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与实践

2017-02-04李龙万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互联网图书馆

李龙万

摘 要:“互联网+”模式广泛的应用,高职院校也积极的探索“互联网+图书馆”模式的发展规划。为此,分析了当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探讨了图书馆转型的多种途径,使高职院校图书馆更好的顺应当前发展形势。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3.030

1 引言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心脏,是社会、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人们获得知识和力量的重要圣地,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但是,在这个以大数据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图书馆越来越感觉到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上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模式。“互联网+”战略意义就是借助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改变产业、行业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图书馆的发展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模式,寻求转型的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

2 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的必要性

2.1 信息环境与信息技术在变化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时代,现代化的技术发展极大的方便了阅读。传统的阅读形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已被颠覆了。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阅读,更包括一切基于互联网或电子设备的文字、影像、图片等内容,大大扩展了阅读的内涵和外延。当你坐在车上的时候,拿着电子终端随时随地的阅读国内外名著。信息环境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迫使高职院校图书馆务必要抓住机遇,顺应这种大趋势。

2.2 出版模式在变化

纵观图书刊物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图书刊物的网络化、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了。图书的网络化打破了传统的流程运作方式,转变为“作者网站→读者”、“作者→出版社网站→读者”等多种方式,都以开放的形式在进行。网络出版极大的拉近了作者与读者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增强交互式的交流,降低阅读的成本。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必须顺应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积极的实现馆藏图书的数字化、网络化,以适应现代图书流通传递模式的发展。

2.3 读者需求与阅读习惯在变化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基地,其目的是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阅读的需求。在传统阅读中,图书馆仅仅依靠单一且封闭式的到馆阅读形式去传播知识,已不能满足教师、学生等其他读者需求,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阅读渠道得到大大的拓宽,阅读的条件和环境也得到优化,读者的阅读广度、深度以及自由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尤其是随着电子阅读设备、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通过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途径和方式看书的人正在不断增加。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阅读质量上也有更高的要求。阅读的习惯不局限于时间与空间,而是随时随地、不受限制的进行。读者的需求在变,阅读习惯在变,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必须寻求自我转型的方式去真正的服务读者,营造全校阅读、全民阅读的氛围。

3 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的途径

3.1 转变服务理念

图书馆是一个集学习中心、知识中心、文化中心于一体的地方。在全民阅读热情高涨氛围的影响下,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已从被动封闭向主动开放转变,扩大了服务地域范围和服务人群,覆盖高职院校以及相关行业、产业的知识技能,转变为一个开放型的图书馆。它将成为阅读圣地和知识连接器,将学校与区域、社会紧密的连接起来,从校内读者向社会化读者转变;在职业教育现代化阶段,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不仅要传承文明、服务大众,还要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需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以读者为中心,紧紧围绕读者的需求、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转变服务观念、探索多种形式服务创新机制,才得以找到发展的空间。

3.2 做好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

面对出版模式大变的局面,图书馆必须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这种转型是必然的选择,但它是渐变的、全面的转型。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需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第一,馆藏资源电子化。作为新型的图书馆,要有数量多,种类齐全的纸质藏书,也要有可广泛传阅的电子化书籍。馆藏资源的电子化有利于读者随时随地的阅读,不受约束。将图书馆的服务资源由传统馆藏转变为电子信息资源,服务内容由文献传递转变为知识传递,服务手段由手工操作转变为自动化、网络化。第二,先进基础设施建设与新技术应用。为了建设数字化的图书馆,首先必须将图书馆的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加快建设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图书馆的数据处理能力。将领先的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如云计算、移动服务等,持续重视和加强各种技术的应用,建设智能型图书馆。第三,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官方微信等网络方式来宣传馆藏服务资源,促进服务远程化、个性化、数字化,延伸图书馆的实体服务。

3.3 加强合作与共享

图书馆的发展应更注重馆与馆之间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积极的与其他院校图书馆、其他学术机构、出版商等合作,不断优化自身的图书结构,加强合作交流和共享资源。积极实施“互联网+图书馆”战略,向建立“云阅读”大数据时代的复合型图书馆转型,构建图书馆之间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服务体系。最终建立图书馆联盟,凝聚集体的力量将阅读的服务覆盖到更大范围,借助众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发展。

3.4 实现服务的个性化

图书馆应站在读者的角度重新定义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从支持教学和科研、传承文化等方面着手改革,深度挖掘和关联读者数据与馆藏资源,提升个性化服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是一种用户目标驱动的服务,通过分析读者在阅读中习惯、分享轨迹记录等方面的工作去沉淀用户知识行为大数据,从而有针对性,方向性的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图书馆自身的服务质量。

3.5 重视馆员的培养

图书馆的转型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馆员。我们要重新定位馆员的工作,注重馆员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培训,提升馆员的专业知识。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馆员素质,可以开展各种业务专门培训、针对性岗位培训、在职培训、馆之间的交流等。通过多种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提高馆员的计算机能力、网络驾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图书馆员应顺应时代创新而求变,成为信息导航员和知识服务者。

4 结语

“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并非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在“互联网+”及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主动适应当前形势,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满足信息时代读者的需求变化,真正的建设一个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服务一流的智能型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吕季贵.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06).

[2]张雪梅.浅谈“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构建[J].创新与探索,2015,(04).

[3]宫婷婷.浅谈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J].科技信息,2012,(36).

[4]《“互联网”+时代的全民阅读》系列访谈二:韩永进读“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阅读[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420/c87423-26874177.html,2015-4-20.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互联网图书馆
图书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