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应用“问题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017-02-04岳淑贤
岳淑贤
所谓“问题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带着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高效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达到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答案的目的。
一、解决“没有问题的问题”
“没有问题”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更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有效语文课堂的最佳境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所有学生都不能够发现问题,更不能提出问题的现象,表现的是一种沉默和一问三不知,他们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一无所获。全靠老师填鸭式的授予教学,这样的课堂效益是低下的,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所不愿意见到的。
那么,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教师就要采取“我要问”的方式。因为学生都“没有问题”,那就证明你已经懂了、会了。那么教师就要会问、善问,要能够揣着明白装糊涂。正所谓“难得糊涂”。教师要置身于“众人皆醒我独醉”的境界里,凡事都要问个明白。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师的提问和回答老师的问题中能够学习到知识,而且还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了。因为你把他们“问恼火了”,他们也会反过来“问问你”,这样,你的目的也许就要达到了。
二、解决如何“提出问题的问题”
当教师精心设置的提问,激发了学生提问的兴趣,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学生也许就会问个不停,问个不休,这也是好的现象。教师要有耐心,仔细、认真地回答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教师也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问的热情。但是,教师不是要一味的答问,而是要采取迂回之术,反过来引诱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学会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但是,学生此时也许不一定会提问,他们也许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没有针对性,或者含混不清,词不达意。这时,我们就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做到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学习和教学,要有针对性、深刻性和可探究性。
我们可以采取召开“记者招待会”的方式,先让学习好的学生组织一个“中心发言人”的团队,教师则作为主持人或者是“记者”,让另一部分学生充当“记者”,“中心发言人”回答“记者”的提问。下一次,再将“记者”和“发言人”的角色调换,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不仅善于提问题,而且会提问题了。
三、解决如何“解决问题的问题”
学生在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之后,就要解决如何“解决问题的问题”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原有的知识基础,借助工具书、网络媒体、生活实践以及自己的思维、想象力解决问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相互合作、社会调查、上网查询、借阅图书等方法,自己解决问题。当他们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后,他们也许就收获到了成功的最大快乐,学习兴趣就会空前高涨。此时的课堂教学也许是轻松、愉快和祥和的,教师就不会再把课堂教学当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人生最大的享受了。学生也会是在探究中、合作中收获喜悦。
四、验证答案,达到“没有问题”
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了,这并不代表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全部掌握了,形成了能力。我们仍然要及时引导学生验证答案,学会反思,反思自己提出问题的合理性、深刻性和问题提出的过程,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是否简洁、合理、高效。反思自己的答案是否圆满,是否符合要求。进而让学生自己学会设计练习题,相互考验和检查。这样就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也为下一课学习打下了基础,形成了能力。
应用“问题教学法”的几个步骤是:“没有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答案”(“没有问题”)这样五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效益是不同的。学生“没有问题”的课堂效益是20%;学生能够“发现问题”的课堂效益是40%;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课堂效益是60%;学生能够“解决问题”时的课堂效益是80%;学生能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验证答案,达到“没有问题”时,课堂教学效益应该是95%。
也许有人会问:第一个“没有问题”为什么课堂教学效益不是0,而是20%?最后一个“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效益为什么不是100%而是95%?这很好理解:当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时,全靠教师的讲解、灌输,这时效益低一些,但不是0。而最后达到“没有问题”的境界时,它的效果也不可能是100%,因为凡事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百分之百。如果说是100%,这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变化发展的观点,也不符合辩证的、全面的观点。正是这5%的差距,才激励着我们的学生进一步向着更高的目标奋斗,激励着我们的教师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教亦无止境”啊。
总之,应用“问题教学法”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应用得好,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轻松、愉快。我们的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他们在品尝探究的艰辛的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欢乐。而正是这种学习过程的艰辛与曲折,锻炼了学生坚忍不拔的个性,让他们学会了认知、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