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场心理失衡的过程调适
2017-02-03李小红郗永勤
李小红 郗永勤
浅析职场心理失衡的过程调适
李小红 郗永勤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所面临的各种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有过心理失衡的经历。该文尝试通过剖析职场心理失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为职场人提供调适建议。
职场心理失衡 心理活动过程 行为发生过程 调适途径
职场中,大家或多或少有过心理失衡的经历,当看到别人干得比自己少,工资却比自己多;或一些同事学历能力不如自己,却得到上司的喜欢,职级升得比自己快;现实工作经常受挫,远不是自己所期望的那样等等,其实这些都源于自身与环境出现了失衡。心理学认为,当个体无法适应周边环境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紧张,原本的心理平衡状态就会出现不平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失衡。那么什么是职场心理失衡?职场心理失衡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克服职场心理失衡?本文尝试通过剖析职场心理失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为职场人提供调适建议。
1 职场心理失衡的内涵及表现
“心理失衡”是中国学者独创的心理学术语,与心理平衡相对,主要是指个体的愿望、需求得不到满足或遭受挫折、经历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絮乱的状态。其产生的生理学基础是大脑神经系统与外界联系的改组,原有的心理状态经过外界强烈的持久刺激,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以后,经过个体的能动性选择,而与外界建立新的联系。
职场心理失衡是指在职场中常见的心理失衡状态或心理失衡行为。一般短暂的心理失衡状态是机体对环境的正常反应,可以通过心理失衡主体控制自身活动的启动、加强、削弱、停止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变两方面来加以调节,把心理的失衡所带来的挫败感转化成自身向前发展的动力,去构建让自己心态趋于平衡的新系统,使个体的内心心理不断发展、走向成熟。但如果长期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不良情绪不断累积,就会使人的内心感到焦虑和痛苦,变得逃避现实、攻击他人,甚至产生犯罪等一系列心理失衡行为。职场中,由于各项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很多职场人可能会面临着心理压力大、工作失败受挫,或者无法平衡好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问题,经常会出现诸如爱发脾气,心情郁闷烦躁,焦虑不安等心理失衡状态。一些人会因为个人的偏见认知、消极思维,攀比心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等因素,出现较长时间的心理失衡状态;有些会发展为工作消极怠慢、人际关系紧张,爱给人穿小鞋,喜欢背后嚼人舌根等心理失衡行为,甚至会采取报复、实施犯罪、自杀等严重心理失衡行为。
2 职场心理失衡的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即通过大脑神经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产生初步认知,在具体的互动中形成情绪情感体验,并通过意志行为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改造。
2.1 职场心理失衡的认知过程。认知过程也叫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人的心理认知决定着人的行为,正确的认知可以帮助人们客观地认知事物,作出科学的判断;错误的认知则会给人以误导,使人迷失方向。职场心理失衡常常源于认知的偏差,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外在事物进行错误地信息再加工。譬如,觉得同事的能力不如自己,其实很大部分只是我们根据自己片面的认知记忆,对同事进行刻板的定位而已,或许在领导和其他同事的眼里,他却是一位很优秀的,所以才能得以提拔。觉得单位的领导对自己有偏见或自己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很多时候也只是我们根据个人的感觉来进行判断,或许在领导的眼里我们并没有给公司创造多大的价值。毕竟,每个人的气质、性格、成长经历不一样,对每个人每件事情的解读就会有所区别,个人的认知并一定就是事物客观真实的反映。
2.2 职场心理失衡的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是一种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的发生而发生的心理现象,是指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当个体出现认知的偏差或不协调时,机体就会本能地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应,诸如愤怒、悲哀等过度的情绪反应和消极的情绪反应。这种不良的情绪反应如果在一个人身上不断积累后,就会产生不良心理,破坏人的心理健康,影响个体的行为。所以,职场心理失衡的情感过程是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的,要克服职场心理失衡的发生,需要提高个人的心理认知能力,正确把握好个人的情绪反应。只有认知正确,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职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反之,认知错误,情绪情感上就会有所偏差和失控,导致一些心理失衡行为的发生。为什么同事得以提拔,如果一直纠结于同事的能力学历资历都不如自己,凭什么是他得到提拔不是我,而不是努力去发现这位同事的其他闪光点,就会使自己一直处于愤怒的不良情绪上,甚至还会越想越不平衡、越来气,使自己深陷心理失衡的状态不能自拔。
2.3 职场心理失衡的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有意识有计划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良好的心理意志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职场中,当出现情绪情感上的不良反应时,坚强意志的人就会通过心理意志来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调整内心活动的不平衡状态,抵制和制止受外界进攻和诱惑而引发的不良行为,选择符合客观现实,符合法律法规,符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的行为;而脆弱意志的人,很容易在外界不良诱因影响下,产生心理失衡的不良行为,使意志行为偏离社会要求,表现出自私、贪婪、欲望冲动,贪图享乐,不顾及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不能以法律法规、社会道德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譬如,看到别人开豪车住豪宅,有些人就无法通过个人的心理意志来调节控制自己,而是通过盗取公司信息,损害他人利益等行为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平衡心理的失衡。
3 职场心理失衡的行为发生过程
心理平衡是人的心理诸要素与环境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然而当个体遭遇外部环境的刺激,心理环境对心理事件产生一定的实际影响需要,当这种需要无法得以满足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紧张,个体与环境之间原有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进而产生心理失衡。职场中常见的心理失衡问题,常常是在周围环境的刺激下,由于个人的一些需要无法得以满足,内心才会渐渐失去平衡。比如,当看到身边的同事得以提拔时,很多职场人都会本能地认为自己也应该被提拔,而当最后得到的消息却是只有同事得以提拔,这时大多数人内心都会感到失落,把自己跟同事进行各种比较,从能力、学历、资历等各方面来进行分析比较,一部分人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内因,认为自己确实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如同事,也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善于把失败归因于外因,觉得自己不论哪个方面都比同事强,这一切都是因为同事的小聪明、领导的偏见甚至是命运的不公。这样的归因,必然会加剧内心的不平衡。
如图1所示,当出现心理失衡时,应及时给予合理排解,才能回到到新的心理平衡。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导与控制,就会不断累积,慢慢质变为诸如抑郁、焦虑等心理危机,甚至紧张不安情绪会爆发产生诸如自杀、犯罪等心理失衡行为。“场域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包含有紧张、移动和缓和的连续表现,紧张—移动—平衡的这种秩序类似于需要—活动—缓和。每次感到需要就会引起紧张状态,有机体也总是为了恢复平衡,解除紧张而活动。”人们的行为只要能够满足他的需要,就会使主体和外界保持平衡,反之,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即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人们为了恢复主体与环境的协调状态,就去采取相关的行动。心理失衡行为就是机体没有处理好主体和外部环境的关系,任由这种失衡状态一直发展下去,最终爆发产生行为。职场中常见的工作消极怠慢、爱给人穿小鞋等心理失衡行为,就是内心的不平衡一直积压,所采取的一些报复性行为。
图1 心理失衡行为发生过程的示意图
可见,职场心理失衡如果得到及时合理的排解与调适,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或心理问题,它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调,是原有心理平衡到新的心理平衡这一循环往复发展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和状态。虽然心理失衡的长期存在必然会给个体带来消极影响,但由于心理失衡是个体心理走向发展的新起点,每一次的心理失衡都会因需要和认知的发展,促使个体心理不断发展,走向成熟。所以,心理失衡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如何正确地调适和处理心理失衡才是关键。
4 职场心理失衡的调适途径
职场中,要调节好自身的心理失衡状态和避免心理失衡行为的发生,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尽量满足需要或避免外在环境的刺激,更要懂得克服自身需要,抵制环境诱惑,通过改变认知、控制情绪、锻炼意志等方式来调适内心活动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一要重视心理平衡。要认识到心理平衡对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平衡心理的人,才能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作为客观真实的认识和评价,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周边的人和事,积极与现实世界保持良好的接触和融入,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有信心,对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能勇于面对,积极进行妥善处理。而心理失衡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逃避现实;看待周围的事物和环境,习惯用自己的认知模式固执地作出认识和评价;碰到困难和问题,喜欢怨天尤人,消极悲观,把问题归咎于社会和命运的不公,以致无法适应现实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了解心理平衡的意义和地位,心理平衡和行为的关系等,注重心理知识的学习,加强自我修炼和调节,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和品质,提升自我心理管理能力,自觉做到在顺境中不忘乎所以,在逆境中不怨天尤人,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要立足自身实际。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对自己认知的不足。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看待自己,就会造成过分地自信或自卑,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失衡认知。因此,每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清醒地认知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懂得如何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激励性,合理的目标能让人产生前行的压力和动力,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但如果目标定得太低,就失去了其激励的作用;定得过高,则会让人产生挫败感,进而打压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产生心理失衡等问题。应立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所在岗位的职责和使命来确立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在具体目标的确立上,不要盲目与人攀比,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性格、气质以及面临的阶段性困难,及时调整目标方向,切实确立较为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个人目标。
三要善于改善认知。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职场中的很多不良情绪,不是来源于我们所遭遇的各种失败和挫折,而是来源于错误的认知和主观的心理偏见,有些人认为,自己干活多、功劳大,理应比其他同事得到更多的回报;有些人认为,自己文凭高、能力强,理应得到重用,一旦实际与自己的主观愿望不符,情绪上就接受不了。要善于换个角度看问题,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或许自己的努力和表现,上级的领导都看在眼里,太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事物的发展有其两面性,要学会通过全面认知、换位思考、逆向思维等方式破除思维定势,对事物进行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四要学会合理宣泄。弗洛伊德认为,压抑不是从根本上处理负面情绪的好方法,要让情绪有适当的宣泄机会。合理宣泄有助于疏导人的内心困扰,释放积压的消极情绪。有研究表明,人在压抑、痛苦、伤心的时候,通过放声大哭、叫喊或向他人倾诉等方式进行宣泄,就会使人的心情舒畅很多。当个体处在心理失衡状态时,可以通过向自己家人、朋友等周边人进行倾诉,在倾诉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理解和认同感,使自己不再处于孤立无助的状态,从而增强自身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可通过听音乐、体育运动、写日记等方式进行自我宣泄,把内心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放松紧绷的神经,消除机体的疲劳感,使自己回归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在遭遇较大困扰或面对一些自身无法调节的失衡状态时,要加以重视,敢于面对,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求助,避免病情的恶化,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
五要懂得克制自己。好的心态是心理健康的前提,要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更要有处事淡然的平常心,克制自己的意志力。对于能力不如自己却混得比自己好的人,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力,善于学人长处、看人短处。看到别人的香车豪宅,要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查找差距,克制欲望的膨胀。认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要善于寻找问题根源,采取合适的方式来解决。当出现不良情绪时,可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回避、转移等方式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蔓延和加重。如盛怒时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发火,发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烦恼时想想开心事;冲动时数数一二三让自己平静下来;通过对事情进行冷处理,选择性遗忘等方式,不断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锻炼自身的心理抗压性,进而提高情绪的管理能力。
[1] 曹杰.行为科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2] 林振海, 陈传峰.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煜民.官员腐败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防范[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 2006.
[4] 刘纪舟.落马贪官的腐败心理[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5] 余玖珍.转型期中国民众的社会心理失衡与引导[D].长沙:中南大学,2003.
[6] 孙昊,成佳林.论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机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 7(2): 62-64.
[7] 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8] 周小韵.论大学生心理失衡的道德调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 2(3): 191-193,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