,用一种历时态的视角来看“茶文化”最初只是一种人们用来养生保健的生活习惯,后来在历史的推移和人类道德文明的进步下,“茶文化”逐步从一种人的生理需求过渡到了精神心理层面,被赋予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价值理念;再到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在文人墨客、统治者集团、宗教思想、学术研究等实践的过程中,“茶文化”又被拓展到了社会交际礼仪、政治生活礼仪、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学术著作(如《茶经》、《续茶经》等)和科学研究当中去,成为一种全方位满足人的物质、精神、心理、科学、审美等需要的文化形态。作为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茶文化集中展现和代表着我国传统社会那种勤劳朴实、和谐交际、内涵包容的民族品格和生活习惯,将茶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精神素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1 基于茶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出的必要性
文化融入理念作为一种在宗教学、教育学、文化管理学、翻译学等学科备受瞩目的理论形态,从一出生就被给予了前瞻性的学术关怀。何为“文化融入”呢?20世纪60年代罗马教会基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更好地传播基督教思想的考量,提出了要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传播和世界各国的具体文化环境结合起来的观念,即“把福音的真理和价值具体落实到世界各地的本土文化中去”。这种“文化融入”类似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一样,是一种基本理念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茶文化融入理念指的就是将中国茶文化的各种思想内涵、价值理念、行为仪式、交际模式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的一种逻辑,将它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具有这样几点必然性:
1.1 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人文关怀
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其本身因循着特定的教学规律和语言运用的规律。在当前高等学校的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模式可以分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通用英语教学”这样两种,前者对于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在专业化、深度化的语言造诣上取得某种突破;后者对于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宽地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交际面。但是对于这两种教学思路来讲,无论是哪种教学都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的培养。例如,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来讲,我国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具备起“完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在此基础上扩展“广播的文化知识”,借助于特定的文化知识、人文故事开展相对枯燥的英语语言教学具有切乎时代命题的必要性。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对“跨文化交际”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是霍夫斯塔德,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交往中,不同的共同体环境中存在着显著的或者微妙的跨文化交际差异,他所提出的评价文化差异的主要“管理学”指标包括“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指标”、“权力距离的指标”、“不确定性回避指标”、“男性化——女性化指标”等。在这种结构化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来看,一个人仅仅具有交际语言这一种中介性载体还不够,还需要从背景性知识入手开展交际,甚至是开展跨文化的比较,从两国文化的差异性和共同性等角度入手开展对比和比较,形成一种基于中国茶文化所讲的“主体间性”、“主体客体一体化”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观念去交际,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有利于积极构建中国茶文化软实力
中国茶叶产业大而不强、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中低端产品数量众多、缺乏国际品牌和国际影响力;同样地,中国茶文化尽管历史悠久,但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等主流社会对于中国茶文化、中国茶道的了解不及其对日本茶道、韩国茶道的了解。在面向一个讲究话语权的国际博弈环境下,“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向我们的茶文化国际化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政府主导、市场推动、民间参与的对外传播格局正在形成。高等教学体制下的英语教学实践作为对外交流的一扇窗户理所当然地需要切入茶文化知识开展教学,借助于外语交际提升我国茶文化国际化品位。
2 茶文化融入理念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基本原则立场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开展英语教学的惯有问题之一就是过于强调英语“背景性知识”的渗透和传播,突出强调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思维逻辑、文化传统习俗等,例如大学生已经习惯了西方的各种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这对于我们茶文化融入教学过程提供了几点启示:
2.1 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英语教学本身是一种实用化的教学过程,人们借助于英语开展文化交际无论是基于商务目的还是学术目的、政治目的、兴趣目的等,实际上都是一个借助于英语语言学习特定知识、促成某种业务的行为。从教学管理者的角度来讲,英语作为一种“非母语”,充其量只是一种交际手段和交际符号,其本身是空洞的,在教学中要因循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教学中注重用英语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用英语语言传播好中国文化。
2.2 遵循交互主体性和文本间性的原则
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社会掀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文艺理论和文化交际上这种思潮倡导不同文化之间要进行积极的对话,而不是推崇单一的、霸权主义的文化路线,不同的文化之间要确立起一种中国儒家思想讲究的“和而不同”的交往规则,用“交互主体性”取代“极端主体性”,在语言的对话上要采取“文本间性”比较,而不是盲目推崇“极端的文本性”。因此,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教学过程本身来讲,还是对于教学中对于英语语言和汉语的比较而言,都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学知识结构上的对比性和均衡性,不盲目推崇西方逻辑和西方文化。
3 基于茶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例举
茶文化融入理念整体上强调均衡、中庸、和谐、内涵式发展等,这些价值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价值。基于上文分析,可以尝试这样两种教学创新策略:
3.1 基于茶文化的本土化课程知识资源教学策略
总览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的课程知识资源,基本上都是依据国外英语语境下的表达方式来呈现的,简而言之就是“英语文化视角下的英语语言”,这种知识资源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和价值观、人文素养等造成“西化”的倾向。有鉴于此,可以尝试以选修课程或者人文课程的形式将基于中国茶文化的本土化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来开展教学,比如说茶文化典故、茶道、茶文化交际学、茶学科技动态、茶文化音乐等都可以作为这种本土化的知识资源运用到教学课堂上,这种教学模式归结起来就是“用地道的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这十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
3.2 基于茶文化的互文性比较教学策略
在翻译学和语言学的视角下,“互文性”指向的是一种交互主体性和文本间性,主张在语言实践中开展两种文化语境之间的横向文化对比和跨语境互相引用。一方面,针对中西方茶文化(比如茶语、茶曲、茶文化礼仪、茶学研究等)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也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辩论,在辩论中加深彼此对于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又要基于一种历史的视角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同一性进行把握,真正在文化对比中洞察中国茶文化主张的那种“和而不同”、“道法自然”等理念。另外,还可以借助于诸如开发本校特色的茶文化研究教材、选读外国人研究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文本、进行茶文化英语交际沙龙等策略配合这种互文性的对照实践。
[1]董尚文.基督教的“文化融入”理念及其诠释学解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6-27.
[2]肖仕琼.从霍夫斯塔德的文化价值观看电影《刮痧》的中美文化差异[J].绥化学院学报,2009(6):127-128.
[3]刘正强.以茶叶为抓手,促经济转型升级——贵州发展生态型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茶叶,2014(11):7-10.
[4]张换成.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66-168.
[5]刘燕.基于Blended Learning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97-197.
余莲君(1974-),女,四川眉山人,文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