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机制构建研究

2017-02-04万谢绮刘智勇

甘肃农业 2017年22期
关键词:武陵山筹资片区

■万谢绮,刘智勇*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机制构建研究

■万谢绮,刘智勇*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武陵山片区作为中国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仍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供给主体权责失衡、供给总量少、供给效率低下、供给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牵制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结合武陵山片区实际以及当前对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的研究,分析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产品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究机制的构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构建

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研究中发现,现存机制下的供给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优化协同供给机制,我们应加强协同供给机制的各个方面,建立多元协同的筹资和监督机制,提升供给产品效率;建立科学民主的需求表达机制和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真正为民所需。全面增强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水平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1]

一、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概述

(一)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的内涵

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指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间为实现系统的整体目标所进行的协同发展和相互联系。在我国,政府机构、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个人、协会、合作社、志愿者等)都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其中政府机构处于供给的主导地位。协同供给机制是通过各主体间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推动整个主体系统有序运转的一种机制。简言之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就是“由政府主导,其他供给主体协同”的供给机制。

(二)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的特性

1.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的自组织性。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主体是通过自组织方式进行系统有序运转,只要供给主体之间发生协同联系,那么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就会发生作用。

2.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的动态性。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受主体系统内部与外部动态环境的影响,必须重视与系统环境的动态关系,不断调整机制自身状态,才能达到整体稳定有序发展。

3.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的嵌套性。协同供给机制可以有多个主体共同协同合作,可以同时存在多种机制,各机制间相互嵌套。不是无组织无秩序的堆砌,而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嵌套运转。[2]

二、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供给主体权责失衡,供给总量不足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权与事权失衡,掌握公共产品供给财权的为上级政府,事权多掌握在村民自治组织手中。后税费时期,农村基层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且二元经济体制偏向城市投入,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小,导致农村财政预算严重不足。村民自治组织在极少的财权与较多的事权矛盾下承受着巨大压力。

2.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对公共产品的要求随之变高。而缺乏财政支持的农村公共产品现状无法满足广大村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教育设施严重不足,社会保障不健全等。

(二)监督机制不完善,供给效率低下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资金筹措、使用上都缺乏相应的监督,资金流入、流出都无法准确掌握。资金挪用、资金浪费等现象都会导致公共产品配置效率低下。供给资金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经历众多环节,资金被层层“过滤”,真正分到村民手中的公共产品甚少。另外其他盈利性供给主体,如果不严加监管,或会出现偏离村民实际需求的供给行为。

2.基层政府财政收入有限,且机构繁多,工作人员数量逐年上升,行政成本过高。基层政府为发展自身利益,与乡镇企业合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环境严重污染,侵占有限公共资源,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财政缺失。在基层还存在公职人员利用“公款”消费等情况,供给财政被大量瓜分,导致资金使用率低下。

(三)缺乏有效需求表达渠道,供给结构不合理

1.村民自治组织与村民间有一定距离。村民自治组织依托上级权利,通过执行日常政务获得一定权威和价值,在自身利益与村民利益的决断中难以与村民保持一致。在农村“小农思想”根深蒂固,村民不关心与自身利益无太大关联的“上级决策”,村民自治组织也惰于了解村民实际需求,村民需求找不到有效表达渠道。

2.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由政府文件下发,“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无法真正满足村民需求。“自下而上”的“一事一议”由于执行程序严格且复杂,实操性不强,无法正确传达村民心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往往还存在许多不良作风,重政绩,轻实效。投入的公共产品多为一些绩效显而易见却不符合村民实际需求的面子产品,如:道路美化、房屋表层翻修等形象产品,而村民急需的农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产品由于投入大、见效慢,而被忽视。[3]

三、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的构建探究

(一)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的筹资机制

政府主体占供给筹资的主导地位,其他供给主体有效参与,协同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目前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资金状况仍不乐观,公共产品供给预算少且筹资渠道少。首先我们应加强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财政投入力度,平衡城乡投入,发挥政府筹资的主导性作用。除了政府加大投入,还应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其他筹资主体的利益。降低供给主体的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激发投资主体积极性,吸引更多主体投资农村公共产品。其他筹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筹资、个人筹资、非营利性组织筹资等。在武陵山片区不同村之间,我们可以通过政府与各筹资主体的不同组合因地制宜的解决当地筹资难题。

(二)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的决策机制

武陵山片区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决策机制,这种机制多以“政绩”为导向,不能正确反映村民需求。所以,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时应充分听取并考虑广大村民的真实意见,并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制度。完备的产品信息能让村民更好的了解自身的需求,方便政府得到更准确的需求信息,从而使政府更好的做出正确决策。只有把“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与“自下而上”表达机制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完善供给决策机制,做出更利于民的决策。完善协同决策的具体实施路径为:召集群众、听取意见、拟定决策方案、评价与选择方案。

(三)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的监督机制

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产品的监管本身存在一定操作难度,监管涉及的范围广、环节多,且政府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资金使用行为得不到规范和约束,导致大量资金被挪用和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实行以政府为主体,社会组织、群众、媒体相协同的多元主体监督。政府制定相应监督制度,并设立相应惩罚,在监督管理中贯彻“民主”和“公开透明原则”,一旦发现供给资金挪为他用,相关人员和部门将接受严厉惩罚并将其行为在社会上进行曝光。形成监督警戒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

(四)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的需求表达机制

只有充分考虑村民需求,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才能达到最优效果。在武陵山片区村民的需求表达渠道主要有“一事一议”、“民意调查”等。但现行的这些表达渠道并不畅通,且村民缺乏参与意识,渠道为政府所“控制”。为达到协同供给最优效果,我们应完善村民需求表达机制,增加更多有效表达渠道。如提升“村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建立“村民发声协会”,专门服务于村民需求发声。同时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增强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勇于表达需求的意识。

(五)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的激励机制

在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中,存在政府部门权责缺失、盈利性组织缺乏参与动力、村民丧失参与积极性等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必须大力完善协同供给激励机制,保持供给主体的参与活力。其中政府应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吸引、激励社会主体参与供给,加强供给源动力。可采取的优惠政策如减低税收、给予财政补贴等。这些政策既可降低成本又能降低风险,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和个人都有极大吸引,从而提升参与主体投资动力。

[1]王大伟.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杨丹.基于协同取向的县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优化研究[D].武汉:湖中师范大学,2012.

[3]孙磊.协同治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可行路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51-55.

万谢绮,1996年生,女,湖南娄底人,本科在读。

刘智勇,1973年生,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电子商务。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项目“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研究”(XSP17YBZC135)的部分研究成果。

(编辑:魏 翔)

猜你喜欢

武陵山筹资片区
诗二首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义卖书法 筹资助学
多管齐下筹资 齐心协力助学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武陵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