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茶戏在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中的价值及运用

2017-02-04杨健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采茶戏高师音乐

杨健(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采茶戏在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中的价值及运用

杨健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采茶戏作为茶文化兴起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地方小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采茶戏流行于茶区,起源于民间小曲和灯彩,生成于明清之际,不仅题材和内容贴近生活,就连服装道具、动作语言等也体现出鲜明的地方风土民情,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喜怒哀乐。采茶戏作为我国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戏剧艺术,不仅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同时也是培养和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将采茶戏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提高区域的文化品位,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应从加强采茶戏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推进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入手,促进采茶戏在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中的运用。

采茶戏;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价值;运用

采茶戏作为一种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地方小戏,以富于地方特色的文化因子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喜怒哀乐。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作为地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采茶戏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中,既是实现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重要保障,也是传承和创新采茶戏文化的重要途径。

1 采茶戏的生成与发展

采茶戏作为茶文化兴起的产物,主要流行于江西、湖北、广东、福建、安徽等地区,是茶区人们在茶事劳作时吟唱的戏曲剧目。采茶戏起源于民间小曲和灯彩,演唱剧目多以茶事为内容,旋律优美、长短自由,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小戏。[1]宋元以来,各地就有唱采茶的习俗,尤其是在元代已有以采茶为内容的歌唱形式,音乐风格多种多样,而且还出现了采茶歌与其他曲牌联套的演唱方式。采茶歌作为一种和乐歌唱的新型诗体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真正的采茶戏却生发形成于明清之际。

江西采茶戏源于江西采茶歌和采茶灯。宋代以来,江西就是我国著名的产茶区,因而,也是采茶歌最为盛行的省份。清初,采茶歌遍及山野村舍,靡然风行,江西不仅形成了十五路各具特色的采茶歌,而且还出现了一种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联唱形式,即采茶灯。[2]明代嘉靖年间,广东各地就盛行唱采茶,广东北部韶关地区盛行唱花灯,而广东东部地区则盛行唱采茶、三角班,建国后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目逐渐融合形成了粤北采茶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的采茶戏多形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受江西赣南采茶戏影响,这些省份的采茶戏在歌舞表演形式的采茶歌、采茶灯基础上加入丰富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扮演,同时还融入地方文化特色,这不仅使单纯的歌舞表演发展为地方小戏,而且还使各地的采茶戏反映出不同的地域风格。

由此可见,源于民间小曲和灯彩的采茶戏虽然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但直到清朝中期才正式生成。采茶戏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以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虽然全国各地采茶戏形成时间有先有后,但彼此的横向传播交流,不仅加速了彼此的相互融合,而且还促进了这一剧种的成熟和发展。

2 采茶戏在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中的价值

采茶戏作为一种地方小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音乐是文化中的主要部分之一,采茶戏作为我国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戏剧艺术,不仅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同时也是培养和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3]高师音乐专业既是培养具有综合性专业音乐人才的摇篮,也是传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平台。将采茶戏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不仅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升学校教育的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能丰富学校的课程结构,使学生更为系统地了解地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我意识、人文意识和多元文化理念。

2.1 将采茶戏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

地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是高校创建特色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采茶戏经过数百年的历史传承和发展,不仅与地方风土民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且还是多种文化样式的有机结合,体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个性魅力,是采茶地区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4]课程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有效的课程不仅要传播优秀文化,更要重视优秀本土文化的传播。采茶戏是经过选择发展的地方文化,也是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取之不尽的源泉,将其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建立一种多元共生的结构,既有助于促使学生了解地方历史文化,又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优良文化传统。

2.2 将采茶戏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有助于提高区域文化品位。

受各地区生活习惯、风俗民情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各不相同,将采茶戏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应选择那些最能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的资源。采茶戏源于日常生活,与各种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可以说,采茶戏是一种融合了戏曲和民俗活动的艺术,是江西、广东、湖北等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但由于采茶戏起源于民间小曲,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还融汇了诸多地方文化,在语言表达上大量使用俗语、歇后语和土语,外地人很难听懂,将采茶戏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时,应准确定位,选择最具人文特点和区域文化品位的作品,构建具有区域音乐特色的高师音乐专业课程结构,这既有利于丰富学校的课程结构,帮助学生认识区域文化存在的价值和不同区域文化的特点,形成文化归属感,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视野,形成尊重差异、容忍异己的态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区域文化品位。

2.3 将采茶戏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范围内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5]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将采茶戏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既有助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又有助于推动采茶戏文化的传播,这也是将采茶戏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内容。采茶戏在赣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将采茶戏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当地的历史文化,熟悉采茶戏文化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未来服务家乡的意识。采茶戏作为一种地方剧种,产生于劳动人民的劳动实践中,表现出浓厚的农耕文化、方言文化和民俗文化,将其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构建适宜的校本课程,能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促进教师进行综合性教学,增强学生对戏剧文化的感知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3 采茶戏在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中的运用

我国现行的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设置多以西方音乐为主体,侧重音乐技能技巧培养,使得音乐技能课教学与社会实践、当地文化生活实际严重脱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音乐,课程结构单一,许多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域传统音乐文化被淡忘。音乐教育课程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合理有效的课程建设是承载和传播地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性素养、培养多元文化意识音乐人才的前提。

3.1 加强采茶戏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采茶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是构成我国优良传统的重要基石,但由于对课程资源了解不足、教学任务繁重以及开发能力有限,大部分地方高校教师缺乏现代课程理念,对课程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过分局限于教材,致使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课程被排除在课程教学之外。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音乐专业教师不仅要关注“如何教”,更要关注“教什么”,要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这是开发利用采茶戏课程资源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主动将其纳入教学的基础。[6]因此,应加强高师音乐专业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使其以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身份审视采茶戏课程资源,将其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传承优秀的地方音乐文化。

3.2 推进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国家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地方规划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学校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被要求纳入地方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7]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为采茶戏在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中的运用提供了增设采茶戏音乐史课程、增设采茶戏音乐作品赏析课程、增设采茶戏演唱技巧课程、加强与地方采茶戏剧团合作关系等多样化课程设置方式。采茶戏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传统文化样式,历史悠久,因此,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应进行课程有效资源搭建,增设采茶戏音乐史课程,如《采茶戏的起源与发展》、《采茶戏的音乐与曲目》、《采茶戏与风土民情》等,使学生充分了解采茶戏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的观念;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引入采茶戏还应增设赏析课程,使学生在零距离接触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采茶戏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采茶戏形式多样、风格多变,为促进采茶戏在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中的运用,学校应增设采茶戏演唱技巧课程,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演唱水平以及作品的风格,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作品表现方法和情感处理的基础上,快速提高演唱技巧;采茶戏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而地方剧团则是民间艺人、地方艺术专家聚集的宝地,高师音乐院校加强与地方剧团的合作,不仅能开发出适应地方文化水平的采茶戏课程体系,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参与剧团活动中体会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将采茶戏纳入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创新优秀文化、提高区域文化品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还能为高师音乐专业地方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师音乐专业课程建设。

[1]李亚群.从传统剧目看抚州采茶戏与其他地方戏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63.

[2]沈亚丹.中国音乐生成过程与音乐主体的感知方式[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0-93.

[3]王婷.黄梅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0-92.

[4]宝日乐.地方课程——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载体[J].民族教育研究,2006(7):26.

[5]史一丰.基于“徽文化”的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探究——一黄山学院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8):81-84.

[6]宋沛,赵艳.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特征及在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J].大舞台,2012(10):209-210.

[7]徐蔓.以地域文化为载体推进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J].艺术百家,2009(3):203-204.

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标准体系建设研究”(编号:2015-jsjyzd-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杨 健(1961-),男,河南信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

猜你喜欢

采茶戏高师音乐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浅析赣南采茶戏旅游资源的开发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音乐
从高师视唱练耳学科角度出发探讨“内心听觉”——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隐性教育在高师民族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