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兜兰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2017-02-03

现代园艺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叶面开花通风

袁 洋

(南京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18)

兜兰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袁 洋

(南京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18)

从选盆、分株繁殖、基质配制、水肥管理、温湿度管理、光照管理、通风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兜兰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兜兰的引种和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兜兰;分株繁殖;栽培管理

1 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征

1.1 地理分布

兜兰属植物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中心在东南亚、南洋群岛以及太平洋西南的大洋洲岛屿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我国兜兰属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除陈心启等(1997)在《中国兰花全书》记载的原产于我国的18种野生原种外,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又发现了不少原产于我国的野生兜兰的种和变种,目前共计11个种,10个变种[4]。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和南部地区,以云南、广州、广西和贵州分布最为丰富[5]。

1.2 生物学特征

1.2.1 生态特点。国产兜兰属植物大多分布于热带过渡地区,根据其生长基质性质,可分为附生种和地生种2类。国产兜兰一般生长在疏灌丛中或林缘,喜温暖、湿润、通风、排水良好的环境,忌阳光直射,夏季需要较大的昼夜温差,日间怕高温,夜间需凉爽的环境,冬季温度不低于12℃。但有些原生种类,如杏黄兜兰、虎斑兜兰、波瓣兜兰等,一般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在冬季需要冷凉的环境,最好低于1℃或更低,否则不易开花。

1.2.2 生长习性。国产兜兰属植物,根据其生长习性可分为2种生态型:丛生型与散生型[6]。丛生型具有明显的地下走茎,茎尖有吸芽,节间长,红色或淡紫红色,集群丛生生长,多为附生兰。散生型无明显的地下走茎,如有则节间短,单株生或分枝状散生,极少集群生长,多为地生兰。

1.2.3 叶片形态。中国兜兰叶形基本为狭矩圆形或近带形。根据叶上表面有无深浅绿色相间的网格斑,可分为2大类:斑叶类和绿叶类[6]。①斑叶类:叶型为狭矩圆形,根据叶背面有无紫色斑点分为2类。红背叶种类叶背遍布紫色斑点,青背叶种类叶背绿色,至多在基部有紫晕。②绿叶类:叶的上表面绿色,不具网格斑。

2 栽培技术

2.1 繁殖

2.1.1 分株条件。一般兜兰植株栽培2~3年,或新老株在3代以上,或植株日渐生长,茎根已经满盆,抑制正常生长时即要分株;否则有可能导致整丛老化,繁殖率极低甚至不能再发新芽。

2.1.2 分株时间。一般来说,兜兰分株结合换盆进行,最佳时机是在春季新芽长出之前或开花以后较合适,或者在秋季进行。这期间兜兰的新根、新芽未发,茎株也积累了较多的营养,抗病能力强,此时进行分株,既不影响植株开花,又可避免分株操作时误伤兜兰的根和芽,同时也有利于新植株快速恢复生长。一般避免在旺盛生长期和寒冷的休眠期分株或换盆,夏季温度高,易腐烂;冬季温度低,恢复比较慢[7]。

2.1.3 选盆:应根据植株大小采用不同型号的花盆。如硬叶兜兰、杏黄兜兰等,叶较短而植株较小,宜用口径13cm左右的盆栽植;飘带兜兰等植株较大而附生性较强,宜用口径较大而四壁多孔的花盆栽植[8]。

2.1.4 基质准备:兜兰喜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好而富含腐殖质的培养基质,可用泥炭土或腐殖土30%、苔藓20%、细蕨根20%、火烧土或塘泥10%、木屑10%、河沙10%混合配制。

2.1.5 分株前处理:在分株前一段时间要控制水分,让盆中基质适当干燥,使兰根发白变软,既易于脱盆,又能减轻分株与种植过程中对兰根的损伤,以降低恢复时间和提高成活率。

2.1.6 分株。兜兰多用分株法繁殖,并结合换盆进行。先将植株从盆中脱出,用镊子或竹签将根部附着的旧盆土或其他栽培材料去掉,将成株基部根际长出的幼株,用剪刀轻轻剪开,2~3株/丛,切勿损伤新芽或新根。同时剪除部分老根,剪去烂叶[9]。

2.1.7 栽植。依植株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花盆,然后在盆底部1/4处填入碎石、碎瓦片等块状物,以利于排水透气,将分株后的植株栽于盆中,将兰根自然分散于盆内,使根系完全与基质接触,然后装入配制好的基质,轻提兰株使根系直立,盆面覆盖苔藓或蕨根保湿。

2.1.8 浇水。栽植后浇透水,放置在温度稍高、光线较暗的地方。以后需经常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以利于尽早恢复生长,待缓苗15~20d后即可进行常规管理。

2.2 栽培管理

2.2.1 水肥管理。兜兰没有假鳞茎,抗干旱能力较差,生长季节除每日浇水以保持盆土湿润外,还需向叶面喷水,并向花盆周围地面洒水3~5次,以增加空气湿度。如果空气过分干燥则易引起叶片变黄皱缩,影响花芽分化进而影响开花,开花以后,可适当控水。如果叶片出现腐烂现象则应立即停止浇水,并加强通风,以缓解腐烂恶化。冬季应适当控水,因为此时植株多处于休眠状态,水分过多不利于花芽分化。兜兰一般需肥量较少,施肥浓度不宜过高,缓效肥容易引起烂根,故一般不施缓效肥。生长期间每月施2~3次腐熟的稀薄饼肥水即可,化肥可与有机肥液交替使用,并适当提高磷、钾肥的比例,一般使用浓度为0.1%~0.3%。有机肥不能施到叶面上,否则易引起叶面腐烂,高温时勿施肥,否则容易产生茎腐病。

2.2.2 光照管理。兜兰喜弱光,光照不宜过强或过弱,光照过强,植株生长迟缓,花期缩短,花色、叶色变淡甚至出现日灼伤现象;光照过弱,则开花较少或者不开花。温室栽培,在种植初期应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否则植株难以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植株进入正常生长期时应提高光照强度,此时光照应控制在10000~12000Lx,花期时光照强度应相对提高。春秋季应遮光30%~50%,夏季遮光70%~80%,冬季遮光30%或者不遮光。

2.2.3 温湿度管理。兜兰对温度的要求依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叶片小、叶色丰富的种类需要的越冬温度较高,叶片大、叶色纯绿的种类需要的越冬温度较低。一般越冬温度可保持在10~18℃,若温度低于10℃,则叶片暗淡枯萎,花芽生长缓慢或不分化,严重时会出现冻害或死亡;若温度超过20℃,则会因为营养生长过盛而抑制生殖生长,最终导致花芽不分化或花芽虽分化而不开花。兜兰生长适温为18~30℃,夏季温度比较高,空气比较干燥,应适时向叶面和盆周围及地面洒水,提高空气湿度,以补充新根吸水不足,空气湿度以75%~85%为宜。

2.2.4 通风管理。保证供水的同时要注意通风透气,这对兜兰的生长极为重要,兜兰原生长在林中,空气清新,棚内养植,特别是高温多湿的夏季,通风不良,极易出现软腐病,发现这种现象,应立即停止叶面洒水,开窗透气,加强通风。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为细菌性软腐病,表现为幼叶和嫩芽逐渐变黑而枯萎而死亡,严重时整株死亡。此时应立即停止叶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温度,并用多菌灵500~600倍液灌根和喷洒叶面,每2天进行1次。疫病可用50%代森锰锌800~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兜兰萎蔫病可用65%代森锰锌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进行防治;在冬春之间易发生锈病,可用4%硫磺胶悬剂400~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防治。

3.2 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介壳虫、蚜虫、粉虱等。介壳虫可用风油精600倍液或蚧杀特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杀;蚜虫可用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杀;粉虱可用25%扑虱灵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或10%吡虫啉4000~5000倍液喷杀。

(收稿:2017-03-20)

[1]BRAEM G,CHI RON G.Paphiopedilum[M].Paris:Tropicalia.1988.

[2]CRIBB P J.The Genus Paphiopedilum[M].Kota Kinabalu: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Borneo),1998.

[3]罗毅波,贾建生,王春玲.初论中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策略及其潜在资源优势[J].濒危物种科学通讯,2005,4(2):11-20.

[4]陈心启,吉占和.中国兰花全书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255-256.

[5]沈德祖.广东省兜兰属的种类分布与栽培 [J].广东园林,1994,4:10-11.

[6]王英强.中国兜兰属野生花卉资源 [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3(1):45-49.

[7]陈宇勒.洋兰赏培必备图解[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7.

[8]邓庆城,韦美芬.兜兰的栽培管理[J].西南园艺,2002,30(3):41.

[9]黄侃,彭国民.兜兰栽培[J].安徽林业,2002,5:23.

猜你喜欢

叶面开花通风
煤矿通风不良的危害以及通风安全检查项目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
浅谈民用建筑通风空调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一棵开花的树》
雨开花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矿井通风方法及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策略探析
缓控释肥料结合叶面喷施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宝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