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与三杯“茶”精神的相似之处

2017-02-04谭丽清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茶文化精神体育

谭丽清(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体育教学与三杯“茶”精神的相似之处

谭丽清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及高校教育的开展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利用我国文化环境中共同性,将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学联系,是促进我国特色体育教育模式建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体育教学与茶文化的结合较少,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引入茶文化元素存在一定困难。鉴于此,本文以具体的三杯“茶”精神为例,首先介绍了体育教学的文化基础与三杯“茶”精神概念,其次分析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三杯“茶”精神相似之处,通过三杯“茶”精神具体解决现阶段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实现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将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学中具体问题解决相对应,给予体育教师全新的教学思路,帮助促进我国校园体育教学开展和青少年终身运动观念建立,以期为高校公共课程改革有所借鉴和参考。

体育教学;三杯“茶”精神;教学思路;相似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由教师和学生配合开展,承担着培养青少年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和逐步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体育锻炼。茶文化形成于茶叶种植、饮用过程,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蕴含着历史、民俗、道德思想等多个角度人文知识,很难直接融入体育教学。三杯“茶”精神出自经典的茶文化小故事,主要讲述侍从为比武归来的主人泡了三杯层次递进的茶,并因此得到主人好评的故事。小故事中反映出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以及处事时火候力度掌握对个体感受的影响,对现代体育教学的开展有着很大启发。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茶文化核心思想的融入,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启发教师在教学之余不断进行再学习和思考,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身教学模式,逐渐形成富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念。

1 体育教学与三杯“茶”

1.1 体育教学文化基础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具有明显的跨文化属性,自古以来就与多种文化有着交集,包括:音乐、美术、摄影等多个方面,体育活动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在与不同艺术形式结合时焕发出不同生机。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与体育教学没有直接联系,但在我国多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璀璨的成果,同样具备跨文化属性,两者相似的融合能力为体育教学与茶文化结合奠定了文化基础。茶文化元素的广泛性可以覆盖当前先进体育教学理论,帮助教师更加直观的理解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结构体系建立等多个方面,丰富体育文化基础,形成符合当前世界体育教学趋势的特色教学思路。现阶段,我国校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体育技能的教授,课程安排比较单一,部分高校延续跑步、跳绳、器械“老三样”,体育教学体系的形成主要通过逻辑推断,采取“理论教学-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错误纠正-期末考核”模式,课堂教学缺乏新意。课时计划的制定,单方面考虑教师授课速度,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反馈关注较少,学生体育成绩好坏受身体素质情况影响,部分学生由于身体条件限制丧失体育学习信心。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相似的哲学基础,体育道德与茶文化道德群众基础广泛,长期以来并没有很好地在实践中结合,主要是体育教师对茶文化的认识还不足够,不具备结合的能力。

1.2 三杯“茶”精神

三杯“茶”精神出自经典的茶文化小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位侍从在主人比武归来后,为主人泡了三杯由冷到热的茶。第一杯冷茶,茶水主要是帮助比武回来,身体失水的主人快速解渴,主人一口把茶喝完了;第二杯温茶,在基本解决主人口渴问题的基础上,为主人提供可以品味的机会,主人分两口喝完了;第三杯热茶,这时主人完全不渴了,可以从容的品味茶香,主人非常满意侍从表现。从故事来看,三杯茶的第一杯解决了主人迫切的生理需求,第二杯为主人提供了选择机会,第三杯满足了主人品茶的精神享受,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根据主人不同状态下的需求变化把握核心诉求,提供准确的服务是主人满意的主要原因。从故事中衍生的三杯“茶”精神,主要包括个体在处事过程中对核心诉求的把握并结合实际状况不断调整的能力,在实现诉求的过程中把握力度和火候,有计划地引导对方按既定思路执行,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2 “茶”精神在体育教学中运用

2.1 体育教学现存问题

解放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需求,概括性地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字教育方针,体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以必修课形式在大中小学广泛开展。虽然体育教学的开展时间较长,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校园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主要参考“理论教学-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错误纠正-期末考核”模式。例如篮球课程的开展,一般从学习篮球的规则、判罚、历史、运动生理学等理论知识开始,然后由教师示范基本分解动作(运球、投球等),学生观摩后重复练习纠错,最后以三步上篮或运球练习为考核标准。简单的分解动作重复消磨了练球运动本来的乐趣,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仍然无法进行篮球比赛,导致学生兴趣度普遍不高,学习效率比较低下。由于课时限制,学生一个体育项目的学习时间通常是一学期,这种低效学习情况有着一定普遍性,学生有可能学习过篮球、排球、乒乓球,但实际操作技能停留在运球、垫球、发球的基础动作,教学对学生生活中体育活动的开展没有明显帮助。其次,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文化课压力不断增大,学生更加关注文化课学习,教师授课热情不高,体育课逐渐成为“混学分”的课程,失去体育教学本身意义,更无法达到需要的教学目标。最后,学校对体育教学长期以来的“副课”定位,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对体育课关注度不高,教师缺乏学习交流的机会,学生体育活动开展的设施和时间都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2.2 与三杯“茶”精神的相似之处

已知现阶段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其中与三杯“茶”精神涉及的对核心诉求的把握并结合实际状况不断调整有着相似之处,想要实现现代体育教学目标,需要结合三杯“茶”精神勇于革新。面对学生对体育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了解学生的核心诉求,正视体育教学与其他文化课教学关系,充分利用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势,让学生乐于接受课程安排,获得体育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养成终身体育思维。使体育教学成为学生在文化课压力中的“解渴”茶,一些教师用文化课的架构固化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无法在体育课中得到想要的放松,就像一杯“热茶”起不到解渴的作用。体育教学中的“凉茶”就是有不同于文化课的活动时间,例如篮球学习前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发散的练习,让学生自由地感受传球、运球、投篮的乐趣。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动产生对篮球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会对比赛规则或相关运动历史产生好奇,促使学生自发了解,在活动中一些动作的错误,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穿插的进行动作示范和理论知识讲解。学生感受到技巧对运动的实在帮助,就会对项目的相关延伸学习产生兴趣这时候老师通过引导适当的课下拓展内容,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同时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一个体育项目之后,离开课堂真的可以练、真的可以玩。

3 结束语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为保证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及时再学习确保有足够专业知识支撑教学方式的调整。认识到体育教学在学生成长乃至于居民终身体育观念养成的重要作用,以实际教学案例为基础,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相应解决方案,总结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不只局限于体育理论和技巧的学习,配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教学方案,避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出特色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乐趣的同时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获得职业成就感,实现教学师生的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本文以三杯“茶”精神为例,分析了两者存在的共同性和结合的可行性,了解体育运动特性的同时,不断融入传统茶文化元素,从人文角度对加入茶文化元素对体育教育的影响和后期反馈进行展望。教育工作者充分了解特色民族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内在联系并不断实践,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有效提升校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力。

[1]徐潜.真实的力量——我读《三杯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9-120.

[2]罗仁玉.利用体育精神,加强高职学生人格教育——试论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10):59-60.

[3]吴玉洁.高校体育教学中道德意识与体育精神培养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体育科技,2005(6):96.

[4]刘旭,杨辉.以大学生体育精神、道德培养为导向,构建高校新型体育教学管理体系[J].安徽体育科技,2015(6):60-63+70.

[5]李彦荣.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中儒家思想的渗透对体育人才的精神塑造[J].科技创新导报,2016(12):133-134.

[6]陈富强.浅析高校体育教学对国防生军事体育精神的培养[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6):99-101.

[7]万磊.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人文精神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4):109-110.

[8]陈万红.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发展研究——基于体育教育价值的反思[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2):81-85.

[9]曾子曼,谭成清.浅谈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医德教育[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4-45.

“职业综合能力取向下的湖南高职体育课程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湖南省规划课题XJK013CTW016)

谭丽清(1972-),女,湖南郴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茶文化精神体育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茶文化的“办案经”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拿出精神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