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研究综述

2017-02-04左爱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3期
关键词:贸易便利化东盟中国

左爱玲

摘 要:随着全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自贸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双边贸易稳步增长,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口岸效率低下、通关程序繁琐、规章制度不透明等“贸易的非效率”作为一种隐性的市场准入壁垒,阻碍了要素的跨境流动,建立一个高效、简便、协调的贸易环境成为贸易界的共同诉求。为此,主要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的研究综述。

关键词: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综述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3.023

1 引言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是继北美自由贸易和欧盟以后第三个世界性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推动贸易便利化,有助于消除繁琐手续带来的重复工作。推进贸易便利化,由此带来的贸易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利益将会远远大于消除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利益大得多。推进贸易便利化不但可以提高我国商品的出口,还有利于外国的直接投资的发展,更有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对于贸易便利化,目前还没有国际通行的标准定义。尽管各个组织对贸易便利化的定义不同,但都认为贸易便利化能够提高通关效率,改善贸易环境,促进国际贸易量增长。Dollar and Kray(2001)测算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APEC范围内,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提高4.3个百分点。Wilson,Bagaiand Fink (2003)对75个国家地区进行研究,发现以港口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以及服务业基础设施测算的贸易便利化水平1个百分点的提升,将会增加3770亿美元的贸易额,即相当于国际贸易提高了9.7%。国内外诸多研究发现,繁杂的进出口手续等时间延误不仅会影响贸易流量,还会影响公司的竞争力。提高一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能够改善贸易环境,扩大出口。

2 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的研究

国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Ben Shepherd和John S. Wilson(2008)分析了东盟国家近年来的贸易便利化的进展和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在成员国内进口和出口成本差距很大。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逐步变低到合适。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服务也从一般到较好。通过运用标准引力模型,发现东盟贸易流向对运输设施、信息与通信技术特别敏感。研究结果显示东盟通过贸易便利化改革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这些收益比类似的税收改革多得多。评估显示,例如改善该地区的港口设施,可以扩大达7.5%或220亿美元的贸易。AD Stone,S.和Strutt.A(2009)研究了运输基础设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关系,指出运输基础设施对GMS贸易便利化起很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国际经济中心(2010)估计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的经济收益。

国内近几年关于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的研究较多。覃娟(2010)认为,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框架下,通关便利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可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推进广西区域内的通关一体化、建立与越南“大通关协作区”来实现通关便利化的目标。宋棋(2011)从货物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三个方面详细的分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对贸易便利化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东盟贸易区建设的促进作用,包括便利对外贸易、优化管理体系、促使海关改革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四个方面。张划娟(2011)从政府、进出口商及代理和消费者角度研究了贸易便利化的收益,提出加强中国与东盟的海关合作、人民币跨进贸易结算及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三个方面来推动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欧阳晔鑫(2010)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分别对中国-东盟各国、海关改革以及贸易参与各方的收益,提出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议题、加快双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双边标准的统一化、加强金融改革以及推行电子商务等措施,实现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孙林、徐旭霏(2011)梳理了贸易便利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利用百人中使用英特尔的人数和航空运输基础设施质量等级两个指标衡量了东盟各国贸易便利化的现状,其中新加坡的贸易环境最好。最后运用机场基础设施质量、海关程序负担和贸易壁垒普遍度三个指标,采用引力模型分析了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东盟制造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盟机场基础设施质量的改善对中国-东盟区域制造业产品出口有显著的影响。而海关程序负担和贸易壁垒普遍度的改善对中国-东盟区域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不显著。谢娟娟、岳静(2011)运用引力模型,采用口岸效率、海关环境、国内规制环境以及电子商务应用4个指标,利用2008对5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贸易便利化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同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流量与GDP成正相关关系。与距离成负相关关系。方晓丽、朱明侠(2013)采用了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利用全球竞争力报告和其他商业调查报告数据,对中国-东盟国家2004、2009以及2011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分别进行测算。同时选取了2004年、2009年及2011年中国-东盟6国之间多边出口流量面板数据,运用贸易引力模型验证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一国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程度越高,越能够促进出口的增加。刘周阳(2012)对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便利化进行比较翔实的研究,分析了GMS贸易便利化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对策。刘波(2012)在阐述CAFTA建成后广西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其战略构想、基本思路和指导原则,并从加强法规宣传,创新合作机制、加强口岸建设,优化口岸管理、规范海关管理,提高通关效率、推进检疫合作,创新监管模式、完善审批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孙林、蓝旻、钟钰(2015)采用2005-2012年的数据。从谷物进口的角度,运用动态面板差分GMM模型,研究中国与东盟贸易便利化对谷物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同东盟贸易便利的水平与谷物进口规模是正相关关系,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明显扩大粮食的可获得性。实证研究也证明谷物贸易的有较强的时间持续性。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区域内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增强谷物的可获得性。魏格坤(2016)分析了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的现状,作者认为中国-东盟双边合作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成员国间基础设施水平差距大、海关通关率低。为此,作者提出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改革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构建统一的物流标准来提升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水平。刘燕燕、杨莲娜(2016)运用2008-2014年的数据,选取市场准入、边境管理、运输和基础设施、商业环境4个指标,采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影响较大,其中市场准入、运输和基础设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贸易量进一步扩大,国内学者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关注较多,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便利化的研究也比较多。国内研究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近几年开始有一些研究涉及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中国或东盟贸易便利化对对方贸易额的影响。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时间较短、区域对象范围较小、区域内贸易额占世界比重较小,所以国外对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总而言之,国内外研究者对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林,倪卡卡.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国际比较——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4):139-147.

[2]谢娟娟,岳静.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东盟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8):81-86.

[3]刘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战略构想及对策建议[J].东南亚纵横,2012,(10):67-72.

[4]刘周阳.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便利化研究[J].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2.

[5]孙林,徐旭霏.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 (8):101-109.

[6]张划娟.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分析[J].思想战线,2011,(37):101-102.

[7]欧阳晔鑫.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的贸易便利化[J].思想战线,2010,(36):105-107.

[8]覃娟.广西口岸建设与通关便利化——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静的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9):1-6.

[9]宋棋.浅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贸易便利化问题[J].思想战线,2011,(37):153-154.

[10]方晓丽,朱明侠.中国及东盟各国贸易便利化程度测算及对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9):68-73.

猜你喜欢

贸易便利化东盟中国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