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管理的措施研究
2017-02-03丛吉伟
丛吉伟
(河北省滦平县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站 河北 滦平 068250)
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管理的措施研究
丛吉伟
(河北省滦平县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站 河北 滦平 068250)
林木种苗是林木遗传基因的承载体,是繁衍森林资源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如今建设生态环境的背景下,管控好林木种苗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在林木种苗管理方式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林木种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最佳的解决方式。
林木种苗;质量管理;措施研究
1 林木种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生态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视,为了实现未来林木产业的持续发展,在林业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在林木种苗质量管理过程中,因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仍存在诸多问题。
1.1 专业林木种苗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如今林木种苗管理的责任大多都落在了林业工作站、技术推广站、森林防护站等部门,虽然在具体的工作流程中也明确了各单位管理种苗的职责与义务,并配备了专业的林木种苗管理者,但是林业技术推广、种苗病虫害防治、造林护林等工作还是无法落实到实处,无形中降低了林木种苗管理。
1.2 检测种苗的相关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大多数地区都不具备专门检验林木种苗的有效机构,大多都是通过管理种苗的执行者兼任检测种苗质量的职责,同时检测所需的设备相对比较滞后、检测技术也比较落后,最终形成了检测质量的人员不仅要兼任球员还要兼任裁判,根本就无法落实检验种苗方面的权威性、独立性、公正性,在此基础下,难以确保种苗管理的质量。
1.3 林木种苗管理专业人员严重缺失。我国的规范要求,生产种苗的单位必须配有相应的技术管理、档案管理、质量检查等岗位,以便对林木种苗生产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然而,许多种苗生产单位并未将这一要求落实,多是技术人员兼任多个职位,而技术人员对于种苗管理专业知识的缺失,最终致使林木种苗质量管理难以高效完成。
2 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管理林木种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难以改善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建议通过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来促进林木种苗管理质量的有效提高。
2.1 严格实施检验制度。虽然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不具备独立的检验林木种苗的有关机构,但是可在林业部门内部制定严格的检验制度。例如,每年招募种苗质量专业管理人员,在春季造林之前检查种苗的质量,严格禁止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种苗。生产种苗企业在出售苗木时,必须要提前检验种苗的质量,确保出售的种苗生长良好、地径粗壮,对于根部出现生长不良状况的苗木坚决不予应用,以此来确保苗木进入市场之后的质量合格率。在日常种苗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将管理的具体情况与管理实践经验进行结合,并制定出最佳的检验质量标准,同时还要提高质量标准的可操作性。总体来讲,要想保障林业种苗的质量,必须具备严格有效的质量检测制度。
2.2 强化管理生产种苗的全过程。首先是严格控制好种源。将树苗采种工作提升至法律的高度,主要采集珍稀树种,并且还要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采种工作。所采集的树种必须要填写详细的登记卡,其中包含采种地区、树种类型、数量、专家鉴定的编号、监督人员的签名等方面,以此来确保林木在出售时以及再造林中可以明确的进行记录,从根源上保障林木种苗的质量。其次,搞好林木良种的繁育与选育工作。最后,提高采集林木种子、加工等管理的规范程度。采种的过程也要进行专门监督,并且要搞好登记,标明采集种量、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苗木在种植之前还要进行相应的发芽试验以及抽样检验,利用标签制度加以管理,以便更加有效的保证林木种苗质量。
2.3 强化技术创新,推广使用新技术。按照当地开发建设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林木种苗的培育,搞好选种、引种、改善培育等工作。引种过程需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基础准则来逐渐提高种苗的使用程度。强化现有技术成果的转型、推广,选取一批高效的林木种植管理研究成果,将其归入当前林木种苗工程的建设中,以提高林木良种使用效率。
在如今生态环境日渐恶劣的状况下,林木生产作为建设生态环境与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管理林木种苗的质量不但能增长单位林地的生产力,还能有效的提高造林质量,业界的各相关单位必须逐渐提高林木质量管理意识,强化监管林木种苗的质量,提高造林质量,以此来保障我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山西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措施得力 [J].中国林业,2004(4):45~46.
[2]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管理的意见[J].河北林业,201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