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融合下的教学策略和建设
2017-02-04钱涌宁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钱涌宁(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融合下的教学策略和建设
钱涌宁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在中国软实力不断增强的当下,对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融合的教学策略和建设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国家,应该加大与英美茶文化融合的教学研究,并且关注教学对象和文化的差异性。注重文化差异,树立求同存异的教学观,并且培养相关领域的教师队伍。还应该注意对教材的合理开发,实现循序渐进、与时代的同步。最后还应该利用好网络平台,增加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真正地实现中国茶文化和英美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茶文化;教材;网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都在不断地增强,所以如何传递中国声音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茶自元朝传入欧洲,便有了西方的茶文化。由此看来,茶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宣传中国文化软实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对外传播时,巧妙地进行中国茶文化和英美茶文化融合的教学策略,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加大中国与英美茶文化融合的教学研究
中国是最早的种茶、饮茶的国家,所以也就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过去,对于中国的茶文化研究甚多,但是较少有放置在全球视野下的中西茶文化对比与融合的研究。到了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汉语开始蓬勃发展。中国的文化也实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所以一大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被输送出去,同时也有很多外国的优秀文化被引进过来。世界开始变得“多元化”,“多元化”这个概念是在当代开始得到广泛运用的。这个概念运用最多的场合,无疑是涉及思想理论的领域。[1]但是遗憾的是,在“多元化”高度发达的当下,中国的茶文化并没有实现理想中的交融和传播。介于当下我国对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融合研究较少的事实,我们应该加强理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的融合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2 关注教学对象和文化的差异性
2.1 中国与英美茶文化的差异
茶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饮品。它体现着中国人的修养和品格,代表着中国典型的内敛淡泊的性格。中国的茶清淡而值得回味,茶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和文化。在英国,人们更注重的是口感,他们的茶都不是单独饮用,而是加入牛奶。这与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一面。在饮茶习惯上,中国的茶是待客的上品,是对客人最好的款待。主人与朋友以茶香相伴,畅所欲言,能够起到修身养性的功效。英国的茶是与茶点相联系的,他们有着固定的茶休,饮茶已经成为他们人际交往一项重要的生活方式。美国相比于英国又有所不同,他们的茶多为袋装,极少有散装茶叶,另外他们的茶喜欢加冰,制成冰茶。这与中英之间都有所差异。由此可见,中国与英美在饮茶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注重它们之间的差异显得极为重要。
2.2 树立求同存异的教学观
在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势必会造成两种文化的差异,这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所以在传播中国的茶文化时,一定要做到“求同存异”。寻找中国茶文化和英美茶文化的切合之处,而不是一味地讲求“中国声音”。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真正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求同存异”还在于充分尊重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够达到文化协调,找到中国文化和英美茶文化相互协作交流的平台和桥梁。
2.3 培养文化差异下的教师队伍
教师素养在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的交融中显然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对外教学的教师队伍中,应该让教师明确“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分、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也不是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2]那是与对外教学息息相关的茶文化和社会现象。教师队伍应该秉承尊重学生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在对外教学中形成客观的教学观。教师队伍起到的是连接和纽带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国茶文化和英美茶文化的融合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3 对教材进行合理开发
3.1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对中西方茶文化的交融和教学时,首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3]因为留学生对中国的茶文化甚至传统文化几乎都是零基础,所以,对教材的编纂应该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介绍中国茶文化时,应该先介绍茶的定义、种类、制茶工艺、饮茶器具、品茶方法等,这些最基本的茶文化。随着留学生们对中国茶文化的加深,可以介绍茶文化的内涵。比如茶的起源、发展脉络、茶专著、以及中外茶文化的差异。到了高级阶段,就可以为学生们讲解中国的茶道、茶艺表演、茶的功效与养生,陆羽《茶经》的相关研究等等。只有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加以引导,才能让留学生们真正地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2 与时代同步发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真正地进入了信息全球化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从空间方面说,信息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活动中;从时间方面,信息是永远存在的,超越了人类和人的思维过程。”[4]在此种情况下,作为传播中国茶文化的研究者和教材的编写者,一方面要注重对国内茶文化前沿研究的关注,适当筛选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应该关注国外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在编写课本时,充分考虑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教材中体现出信息的最优利用,实现与全球和时代的同步。
3.3 教材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
中国是一个茶文化及其丰富的国家,当然就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名茶。比如信阳的毛尖,六安的瓜片,西湖的龙井。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所以各个民族对茶的认识和概念也有所差异,也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茶习俗。但是在对外进行传播中国茶文化时,由于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较少时间内不可能快速地讲解得透彻明白。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一定要有统一性和规范性。这里的统一性是指在国家层面应该制定一个标准,其他传播中国茶文化的机构和单位都必须遵守的规定。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实现文化的统一性,不至于庞杂而无序。规范性是指在进行教材编写时,注重把握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要求面面俱到,只需要遴选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分析即可。这样的好处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能够减少老师的备课压力。
3.4 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在中国茶文化和英美茶文化交融的教材中出现的理论知识应该具有实用性,这是由教学对象决定的。在中西茶文化的交融中,面对的多为留学生,他们学习中国茶文化,更多地是因为兴趣。所以在编写教材和教师授课时都要注意应当结合生活实际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解读,这样的教学才能够生动有趣,更好地引起学生们的关注。
4 树立茶文化传播意识
4.1 情感式体验
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的融合,不但包括对外汉语的教师、留学生,还应该包括所有茶文化的爱好者。而对于中西文化的交融,不仅仅是教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交流,在交流中实现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所以基于这一点,树立茶文化的传播意识,培养留学生的文化传播和交际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培养交际能力时,对外汉语的老师一方面要注重对中西方茶用语的翻译和使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学习知识需要记忆,但是,要让知识深刻地印在记忆里则需要情感体验,只有真实地体验种茶、焙茶等一系列茶事,才能够真正地体会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因此,应该为留学生创设体验的机会,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样才能够形成更好的传播。
4.2 促成茶文化的国际交流
茶,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中国清香淡雅的茶叶也正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飘香。所以趁着茶文化传播的东风,应该促成茶文化的国际交流。以茶为载体,增加各国对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茶成为联系中国与其他各国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因为茶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与时俱进,使得中国传承了四五千年的茶文化日久弥香。
4.3 发展茶文化网站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站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很好平台。由于当前视频技术、传播技术等手段进入到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中,中国的茶文化出现了多元化和多样化。这种与时俱进也受到了广大留学生的青睐。所以在这种契机下,应该将茶文化网站做成双语,甚至是多语言的国际性网站。让茶文化网站成为宣传中国的一个平台,使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还可以在网站加入搜索、讲座、学术交流等板块,真正地把茶文化网站做成具有寓教于乐的传播平台,使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总之,随之中西文化的交融,更好地寻求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交融的教学策略是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中国茶文化像是古朴典雅的老者徐徐从历史中走来,英美茶文化则像是摩登的女郎。只有古朴和时尚,典雅和流行达到协调和统一,才能真正地实现中国茶文化和英美茶文化的融合,而这种融合便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
[1]何光沪.多元化的上帝观: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概览.[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290.
[2]王玲.中国茶文化.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年:12.
[3]李方.教学知识与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4-95.
[4]高祀亮.人文社科信息检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
钱涌宁(1983-),女,陕西汉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