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2-04管卓琳中北大学山西太原030051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红茶绿茶

管卓琳(中北大学,山西太原 030051)

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管卓琳
(中北大学,山西太原 030051)

茶叶自16世纪便已传至西方,且受到西方国家的欢迎和喜爱。由于中西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在西方世界当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中国的茶文化。本文基于中西茶文化在背景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对茶叶商标翻译具体方法及技巧予以探讨,从中获取更为吸引眼球、通俗易懂及简洁明了的语境效果。

中西文化;茶叶商标翻译;问题

1 中西茶文化差异分析

1.1 物质文化层面所存差异

所谓茶叶物质文化实质乃为茶产品综合及人们在所从事的茶叶生产当中具体的活动形式,诸如饮茶场所、茶具及茶叶种类等方面具有物质特性的形态表现。中西方在具体的物质文化层面所具有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不同的品饮种类。中国茶叶种类主要有六大类茶,分别为黄、青、红、绿、黑和白。另外,还有具有药用保健作用的茶叶及花茶等。在所有茶品品类当中,绿茶则为中国人最为喜爱的茶类。而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其则对于营养丰富及汤浓味醇的红茶最为喜爱,比如英国则将红茶作为该国的国饮,而此状况则可能与此国所存在的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相应关系。英国整个国家四面环海,在气候方面则潮湿阴冷。红茶品性较暖,而该国在喝此茶时,总是喜欢将牛奶及糖加入其中,以甜饮料的方式饮用茶水;其次,品饮茶点、品饮茶具也有不同考究,中国具有造型优美及种类繁多的茶具,从中国人个性而言,国人较为内敛,较多人钟情于那些具有浓郁文化底蕴且蕴含古朴气息的紫砂茶具。而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所选用茶具较为讲究,诸如具有高贵气息的骨瓷茶杯和十分精致的银质茶壶,然后选用精美的蕾丝花边桌布相配,用清新凸显浪漫的蜡烛及鲜花点缀整个布局,至此便知西方国家人们所追求的奔放热情个性本质。

1.2 制度文化层面差异

所谓茶叶制度文化是经过长时间演变最终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中国各朝代统治阶级对茶叶的管理及生产予以强化,从中形成十分完善的茶政措施,而这也是中国茶文化表现于制度层级的重要因素。现以茶管理及生产为例,在中国历朝的茶谚当中,拥有许多与茶叶生产经验及引用相关的表述或概括,从中便可知晓,茶文化作为当时的一种制度文化,影响着经济及生产。比如“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以及“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等,这些茶谚直至今日,依然对于现代茶叶保存及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作用。而对于西方国家而言,由于这些地区不产茶,不存在关于茶叶管理及生产的各种谚语。然而茶文化以一种制度文化,同样表现在西方国家当中,而付给服务员小费的习惯,就是始发于英国茶文化。对于付给服务员小费的习俗,则与茶存在紧密关联,当时西方国家茶室的侍奉者,将一个锁上的小木盒,放置于桌子上,且上面还刻有四个字母,即T、I、P、S,意思为为确保快捷的服务,如若客人想要侍奉者将茶更快地端上来,则需要将一枚硬币投入小木盒,以此获取更为快捷的服务。至此,此种需付小费的相应习俗,则开始在西方世界流行。

1.3 行为文化层面所存差异

所谓茶叶行为文化从根本上讲,就是人们茶叶消费及生产当中,经不断演变而最终形成的行为模式。比如饮茶礼仪,中国人认为饮茶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且在仪式上不固定。而以茶待客的习俗,也成为中国人日常社交及家庭生活当中形成传统且为基本的礼仪。来客敬茶;而在奉茶中,杯中茶水不宜超过八分;且水温不可过烫;而上茶过程中,用右手端茶,且自客人右方将茶送上。而对于西方文化而言,则存在尊茶及嗜茶的社会风气,一天当中饮茶次数多达五次。每当早晨醒来,便需饮上一杯醒早茶,而在上午超过11点之后,则需饮上一杯红茶,且有茶点陪衬;当到了中午午餐时,则需饮上一杯奶茶;而到了下午5点左右,则是下午茶时间;晚上睡前,饮告别茶。

2 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当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混乱的茶叶品牌,不统一的茶叶商标翻译标准

我国长期在茶叶命名上依据茶叶原产地而为之,这促使我国出现较为混乱的茶叶品牌,依据茶在发酵程度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则将茶划分为六类,即黄茶、白茶、黑茶、红茶、绿茶、青茶以及花茶。而依据原产地命名予以划分,则有庐山云雾、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及武夷岩茶等;而基于原产地相应品牌框架下,还有细分,即水仙、玉女掌、水金龟及大红袍等。当品牌出现混乱时,则会造成茶叶商标译名出现混乱状况,比如铁观音,其作为福建名茶,当前其英文译名则多达十几种,如hih-koan-im;Iron Goddessof Mercy及Tie Guan Yin等,而此状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茶叶的整体竞争力造成削弱后果。至此,影响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挺进。

2.2 对中西文化差异予以忽视,生搬硬套

针对茶叶商标翻译而言,其实质乃为一种横跨文化领域的传播活动,需对目的国相应文化差异予以充分考虑,且对当地的文化禁忌及风俗习惯给予尊重。例如将龙井茶翻译成Dragon Well,乃是不准确的。究其原因,乃为“龙”乃是整个中华民族予以崇拜的的圣物,同时也是体现权威及高贵的外在形象表现,然而从西方人眼中,则将其看作是一种充满邪恶的动物,让人想到邪恶、贪婪及残暴,所以,龙井茶作为我国家喻户晓的一种名茶,其在西方也具有很好的知名度,因此,可直译为Longjing Tea。又如大红袍,其作为武夷岩茶当中的知名品种,而其在翻译时,则为Red Robe。对于中国文化而言,红色代表的是喜庆及吉祥,而对于西方文化而言,其则将红色当作一个贬义词,代表着流血、危险及残暴,因此,可将其翻译成Dahongpao Tea最为合宜。

2.3 未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当前诸多茶叶商标翻译,多运用音译法。由于中西文化所存在的差异,且西方人对中国文化还缺乏了解,而运用拼音翻译方式所得出的茶叶商标,则会让外国人难以看懂。尤其是那些与茶相关的术语,如果仅依据字面意思来进行翻译,则会出现错译状况。比如熟茶则被翻译成ripe,生茶翻译成raw。而所谓熟茶,其实质乃是发酵茶,而生茶则为一种未经发酵的茶,因此,将其翻译成unfermented和fermented则较好。再如竹叶青,其由于泡开后形状像竹叶而得名,所以,将其仅仅翻译成Bamboo Leaf Green,则存在不严谨、不准确状况,不仅易让人理解成为采用竹叶所做成的一种绿茶,而在茶叶自身的性质及原料方面,则不能较好地反映。

3 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改进对策

3.1 规避茶叶商标命名混乱现状,且将翻译标准统一化

对于茶叶商标翻译而言,其现行准则乃为所命名的商标,能够更好地对消费者予以吸引,且还可做到广告宣传、联想产品及识别产品的作用,所以,在商标译名翻译过程中,同样要个性鲜明,名字读起来要优美悦耳,此外,还要易记顺口,至此实现对消费者在购买欲望激发的目的。当前我国茶叶商标在具体的命名方面,则存在较为混乱状况,一些国外消费者较难从茶叶的名称方面,对茶叶种类予以了解,所以,茶叶厂商需在茶叶名称下方,将此茶叶具有的分类名称予以标准化,方便消费者对所购买的茶叶种类进行了解。对于我国茶叶而言,其主要划分为不发酵茶(绿茶)、全发酵茶(红茶)、部分发酵茶(乌龙茶)及后发酵茶(普洱茶)四大类。如若将其深入划分,则绿茶方面则可划分为原型绿茶、银针绿茶、粉末绿茶及蒸青绿茶等八种。其英文翻译分别为Lightly Rubbed Green Tea、Silver Needle Green Tea、Powdered Green Tea及SteamedGreen Tea等八种。

3.2 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充分考量

基于中西方文化方面所存在差异,在实际茶叶商标翻译当中,在词语的选用上,应注重与外国消费者语言习惯相符的词语,且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上也要相符。比如中文当中的“茶”,则有些不同于英文当中的“tea”,而在英语当中,其对单词“tea”在具体的词义方面给予了扩展。英文当中的“tea”,不仅指“茶叶”还涵盖有“茶会”及“茶树”等,另外,其意思还为下午五点时的相应便餐。比如我国著名茶叶“黑茶”,而在西方则将其翻译成“Dark Tea”,而在英文词汇当中,dark则同义于暗,同时还有忧郁或无知的意思。因此,对于“Dark Tea”商标,则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基于我国传统茶文化而言,黑茶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茶叶类型,因此,可在翻译时,采用拼音译法,直接翻译为Heicha。又如中国红茶,其正确翻译乃为Black tea。从中可知,西方人对茶叶的颜色十分注重,而中国人则对茶汤的颜色更为注重。因此,在翻译红茶时,不可翻译为Red tea。而应该将其翻译成为Rooibos,其是指耐威一种在南非生长的一种茶树,其与茶树完全不同的野生的植物,因此,不能将其称作真正意义上的茶叶,然而当采用Rooibos冲泡之后,其颜色则呈现为红色,因此,中文将其翻译为红茶。

[1]谢莉萍.中西文化差异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与对策探讨[J].时代文学月刊,2012(8):165-166.

[2]汤鸣绍.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对策的思考 [J].福建茶叶,2015(1): 37-40.

[3]杜燕霞,边明华.中西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72-73.

[4]娄小韵.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幼儿园教育的传统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2):249-250.

管卓琳(1992-),男,山西运城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红茶绿茶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蜜香红茶
Happy Afternoon Tea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红樱绿茶两相欢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