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茶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2017-02-04李智勇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067000承德旅游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茶文化交际

罗 烨,李智勇(.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旅游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基于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茶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罗 烨1,李智勇2
(1.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旅游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茶文化的传播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信息传播行为,而是一种有效的文化融入行为,茶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在何种程度上彰显,取决于文化融入的程度。基于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茶文化传播的"跨文化交际转换"进行展开,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茶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和外延包括:英语教学的本质是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的内容在于均衡的英语文化知识结构;英语教学的主要策略在于互文性教学模式。当前我国对外茶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不注重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转换;对外文化传播的渠道相对单一。基于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茶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策略可以尝试中西方茶文化比较的传播策略;互文性的翻译教学策略。

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茶文化传播;应用策略;跨界协同

茶,是我国的国饮,更是一种带有东方闲情逸致的“灵魂的饮料”,还是一种带有东方精神审美导向和人生哲学价值的文化体系。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中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面临着深刻的历史机遇,同时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也为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先导,成为促进我国茶叶相关产业走向国际化的一面旗帜和窗户。从广义上来讲,茶文化是与茶有关的各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交往文化、体验文化的综合,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范畴中,人们对于茶文化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看待的,一方面人们从饮茶中获得茶水的保健养生等功效;另一方面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理论流派的影响下人们还赋予了茶文化更为深刻的人生哲学和智慧之道,代表着中国国民性关于人生、自然、社会等终极命题的关怀。2016年出台的《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规划》在关于茶文化传播和茶文化的对外交流时指出茶文化因子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如何更好地进行利用和开发可以有效促进茶叶旅游、茶馆业、茶包装等业态建设,引导行业向第三产业纵深发展,加大茶文化对产业的贡献力度。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茶文化的传播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信息传播行为,而是一种有效的文化融入行为,茶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在何种程度上彰显取决于文化融入的程度。基于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茶文化传播的“跨文化交际转换”进行展开,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茶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1 基于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和外延

在学术界,很多学科都在探索“文化融入”这个领域的知识,其中以翻译学、外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交际学、宗教学等学科更为突出。根据本研究的学术考古,“文化融入”作为一种理念被正式提出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基督教新福音传播的相关实践,当时的罗马教会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加有效地促进新福音理念的传播,提出了要把福音的真理和价值具体落实到世界各地的本土文化中去,实现一种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将基督教神学理念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的背景下,文化融入理念对于教学工作存在着一些核心的主张:

1.1 英语教学的本质是跨文化交际

文化融入理念认为,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和交往符号,教学工作表面上是通过词汇、语法、句法等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即英语语言只是一种中介和载体,教学工作的本质在于穿透这些语言形式,使学生实现一种跨文化交际、有机地融入到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环境中去。也可以说,英语语言是英语文化的表现形式,英语背后的文化(如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社会习俗、物质文明等)才是语言的本质。对于学生来讲,如果在英语学习中仅仅注重语言的掌握而忽视了英语文化的相关细节,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严重的文化障碍,毕竟中西方社会在逻辑思维、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1.2 英语教学的内容在于均衡的英语文化知识结构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过于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和考试是一种极端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确立了将英语语言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思路和相关的理念,尽管表面上来看学生似乎掌握了英语语言的基本规律,掌握了英语语言的交际法则;但是对于“文化融入”视角下的英语教学深层次上来讲应当使学生们明确这样一种观念:英语语言本身并不构成知识,只是人们认识知识的一种手段。因此,应当使学生们获得实质性知识增长的理念,通过英语语言使学生们获得更多的英语语言背景下的科学文化知识,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1.3 英语教学的主要策略在于互文性教学模式

互文性理论最早是作为翻译学上的一种主张出现的,其本质的含义是强调语言转换视角下应当突出两种语言背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对比、引用和互相关照,实现语言形式和文化元素的互相转换。同样地,在文化融入理念看来,英语教学本质上也应当遵循互文性理论的一些主张,从母语和交际语两种语言的背景中挖掘彼此的文化基因开展文化的对比和互换,引导学生树立起一种跨文化交际的理念和从背景知识了解英语语言的实践。比如说,教师可以尝试着将英语语言的背景性知识、文化典故、名人名言等生动灵活的知识,让学生借助于这些知识加深对英语语言表达习惯和语法结构等的认识。

2 当前我国对外茶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们认识中国的茶文化可以从两种视角展开:一种视角是传统文化视角中的茶文化,这种形式的茶文化更多地是一种人文性的、道德性的、生活性的价值体系,代表着农耕时代中国国人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另一种视角是当代性视角中的茶文化,以最新的茶学研究和科技进展为表现形式的茶文化是“当代性”最重要的注脚。无论何种形式的茶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都是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式。当前阶段我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存在着这样几个显著问题:

2.1 不注重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转换

从文化结构的角度来看,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个包括了语言交际、行为交际和物质文明交际的复合型体系,集中性地具有中国传统社会的印记,当在开展跨文化交际时鉴于中西方人民在基本的生活态度、审美导向、价值观念、阅读习惯、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性,需要对茶文化的部分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修正,使之更加符合英语语言语境中的人们阅读习惯和接受习惯。例如,西方人阅读人文性的语言文本更加倾向于使用“主动句”表达,而对于科技文献则倾向于使用“被动句”阅读。在现实中我国茶文化的传播无论是基于商业交际目标还是基于特定的文化交流目标都广泛地存在着不注重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2.2 对外文化传播的渠道相对单一

从教育的视角来看,茶文化已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获得了一种独立学科的地位,主要定位于培养精通现代茶学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属于茶学学科的范畴,核心的课程包括茶艺学、食品学等。当前我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基于政府对外交际的官方传播行为,带有一定的公共外交的性质;二是基于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国际化茶文化营销传播行为,主要是定位于商务营销,缺乏对茶文化深入的挖掘和对外体系化的传播。尽管高校中也开设了一定的茶文化教学和科研、有限的对外茶文化交流课程等,但是整体上来看对外传播效果十分有限。

3 基于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茶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策略

整体上来看,相区别于政府主导的对外茶文化传播和基于商业运作的茶文化对外传播,高校英语教学及其相关的学术研究开展针对性的传播是更加持久和具有文化影响力的传播方式。因循着文化融入的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播茶文化可以尝试这样几种策略:

3.1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的传播策略

上文提到,在文化融入的理念下,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主要交际点在于语言背后的背景性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语言的掌握。针对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语言转换、表达转换、内涵转换等焦点问题,可以选取中西方茶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的一些知识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学生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加深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有针对性地避开语言上的危险点。比如,可以围绕着中西方茶文化精神的本质差异、中西方茶道的差异、中西方茶文化习俗的差异、中西方茶文化语言表达的差异(如红茶在英语中更多地被表达为Black Tea)等开展针对性的比较专题分析,使学生彻底掌握中西方两种语境中的茶文化内涵。

3.2 互文性的翻译教学策略

英语语言的教学不是纯粹的语言转换问题,而是背景性的知识借助于语言进行对话和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文化融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引入互文性的翻译教学策略,针对中西方茶文化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和背景性知识上的差异开展针对性的翻译实践,加深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也有助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1]董尚文.基督教的“文化融入”理念及其诠释学解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5-28.

[2]赵晓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 (9):83-84.

[3]张海琰.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社会语言学概念的教学[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2):68-71.

[4]武莹,郝雯婧.茶文化在艺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文化背景探索[J].福建茶叶,2016(4):266.

[5]肖仕琼.从霍夫斯塔德的文化价值观看电影《刮痧》的中美文化差异[J].绥化学院学报,2009(6):127-129.

基于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YYJG032)

罗 烨(1986-),女,河北承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及英语语言文学。

李智勇(1981-),男,河北承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及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茶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交际羊
茶文化的“办案经”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