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茶叶行业智能化管理研究

2017-02-04赵建涛河北行政学院科技与信息化教研部河北石家庄050031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茶叶智能化生产

钟 瑛,赵建涛,于 欢(河北行政学院科技与信息化教研部,河北石家庄 050031)

大数据背景下茶叶行业智能化管理研究

钟 瑛,赵建涛,于 欢
(河北行政学院科技与信息化教研部,河北石家庄 050031)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作用日益明显,为适应市场竞争需求越来越多行业开始智能化转变。茶饮品是当前世界排名前三的大众化饮料,产品的精加工及海外贸易发展前景广阔,我国作为最古老茶叶产地拥有多样化茶产品,茶叶行业发展长期处于上升阶段。但由于我国传统茶叶加工工艺的复杂性,行业智能化与西方茶叶企业有着一定区别,构建智能化茶叶管理体系存在一定困难,智能化管理在茶叶行业中应用比较有限。鉴于此,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的茶叶行业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我国茶叶行业的管理发展,梳理当前系统化管理阶段与智能管理云概况;其次对茶叶行业智能化管理进行研究,从计算机平台的引入和管理功效两方面,论证智能化管理在茶叶行业的可操作性,以期对茶叶行业的管理发展有所借鉴和参考。

大数据时代;茶叶行业;智能化管理

为确保我国茶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势必需要对传统手工生产模式以及家庭式企业管理进行优化,引入智能化管理模式节省茶叶行业的管理成本,有效提升茶叶生产效率,使茶叶企业发展符合当前国际行业背景。针对当前大数据智能化研究集中于生产技术,提出实现管理智能化构想,提升经营者管理水平的同时加强我国企业与国际规范联系。通过严格的质量监控应对茶叶贸易中的绿色技术壁垒,帮助“中国茶”国际声誉的建立,扭转茶叶出口集中于原材料的局面,从根本上提高茶叶企业的销售利润。

1 茶叶行业管理发展

1.1 系统化管理阶段

长期以来,我国茶叶种植加工主要依靠茶农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生产,由于地理条件、区域民俗等限制,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普遍较低,茶叶企业规模无法扩大,小型茶叶企业缺乏技术资金投入和经营体系,设立相对分散。以此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主要依靠经营者经验展开,是企业所有者对以往生产经验的总结和主观意识判断,产品以初级原料为主,生产及销售过程简单,经营者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可以上岗,限制了我国茶叶企业的发展规模。近年来,全球信息化带动了国际贸易繁荣,科技革命对生产技术做出的根本变革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茶叶的进出口贸易空前繁荣,伴随西方先进管理理念的传入,我国茶叶企业面临全新机遇与挑战。传统“个人主义”的经验化管理开始向系统化管理过度,企业根据自身状况开始形成特色组织框架与管理流程,系统化管理应用很大程度的提升了生产效率,使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水平受到重视。高校各类管理课程的出现完善现代管理教育,为基层经营者提供了科学理论学习机会,丰富了经营者视野。系统化管理对整体性和流程性的高度重视,在固定经营理念指导下展开工作,为企业规模扩大奠定了必要的管理基础,使企业茶叶产品更加适应现代消费者饮用习惯,是对传统经营模式的全面升级。

1.2 行业智能管理云概况

从广义上讲行业智能管理云包括:模块管理、数据归集、数据映射、即时信息、组织架构、权限分配、协同办公、数据分析、定义布局九个部分,全面改善企业管理方式。茶叶行业的智能化管理主要分为信息加工、产品生产、质量监控智能物流四个大项:首先,信息加工是对茶叶生产的相关信息进行智能化录入,实时监控生产设备与茶叶原料状况,最大程度地发挥先进设备对产品生产促进作用;其次,对产品生产中设计的工艺进行技术性提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监控行业信息发展,根据客户反馈及生产的实际状况针对性调整生产策略,确保产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再次,针对茶叶对外贸易中的绿色技术壁垒展开针对性质量监控,随着主要茶叶消费国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茶产品在国际市场售价较低,茶叶行业必须全面提升质量状况,实现生产环节的可控性;最后,考虑到茶叶的本质是食品,因此,茶叶贸易中的运输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智能物流运用先进物联网理念对物流信息录入及运输设备进行提升,实现茶叶产品运输中的保鲜、保质。现阶段,茶叶行业的智能化管理主要停留与试点状态,大多数中小茶叶企业面对信息技术不足及无法实现智能化的前期投资,智能管理云在茶企的运用还需要较长适应时间。

2 茶叶行业智能化管理研究

2.1 计算机平台的引入

在茶叶行业的智能化管理过程中,计算机平台的引入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茶叶生产工艺的精确管理和质量检测,保证茶叶符合食品检测标准。将茶叶产地、级别、色泽、等级标准录入平台系统,客观完成产品生产中对原料级别的判定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标准化程度。通过平台智能程序设定完善传统茶叶制作工艺,实现茶叶产业的自动化生产并设计程序在实际生产中做出针对性调整。在产业的烘干炒制过程中,以先进技术实现烘干温度的具体量化,控制茶叶产品烘干过程中的含水量变化和烘干速度,一次性技术投入解放传统生产中占用的大量人力成本,确保企业生产利益的最大化。总结传统茶叶炒制工艺技术要点,根据量化数据进行建模和操作程序设定,根据产品种类与原材料特性选择适合的炒制方法,保证茶叶企业产品的多样性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2 茶叶行业智能化管理功效

茶叶行业智能化管理推广有利于企业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展开精确化管理,方便管理者在企业规模扩大时始终有效掌握产品生产状况,使管理符合当前企业发展需求。传统茶叶生产过分依赖手工制造,企业人力成本较高且对生产者技术水平有着明确要求,企业很难招到大批能力出众的茶叶加工人才,产品生产无法量化,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生产工艺监管、产品检测、物流跟踪等多项功能,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完善及设备升级提供了信息基础。茶叶企业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数据库,帮助企业进行动态信息反馈及已有资料查询,严格把控茶叶产品成本和资金分配。在茶叶产品贸易中,将客户信息及营销策略进行汇总,对比分析客户需求调整生产策略,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拓宽销售渠道,尤其是关注茶叶产品海外贸易发展,在产品销售中融入传统茶文化知识,加深世界对“中国茶”认知。

3 结束语

茶叶是我国传统经济作物,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国内茶叶生产及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茶叶行业影响,本文针对行业智能化管理展开研究,通过数字化管理规范茶叶企业生产,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形成兼具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根据消费者实际需求对生产环节进行适当调整,智能化管理精确计算各项环节,最大限度的节约企业开支。充分认识到大数据背景对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茶叶行业的智能化管理分析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做出启示,促使企业关注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智能化管理功能效果。

[1]金誉华.基于大数据的机械企业智能化管理应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1-34.

[2]李西兴,郭顺生,杜百岗.纺织机械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与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6(3):672-685.

[3]张亚明,苏妍嫄,罗彬等.基于绿色经济的企业智能化知识管理系统研究[J].电子商务,2016(2):18-19.

[4]张海燕.农村企业实行智能化管理的瓶颈及突破之策[J].云南社会科学,2015(3):74-77.

[5]王君华,刘国新.企业技术管理智能化趋势下辅助配套系统的构建[J].管理世界,2015(4):182-183.

[6]芦永明,钱王平,邓多洪等.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钢铁企业智能化生产管理[J].中国冶金,2014(9):1-5.

[7]黄津孚,张小红.企业管理发展阶段研究——正从系统化时期进入智能化时期[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1):97-103.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基于渐进模型的河北省“大智移云”产业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6456238)。

钟 瑛(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大数据,智能化。

赵建涛(1981-),男,河北衡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政务,应急管理。

于 欢(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大数据,智能化。

猜你喜欢

茶叶智能化生产
《茶叶通讯》简介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用旧的生产新的!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香喷喷的茶叶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