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华县发展林下经济模式及效益分析

2017-02-03卢亚丽宋新建王三营

现代园艺 2017年17期
关键词:西华县林业经济

卢亚丽,宋新建,王三营

(河南省西华县林业局 466600)

西华县发展林下经济模式及效益分析

卢亚丽,宋新建,王三营

(河南省西华县林业局 466600)

简述了西华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目前发展主要模式,指出西华县林下经济存在的发展规模小、品种单一、管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相关对策。

林下经济;现状;模式;问题;对策

林下经济是绿色经济、特色经济、立体经济。发展林下经济,既符合绿色发展的方向和社会消费的取向,又避免了产品趋同,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还可以进行长中短有机结合、上中下综合开发、农林牧复合经营,实现国土空间开发的优化和高效利用。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以巩固林改成果,还可以促进绿色增长、促进以人为本的绿色城镇建设、促进农民收入倍增。

发展林下经济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经营模式灵活、产品种类多、市场空间大等特点,是充分利用林荫之下的土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带来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长短互补、以短养长、协调发展的综合效应,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应的有机统一。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兴林富民的必由之路,势在必行。倡导发展林下经济,把林地变为农民的“摇钱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 发展现状

西华县位于豫东南,黄泛区腹心,隶属于周口市,全辖21个乡镇、办事处和国有西华林场、园艺场、县农场各1个,434个行政村,总人口91.5万人,耕地7.33万hm2,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近几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的实施,西华县林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县有林地面积1.71万hm2,林木绿化率23.6%,活立木蓄积量195.2万m3,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有近0.67万hm2,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6.3亿元,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经济林发展先进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等荣誉称号。县委、县政府以兴林富民为目标,按照“多层布局、立体发展,以短养长、结构互补”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有了飞速发展,努力打造林下经济产业区,目前全县发展林下经济0.68万hm2,从业人数达到7.16万人,年林下经济发展产值近亿元,西华县的林业资源优势已成为各项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2 发展模式

2.1 林菌模式

利用杨树片林,在林下建立大棚设施,种植黑木耳、双孢菇、鸡腿菇等食用菌。林下种植食用菌已成为聂堆镇滩上、西夏大丁张等村的主导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现有食用菌大棚780多座,其中标准示范棚260座。种植木耳860万袋,收入1200万元,靠食用菌种植人均增收7800多元,目前全村65%以上的农户种植食用菌,30%以上的农户常年保持4万袋以上,年收入4万多元。并辐射带动全县发展林下种植木耳1.3亿袋,创社会效益1.5亿元。

2.2 林菜模式

在林下种植常规或反季节蔬菜,实现一果三菜。全县以田口乡、大王庄乡、红花镇为主发展林菜0.1万hm2,667m2均增收 3000 元。

2.3 林禽模式

全县发展林下养殖0.03万hm2,在林下圈养鸡鸭鹅牛羊等20万只,667m2均增收2500元。

2.4 林经间作模式

在成片新植速生丰产林林下种植矮杆经济作物,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收入。田口、聂堆、东夏等乡镇在新植的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内大力发展豌豆、蔬菜、土豆、西瓜等经济作物,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每年发展林经种植1533.33hm2,667m2均增收2700元。

2.5 林粮间作模式

田口乡、红花镇、聂堆镇等农林间作区乡镇,有农林间作0.14万hm2,春季种小麦,秋季种花生,林业资源平均667m2收入1400元,小麦平均产量350kg/667m2,收入 800元,秋季花生 667m2产量175kg,收入700元,667m2均年收入2900多元。

2.6 生态旅游模式

西华县黄桥乡连片发展桃树666.67hm2,成为闻名遐迩的桃园之乡。每逢阳春三月颍河两岸桃花盛开,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粉红的桃花,相映成趣,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人间仙境,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连续举办了十二届桃花节,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700万多人,提升了西华知名度。

3 存在问题

3.1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一些经营户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甚至市场零售,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

3.2 管理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

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大多采用原来传统的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高,新技术知识更新慢,致使成本增高,产生效益降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遇到市场价格波动时,农户很难适应。

3.3 资金不足

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较高,但真正想发展壮大,上规模、上档次,后续资金跟不上,林业方面的贴息贷款、小额补贴等资金很少,在发展新模式、发展深加工、做大产业链条方面受到限制。

3.4 深加工缺乏

目前西华县发展的林下产业多以种植、养殖为主,只是培育产品,缺乏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没有做大拉长。

4 发展对策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集中优势、注重效益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林业资源优势相结合,与土地整改区划相结合,与技术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农民生产方式相结合,多层次、多方位地深度发掘路线经济的内在潜力。按照近期与远景的发展目标,努力探索和推广适合本地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发展,分类指导,切实提高西华县路线经济的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2 要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鼓励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大力投资发展林下经济,允许林下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林业资产,以租赁、承包、转让、合作、合资等形式进入市场合理流转,拓宽林下经济融资渠道,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3 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通过积极减免、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技术咨询等形式联动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对各类基地、种植养殖大户的前期投资力度,重点向各类林下龙头企业、成规模发展的乡镇基地倾斜,提高资金的扶持效果和使用回报效益。对林下种植养殖户根据信用等级,减免相关程序,快速发放小额贷款,以解决其短期缺乏资金的困惑。

4.4 多角度强化科技服务

加强与国家和省级农林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引进应用推广林下种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组织专家集中授课,利用远程教育网、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大力培育农民技术骨干,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成为千家万户发展林下经济的领头羊。

4.5 抓住特色、树立品牌

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牌,大力推进林下经济产品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4.6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积极引导群众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经济人队伍,积极培育林下经济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加强市场研究,使群众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规避市场风险,促进全县林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4.7 建立专业化的营销网络

利用报纸、电视、新闻网络等媒体进行产品的宣传,为其提供详实的市场信息、新产品的发展方向、新市场的发展导向,做好销售渠道建设,建立诚信的营销队伍,构建专业化的营销网络。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发展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帮助群众与大中型企业签定购销协议,配备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最终建成专业化的营销模式,使西华县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当前西华林下经济的兴起,进一步加快了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转变,形成多维立体产业经济结构,它比单一经营能更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复种指数的提高相当于使有限的林地资源“扩宽拉长”,提高综合效益,进而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并且林下经济系统可利用农、林业各自优势,达到取长补短、增产增值、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等综合效果,这正是现代全人类所追求和倡导的。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民生为总任务,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努力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努力服务民生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收稿:2017-03-16)

[1]李洪飞.刘朝霞.发展林下经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11

[2]王洪波,孙震.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路[J].防护林科技,2009

[3]闫榜泽,牛文梅,方军超.灵宝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

卢亚丽,女,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宋新建,男,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种苗培育推广工作;王三营,男,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病虫害防治、监测及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西华县林业经济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西华县
以河南省西华县为例谈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种粮收入的影响
land produces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