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2017-02-03毛源才
毛源才
(广东省湛江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广东 湛江 524094)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毛源才
(广东省湛江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广东 湛江 524094)
哺乳仔猪饲养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断奶窝重,但是这个阶段是最难饲养的阶段,仔猪从母体寄生到独立生活,需要一段过渡时期逐渐适应外界的环境,同时仔猪自身发育也不成熟,对外界的抵抗力较低,因而这阶段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出生后第1周死亡率最高,约占仔猪死亡总数的60%,大多是因为冻、压、下痢而死。
1 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特点
仔猪出生以后生长发育特别快,出生后10 d就为初生体重的2倍多,仔猪的物质代谢相当旺盛。初生仔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较少,没有经历过四季冷热的锻炼,对外界温度非常敏感,温度的调节能力差,尤其是不抗寒,怕冷。初生仔猪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机能较差,尤其是20日龄以前的哺乳仔猪,主要靠小肠的肠液和胰液来消化营养物质。仔猪3周龄左右才开始产生自体免疫抗体,非常容易得病,尤其是消化道疾病患病率较高。
2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2.1 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预防仔猪发病,首先要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生产出身体健壮的仔猪。妊娠母猪的营养要全面,尤其是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较快,要适当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安排合理的运动时间,增强母猪的体质。母猪分娩过程要做好消毒和助产措施,以免感染病菌诱发疾病。哺乳期要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给予充足的饮水,特别要注意饲料中钙、磷、铁、铜等矿物质的添加量,注意保护母猪乳房,防止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
2.2 加强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2.2.1 做好防寒保温措施。初生仔猪对温度比较敏感,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做好防寒保温措施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仔猪1周龄的时候适宜的温度为28℃~32℃,4周龄的时候为22℃~24℃,2月龄的时候为18℃~20℃。如果饲养过程中不能达到这个温度范围,仔猪体温就会下降,诱发疾病。在育仔室可以安装红外线灯泡、仔猪保温板或者安装地暖来提高室内温度。同时生产中尽量避开寒冷季节产仔,最好安排在2~3月或者8~9月。仔猪出生以后要尽快的擦干身上的黏液,防止散热。产房内要保持干燥卫生,防止潮湿,防止贼风的侵袭。
2.2.2 防止母猪压踩仔猪。产房温度过低,仔猪和母猪相互拥挤,母猪活动的时候很容易压踩仔猪;母猪采食或者排便后回圈舍也容易压踩仔猪,因而,在母猪产后5 d内要有专人24 h看管,一旦出现压踩仔猪的情况,要赶紧把仔猪救出。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安装母猪限位架,或者专设护仔间,安装护仔栏等,减少母猪挤、压仔猪的情况。同时要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母猪烦躁不安,减少压踩机会。
2.2.3 及时吃上初乳,固定好乳头。及早吃上初乳对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促使其正常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乳中不仅含有仔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大量的抗体、磷脂、酶等,有抗坏血症与肠道疾病的作用,还含有镁盐,可以促使胎粪的排出。尽量让仔猪在出生后1 h吃上初乳。仔猪出生后要人工辅助固定好乳头,防止仔猪之间发生“争夺战”,防止咬伤乳头,影响母猪泌乳和哺乳。
2.2.4 及时补料。仔猪出生后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健全,要及时训练仔猪吃料,刺激消化系统的发育,同时也满足仔猪自身生长发育的需求。一般在仔猪出生1周左右就开始补料,到了20日龄的时候就能够完全自由采食了。刚开始补料的时候,要对仔猪进行调教,训练其吃料,可以用湿拌料也可以用煮熟的黄豆、破碎玉米、破碎的甘薯干等混合料来做诱食。补料期间,饲料一定要清洁、新鲜,不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饲喂要少喂勤添,以防仔猪饥饱不均。饲料更换的时候,要循序渐进,逐渐过渡,不要对仔猪产生应激。要经常观察仔猪排粪便情况,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2.2.5 疾病预防。哺乳仔猪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很容易感染疾病,比较常见的有仔猪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仔猪营养性贫血、仔猪白肌病等,做好疾病的预防对仔猪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为了预防仔猪贫血和仔猪白肌病,可以在仔猪出生后3 d内注射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剂量按照说明来定。也可以用0.25%的硫酸亚铁和0.1%硫酸铜溶液抹在母猪的乳房上,让仔猪舔食。为了预防仔猪红白痢的发生,在母猪产前半月注射大肠杆菌四联苗,同时也要严格按照防疫程序做好仔猪猪瘟、猪丹毒、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疫病的预防免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