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探讨

2017-02-04张晓丽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漯河462300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茶文化历史旅游

张晓丽(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漯河 462300)

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探讨

张晓丽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漯河 462300)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阐述了旅游心理看茶文化旅游产品类型;第二部分阐述了从旅游经济看茶文化旅游的品位优势;第三部分阐述了从多元文化看茶文化旅游的和谐元素。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希望能够为我国茶文化的传承以及国内旅游事业的发展有所助力。

茶文化;旅游类型;产品发展

国家需要时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了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并保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茶文化,需要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重视对茶文化的建设和宣传工作。将宣传继承我国优秀茶文化作为基础,并将其应用到我国旅游业,可以保证茶文化被更多国家的友人所了解。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业发展,用茶文化带动当地产品销售行业不断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进而维持当地收入增加,实现以茶文化改变当地经济现状的目的。

1 从旅游心理看茶文化旅游的产品类型

旅游的最终目的,就是摆脱原居住地生活的困扰,在全新的环境里找到精神寄托,从而让精神得到释放、心灵得到净化。由于现代人工作压力较大,被生活琐事困扰,从而在痛苦与疲惫中慢慢前行,这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适当的旅游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因工作的紧张带来的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渴望处于一个宁静的环境当中,而富有茶文化旅游特色的景点,正好满足了游客的这种心理需求。随着中国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在中国的众多景点都陆续开设了关于茶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旅游景点。同时,为了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适当地出售茶具、茶叶等与茶有关的产品是非常必要的。

茶,原本只是一种普通植物,随着被人们发现并不断发掘其具有的生活价值与医药价值,同时经过古代文人用诗词歌赋进行描述,就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意蕴。在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宁静、恬淡意境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当地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和生活方式。经过长期的调查考察,关于茶文化的历史遗迹非常众多,无论在哪里茶文化都可以给人以精神的享受、生活的抚慰和灵魂的寄托。由此可见,茶文化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

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各大旅行社都增设了关于茶文化的旅游景点,以保证满足游客的观赏需要。旅游景点的建立都是为了表现某一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彰显了茶文化多样化的特点。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地方风俗的茶文化历史,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也更彰显了当地独一无二的茶文化历史。比如:杭州建立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在这里,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观赏不同的茶叶品种,同时根据展茶的形、色、味去购买相关的茶叶。而福建漳浦天福茶博院的建成,也良好的继承和发扬了中国茶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地域虽不同,但表现的茶文化都突出一个“博”字。

旅游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放松心情,从而更加真实地走进大自然,进入最原始的自然生活状态。为了吸引更多旅游人群前来参观,各大景点都争相继承和建设关于茶文化历史的旅游景点,以保证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和精神享受的需要。做的比较好的,当数雁南飞茶园的建设。雁南飞茶园的建立,让人们了解种茶、采茶、炒茶过程的同时,也懂得了现代工艺对茶的加工和制作方法。为了方便游客游玩,成立关于茶文化的旅游度假区,进一步的满足了游客既旅游又学习知识的需要。随着人们对“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不断重视,同时,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宣扬中国绵延千年的茶文化历史,雁南飞茶园为游客提供了静心品茶馆,游客在品尝清香茶水的同时,一览自然风光,进而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生活质量,也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为了更好地表现茶文化的历史底蕴,需要各旅游景点找到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从而保证更好的发展茶文化旅游业,也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茶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历史价值。

2 从旅游经济看茶文化旅游的品位优势

利用茶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是保证维持当地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前提。而怎样将旅游资源无限的扩大化是当地政府需要思考并解决的一个问题。旅游景点需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观赏性,换句话说,旅游资源和其他资源需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进而让其在精神和物质上两方面都得到满足。只有吸引了大部分的游客前来参观,才能更好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曾有经济学家就指出,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为了更快的带动当地经济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旅游在开发和计划过程中,需要以当地的实际经济与环境为基础,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茶文化为目的,以满足游客需要为根本追求,从而建立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历史教育意义的旅游景点。

将具有历史意义的茶文化与新型旅游企业相结合,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文化历史的需求,也为中国的旅游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渠道。旅游产业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消遣和休息的环境。而将与茶有关的诗集、书法、绘画以及采茶舞应用到旅游业,可以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优质生活的需要。保证提高人们价值取向的同时,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而具有浓厚历史意蕴的诗词和富有哲理的诗句,则更容易引起现代文学爱好者的共鸣。

在很多地区,以茶文化经济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茶具、茶叶都是经济创收的产品。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茶叶、茶具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它应该与那些具有科学性、历史性以及艺术价值的茶文化物品进行整合,并科学分类,统一管理,充分展现出茶文化的历史价值以及文化底蕴。茶文化旅游,还要依托地方博物馆、休闲娱乐场的支持,将休闲、旅游与茶文化融合为一体。这些多元化的茶文化旅游形式,凸显了当地文化特色,彰显了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游客们展现了很多茶方面的日常小知识,夯实了茶文化的群众基础。为了打造全新的茶文化旅游产品,需要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保证与时俱进,丰富产品的种类,满足不同消费能力的游客群体。在进行产品的设计时,要依据游客的消费习惯进行选取,有些游客喜欢热闹,采取茶歌茶舞表演,以吸引游客进行参观。还可以进行有奖答题类活动,让游客观看表演的同时,了解茶文化中的重点内容,并进行询问,对答对的游客赠送精美的礼品,以此增加游客学习茶文化的兴趣。

3 从多元文化看茶文化旅游的和谐元素

将茶文化应用到旅游业,进而实现巨大的收益,这个过程主要归功于茶文化,具有良好的融合性与独立性。尊崇的自然变化规律,从而产生的富有时代和历史意义的茶文化,由于其具有“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特性,因此,将其与旅游业进行结合,保证遵从“五行协调”的原则,同时融入了儒家经典的中庸,内行的道理,进而形成情景合一,万物皆出于自然的理论。茶生长于名山之间,味苦但口感纯正,清香的茶水给人以提神醒脑,益智健身的功效。自然生长的茶,具有一定滋补疗效的同时,其形成的文化,也牢牢地继承了中国古老的历史底蕴,进而形成了被现代人们所接受的中国茶文化。

茶具有一定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为了更好地发展茶文化旅游业,继续发扬茶文化多元化的特点,需要不断发掘茶与其他植物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进而在景致上建立一个富有亲和力,富有浓郁自然气息的景观。

茶竹文化就是一种良好的结合形式。茶、竹本身是两种植物,但是,人们为了品茶,将竹子做的茶具用于盛装茶水,尽可能的保留茶本身的清香以外,让竹子具有的高雅气质更好的彰显茶的尊贵,因此进一步升华了茶的品质。二者的融合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也对人类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延伸,人们发现,竹所做的茶具盛装的并非茶水本身,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信念的茶文化。

茶与竹的良好融合,主要还要归功于茶的天然性和独立性,正是由于其可以良好的与不同物质相融合的特点,才造就了其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历史。在茶园中种植竹林,保持竹林有足够营养成分的同时,竹林利用调节气候、滋养茶树、固土存水、净化空气、防风减噪的能力,从而营造一个更加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同时,利用竹子还可以制作各种工具,用于进行茶事活动。例如:竹制茶篮用来装新鲜的茶叶,竹席用来做晒茶的铺垫,簸箕用来过滤细小的茶渣等等。无论是乌龙茶的摇青筒,还是红茶的发酵筐,亦或是审评茶的样匾或者劳动时载的竹笠,都充分的将竹与茶进行了融合。自始至终,茶与竹都能够完美的融合,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将竹物尽所用,尽可能地为茶提供服务,是二者能够产生更多关联的基础。茶与竹都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二者在进行融合是不会产生过多的冲突,这也给现在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如何将生活中现有的物质进行融合,而不至于产生矛盾,是现代人需要尝试和努力的方向。

茶与竹,都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同时,让人们更多地领略自然之风带给人们的清爽与安逸。而现代旅游景点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茶文化景观旁边种植不同大小区域的竹林,让游客在沐浴茶文化历史洗礼的同时,也切身的享受竹林给人的清新脱俗的感觉。“茶山竹海吟诗对,不枉今生走一遭”,游客欣赏着茶文化景点奇观,畅游在竹林当中,升华了灵魂,提升了品质,也得到了精神的放松和生活上的满足,从而也进一步的促进了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让中国优秀的茶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结束语

茶文化旅游,是近些年来我国拉动旅游内需,传承民族传文化的新举措,茶从旅游资源因素发展成为茶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其意义在于不仅丰富了国内旅游事业的形式与人文内涵,也提高了旅游质量,实现了茶区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茶乡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够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可谓一举多得。

旅游资源特点与开发

[1]于颖.安溪茶文化 模式研究 [J].福建茶叶, 2016(10):125-126.

[2]胡红梅.河南信阳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分析及开发路径[J].福建茶叶,2016(10):131-132.

[3]曹菊枝.开发茶文化旅游丰富茶产业资源[J].福建茶叶,2016(10): 143-144.

[4]金疆.茶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J].福建茶叶,2016(10):119-120.

[5]刘亮亮.世界文化遗产视角下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战略[J].福建茶叶,2016(10):129-130.

张晓丽(1973-),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茶文化历史旅游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旅游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