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对茶馆空间艺术的影响
——以中国传统茶楼室内外景观设计为例

2017-02-04张恬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215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茶楼茶馆景观设计

张恬(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1215)

茶文化对茶馆空间艺术的影响
——以中国传统茶楼室内外景观设计为例

张恬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1215)

本文介绍了茶馆空间艺术突出茶文化元素的途径,分析了中国传统茶楼室内外景观设计中常见问题,提出现代茶馆空间艺术突出茶文化的举措: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环保元素;加强互动体验。

茶文化;茶馆;空间艺术;中国传统茶楼;室内外景观

空间艺术,指其存在方式为空间的艺术形式,种类繁多,几乎涵盖所有的艺术门类。比如建筑、雕塑、书法、绘画、工艺美术与篆刻等,一般又被称为美术。空间艺术的形成元素与手段就是造型,由于造型必然是一种空间存在,故对造型存在的方式进行把握就是空间艺术。包括建筑在内的空间造型依赖视觉、触觉、运动觉而存在。

1 茶馆空间艺术突出茶文化元素的途径

通过拥有的不同空间突出茶文化元素是茶馆特有的表现方式。茶馆空间中列为首位的自然是餐饮空间,包括饮茶、品茶、食茶餐在内的各种行为都会在茶馆空间不同区域出现。茶文化通过人的视觉、嗅觉、触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的文化刺激作用最为强烈和深刻。

休闲空间是茶馆空间传递茶文化的又一重要途径。现代化的快节奏生产、生活、学习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茶馆,原因正是快节奏和高压力的并存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堪重负,进入茶馆后感受到的茶香氤氲和清远淡泊正好如镇静剂般使人放松、舒缓紧绷的神经。茶的形、色、香、味通过五官感受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功效。饮茶、品茶的过程常常是人从应激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的过程,这也是人体放松的过程。

交换空间是茶馆中茶文化展示的另一途径。这里的交换并非物质或金钱的交换,而是情感和信息。传统中国茶馆中较少见独自一人饮茶、品茶的情况,多数情况下会至少有两人一同品、饮,这时人与人之间几乎不会全程保持沉默,交谈是常态。而交谈恰恰是情感交换、信息交换的主要渠道。传统茶文化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状态,这在茶馆空间中是非常形象、具体的体现。茶馆中人们的情感或信息交换状态往往是轻松愉悦甚至大笑开怀,这时最能展示人群之间的温情脉脉,也是与茶文化的精神追求极其契合的时刻。

体验空间可以说是茶文化在茶馆中最突出且独立展示的一个渠道。尽管不同茶馆在具体内容选择和布局方式上不尽相同,但一些共通的元素却是从来不缺的。比如精美茶具的展示,考究一些的茶馆会设置多宝架,普通一些的则直接放置在茶几、桌面或台面上;又如中国传统卷轴画,多数茶馆的墙壁上总会或多或少地悬挂若干幅;部分走怀旧路线的茶馆可能还会供奉一尊茶神塑像。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2 中国传统茶楼室内外景观设计中常见问题

2.1 设计感不足

堆砌感超过了设计感。设计者缺乏对传统茶文化中淡泊、留白艺术的深刻领悟,过度使用外在装饰物对景观进行自以为是的设计。殊不知层叠的装饰材料起到的是反效果,空间中密布的陈设物反而阻碍了茶文化在景观上重视的疏阔、清朗之感。成功的设计需要摸透文化的本质,比如与茶有关的景观所需遵循的应当是传统儒、释、道共有的淡泊、致远,体现在建筑与景观层面就应当是宁缺勿滥。正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一个区域内修建的中国园林里,中心大片都是空白,唯有角落中伫立着半片竹亭、半池清水、一排修竹……整个园林给人的观感就是“中空的心”,而这恰恰就是与传统中国画最为契合的“留白”设计。

2.2 功能兼顾性差

设计中用于装饰的部分缺乏功能性,成为纯粹的装饰,造成装饰空间不能为人所用,在空间上属于不必要的浪费。一些隔断或者联通的设计虽然在方案上设计为功能性布局,却在实际的成品中缺乏实用性,仍然不能为人使用。景观设计应当以人为本,首重使用功能,其次才是装饰,但部分设计本末倒置,人为抬高了空间成本,既破坏了功能与装饰的兼顾性,又损害了设计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2.3 融合不足

主体建筑与周边景观之间缺乏过渡与呼应,造成建筑和景观相互脱节,各自为政,不仅违背茶文化建筑应当遵循的“和谐”原则,而且破坏了景观的整体美。设计者缺乏宏观布局的能力,没有全盘考虑主体与客体、辐射与联动的关系。设计主体建筑时只关注建筑本身,设计景观时又将建筑排除在外。须知建筑也是景观的一部分,而且是画龙点睛的重点与关键。建筑与景观犹如人体的躯干与四肢,二者互有关联但又相对独立,设计时必须保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路,时刻关注二者之间的过渡,加强建筑与景观之间的“黏合度”。

3 现代茶馆空间艺术突出茶文化的举措——以中国传统茶楼室内外景观设计为例

3.1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强调地域文化的原因乃是地域文化在其时空范围内的人群、受众中拥有的强大文化认同度与追随性。一个地域内之所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的特殊文化是因为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交互作用后产生的环境适应与人文生态提炼。举例来说,茶马古道沿线千百年来形成的黑茶文化就是这一地区特有的区域性茶文化。之所以是黑茶而非其他,乃是由于从这里经过的茶叶会贩往青藏高原的牧区直至境外的尼泊尔等地。黑茶作为全发酵型茶叶具有的丰富纤维素、多种维他命生素、不易霉变、耐存贮且越陈越醇的特质使其成为了藏区和高原国家替代新鲜蔬果的不二选择。因为高原上的视茶如命,造就了沿途货物途经区域对黑茶的普及与重视。同时,这种滋味浓烈、口感醇厚的茶类与云贵高原上冒着生命危险运茶、贩茶者与险恶自然拼死搏斗的性格特点不谋而合。故,在这一区域内的传统茶楼室内外景观中应当饱含火塘、经幡、锅庄、藏式彩绘、唐卡等系列元素。作为主体建筑的茶楼不妨考虑傣式吊脚楼、羌式碉楼或藏式平顶楼等形制,外围景观或可考虑种植芭蕉、凤尾竹等热带绿植;或可如羌藏草原般以粗木围蓠,遍种青草并植以格桑花等绿植置景。

而若是处于江南苏杭之地,则传统茶楼内外必不可少的是一汪碧水。无论是河、溪还是池、潭,水都是贯穿建筑内外的灵魂与主线。主体建筑可以参考乌镇的白墙黑瓦、镂雕门窗;墙外青古板石铺路、紫薇茂盛……江南水乡的茶是如龙井般的清淡、素雅,正象这里的人的性格“吴侬软语”,此处的茶文化影响到茶馆空间也是如水般柔软的本质。3.2 突出环保元素

茶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理念与当今世界绿色环保的发展主题具有高度的契合,传统茶楼室内外景观不妨更多使用天然无污染的建材或装饰材料进行设计。比如南方盛产竹子的地方可以考虑全部或部分使用当地的竹制品。茶楼主体建筑的屋顶、门窗、栅栏、篱笆等都可以使用粗大的毛竹;室内的桌椅、茶几、多宝架乃至各区域之间的隔断可以使用粗细适宜又有自然纹路的湘妃竹等。室外景观中既可以多种植一人高的绿竹,也可以在其间插种本地物种中的常绿或开花植物。

考虑到主体建筑同时需要遮风挡雨又应更多使用自然光线的问题,可视具体情况将建筑外墙的一半或三分之二嵌以玻璃幕墙,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在屋顶合适的区域设置若干玻璃加大透光度。同时,在建筑内外的色彩应用上,由于浅色普遍具有反光性能好的特点,故茶楼室内外应当尽量使用浅色装饰装修材料。比如室内可更多考虑使用白色、淡青色、粉色等,这些浅色可以将较弱的外部光线漫反射为稍亮的室内光线,如此即使在室内使用能耗低的人造光源也能够实现较充分的光照。而室外使用浅色外墙涂料一方面可以与周边的绿植形成更加协调的色系,将主体建筑和外围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浅色吸热少,反射强,在较炎热的南方夏季可以减少外部热量的吸入,使室内温度维持在相对低值,从而减少了空调等人造器具调节温度的频度。

如果茶楼所在地是有一定坡度的丘陵地带,则主体建筑不妨在选址时注意建在地势稍高的缓坡之上,这样建筑物内部的排水系统就能够充分利用地势由高到低的特点减少因排水产生的能源消耗。

此外主体建筑设计时还要考虑自然通风问题,尤其是室内外联通部位应当增加更多可用自然风的环节,比如门窗之间形成的夹角应当利于外界新鲜空气的持续进入,减少人为使用空调产生的额外能耗问题。

以上使用环保材料及更多环保思路的应用皆在于通过景观设计与茶文化中人文生态的内涵有所呼应,这既是文化与艺术有机融合的需要,也体现了文化与精神的本质联系。

3.3 加强互动体验

互动体验的一个根本目的是增加趣味性、休闲性、娱乐性,这是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环境中人们进入茶楼或茶馆等场所关注和追求的元素。传统茶楼室内外景观设计方案中不妨考虑增加诸如多媒体或茶艺表演等成份。多媒体的设置在于将更多知识性、文化性、娱乐性内容添加到饮茶、品茶的过程中,比如通过多媒体播放赣南采茶戏、广西《采茶歌舞》、台湾“哥仔戏”等传统茶戏曲、歌曲等内容;也可以在多媒体中存贮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相关的书籍如《茶经》等的电子版免费阅读。至于茶艺表演节目更应当作为传统茶楼室内外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动态元素,无论是潮汕“功夫茶”的表演还是古代“斗茶”的模拟再现都能够通过与观众互动产生最大的文化吸引力。这种动态表演模式将茶文化对空间艺术的影响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触觉、运动觉,其产生的文化推动力是静态设计所难以匹敌的。

4 结束语

传统茶楼室内外景观作为茶馆空间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内容在几千年茶文化历史演进中经历了纷繁的变化,进入现代社会后又出现了种种烙印着时代痕迹的特色。设计传统中国茶楼景观不能离开茶文化,既是因为文化与景观之间同属艺术门类的共性,又是因为厚重的茶文化能够给设计更多的灵感。茶文化与茶馆空间艺术之间本质上其实存在着双向的影响,一方面是文化作用于空间艺术的代表茶楼与景观的形制和内容,让茶楼与景观时时处处体现茶文化的蛛丝马迹;另一方面茶楼和景观又反作用于茶文化,特别是当下的设计总会携带上时代特点,让传统茶文化多少感染上一些潮流与时尚。

[1]樊予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1):15

[2]陈冲.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世界,2014(6):6-8.

张 恬(1982-),女,江苏宿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茶楼茶馆景观设计
《茶馆》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茶楼包厢外为什么排起长龙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茶楼室内空间设计的要素分析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张婧红室内设计作品
任素梅作品选
清雅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