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信息技术课

2017-02-04岑圣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工具主题导入

岑圣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得到了极大改观。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概率也更大了,但是由于大部分原因在于课堂上可以玩游戏、聊天,能有几个人真正喜欢上这门课呢?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这门课?从学生的心理、兴趣出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去学。首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学会融入学生中,只有学生从心里接受老师,才会接受这门课。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信息技术课已成为信息老师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主题;导入;教学工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上机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而对教材、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却没有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学以致用的目的。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

一、选择精彩的主题

抓住教材的主动脉,万变不离其宗,依学校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确定一个非常精彩的教学主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给初中学生上课,课型要生动活泼,素材要可爱、要突出实用性,结合生活实际,素材要丰富,课型要侧重综合动手能力。

二、巧妙的课堂导入

众所周知,初中生在这个年龄段是最爱玩游戏的,那么我们就应想方设法通过玩游戏的形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把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一些诸如明日打字员、金山打字通等游戏,比赛谁打得最快,谁的成绩好。学生在“生死时速”“激流勇进”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学生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再讲解指法练习、指法要领,学生学得非常认真。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又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丰富的资源,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计算机是一门新的学科,在学生的脑海里会有很多的问题,所以所有的课件都要求丰富多彩,随时满足学生的要求。同时授课时也不再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教学工具。充分利用局域电子教室,每个学生只需看自己眼前的电脑即可欣赏老师的精彩演示,这样既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在课前精心制作的课件,配上优美的音响效果,精美的图片形式,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中来。教师再也不必用更太多的精力来维持课堂纪律,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

四、明确目标,如实反馈

(1)课前,明确本节的目标,摸清重难点。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能达到相同的目的,所以本人就通过互联网下载新的打字软件,为他们换个新内容,他们的练习兴趣复然。(2)用比赛的方式进行训练。平时用记事本、Word等文字编辑软件来打,不管打多久多长,学生都不知道自己能打多快,也不知道自己的准确率有多高,使用新的打字软件能直观地显示出学生是否达到我们订立的每分钟12个及格、18个良好、26个优秀的目标,学生学习有目标,老师也能对达不到目标的学生进行单独训练,教学效果大有改观。

五、强化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自主操作水平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主要侧重于自主操作能力,这也是和现实生活相符的。上课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教师不仅要组织引导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教师首先说明本节的大致方向,然后就利用老师提供的素材自己按照要求去实践,教师则走到学生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一一指导和解惑,这样基础好的学生提出较为高难度的问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问题,虽然简单了点,但避免了过去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符合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

总而言之,做一名合格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有了渊博的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理论是教师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活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依据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他学科学到的一些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完成。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很好地站在现代教育的讲台上,才是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

参考文献:

[1]孔宏安.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5.

[2]陆宏.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教学工具主题导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构建高中化学有效课堂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