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树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2017-02-03郭强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针叶油松松树

郭强

(河南省许昌市园林绿化管理处 河南 许昌 461000)

松树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郭强

(河南省许昌市园林绿化管理处 河南 许昌 461000)

1 松苗立枯病

1.1 发生和危害情况。全国各地的针叶树苗圃都普遍发生。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又称幼苗猝倒病,是苗圃中的一大病害,严重时可导致幼苗全部死亡,造成苗圃减产。受害树种很多,主要危害松、杉类针叶树幼苗,有些阔叶树幼苗也能受害。因此,在培育油松、落叶松幼苗时,必须做好防治猝倒病的工作。

1.2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从播种到幼苗出土及苗木木质化前后均可发病,尤以幼苗出土至木质化前发病为重,并表现出不同症状。病菌侵染种子或幼芽,使种子、芽的组织腐烂,在地面表现出缺苗、断垄;病菌侵染刚出土的幼苗,尤其是在苗木过密的情况下易被侵染,幼茎腐烂;病菌侵染木质化前的苗木,病菌自根颈处侵入,使根颈处腐烂变黑,苗木倒伏;病菌侵入木质化后的苗木,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部腐烂,苗木直立枯死,但不倒伏。

1.3 防治方法

1.3.1 苗圃地的选择。最好选择山地和新开垦地育苗,切忌选在地势低洼、积水、排灌不便和土壤黏重的土地;避免在前茬种过棉花、薯类、瓜类、蔬菜作物的土地上建圃。发病严重的苗床应进行轮作,与针叶树苗轮作的树种有板栗、栎类、杨、合欢、皂荚等。

1.3.2 土壤及种子处理。每亩用黑矾(硫酸亚铁)1.5~2 kg,粉碎后均匀撒在苗床上,再耙入表层土中。播种前,也可用敌克松、托布津等农药进行拌种,一般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5%。如用药土法,则种子不需要处理。

1.3.3 喷药防治。幼苗发病后要及时施药防治。在雨天,可用敌克松药土施在苗木根颈部,每平方米施药2~4 g;在晴天,可用70%敌克松1∶500倍药液喷射苗木根颈部,喷药后随即以清水喷洗苗木,防止发生药害。若发现茎叶腐烂,可用波尔多液1∶1∶100~200倍液喷射苗木,10~15 d后再喷1次。

1.3.4 加强苗期综合管理。立枯病防治重点必须放在播种以前的预防措施上,否则一旦发病,来不及采取措施苗木就会大量死亡。因此,应加强圃地管理,做好苗木和土壤消毒。

2 油松烂皮病

2.1 发生和危害。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陕西、江苏、四川等省均有发生,该病是一种闻名于世界的幼林病害。北京市西山林场在连续干旱2~3年后(1982~1983年),油松、华山松因该病而引起大面积松林枯死。此病主要危害树枝、主干,而后引起针叶黄绿、灰绿至红褐色。在病枝上可见到许多黑色小突起,致使整株松树枯死。如山东泰山也曾发生此病,并导致成片油松林枯死。

2.2 发病特点。此病为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菌为一种弱寄生菌,是在松树遭连年干旱和长势衰弱情况下侵入的,以菌丝在皮内过冬,第2年3月份开始发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死枝干皮层内越冬。空气湿度大时,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角。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侵染以分生孢子占优势。该病原菌为弱寄生菌,主要危害油松弱枝、干,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赤松比油松抗病。

2.3 防治方法。加强林内抚育管理,合理整枝间伐,增强树势;及时清除死树,伐除病、枯枝条,就地烧毁,消灭病菌来源;防治松大蚜;药剂防治可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2°Be的石硫合剂喷干预防,还可兼治害虫。

3 松针锈病

3.1 发生和危害。全国从南到北均有分布,是松类针叶上发生普遍的一种病害。树种除油松外,还危害华山松、马尾松、黑松、火炬松、赤松等。感病针叶最初出现黄色段斑,最后枯黄脱落。北京地区的油松多发生在15年生左右的松树上。山东的赤松以2~5年生幼树受害最重。该病主要危害幼林。

3.2 发病特点。5、6月份自受侵松树的针叶上长出锈孢子器,锈孢子侵染转主寄主(尚未查清),并在其上形成夏孢子堆及冬孢子堆,冬孢子萌发后形成担子孢子侵染松树针叶,以菌丝状态越冬,第2年春产生锈孢子器。

3.3 防治方法。尽可能地消灭中间寄主,减少危害;早春喷洒1%的波尔多液,喷洒0.3°~0.5°Be的石灰硫磺合剂或敌锈钠200倍液均有效果。

4 松落针病

4.1 发生和危害。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省均有发生,是世界性松类常见病害之一。从幼树到大树皆可发病,以幼树及中龄林受害较重。松树受害后,针叶提前脱落、影响生长。此病多侵染2年生针叶,1年生针叶也有受害。初期针叶的颜色由暗绿变为灰绿,后变为红褐色而脱落,严重病株的2年生针叶几乎落尽,树冠稀疏,当年生针叶短小,频于死亡。

4.2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病落针叶上过冬,第2年3、4月间形成子囊盘,4、5月子囊孢子陆续成熟,并借气流传播。病菌由针叶气孔侵入,经2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出现明显的症状。该病的发生与树木生长状况有关,林相破坏、林地干旱、土壤瘠薄、遭病虫危害和管理不良等都可促进病害的发生。

4.3 防治方法。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对人工林,在子囊孢子飞散前要清除病叶,以减少侵染来源;做好测报工作,在子囊孢子成熟飞散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70%可湿性什来特400~800倍液、70%可湿性菲镁铁1 000~1 600倍液。郁闭幼林,可施放621烟剂。

[1]吴友三,高雅,顾嗣芳,等.松苗立枯病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63(04):399~408.

[2]江苏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植物病害诊断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8.

[3]刘正南,郑淑芳,邵玉华.东北树木病害菌类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4]张素敏,刘春雨,徐少锋.园林植物病害发生与防治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

[5]伊建平,贺杰,单长卷.常见植物病害防治原理与诊治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针叶油松松树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更 正
风雨海棠
松树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松树
今年1季度德国针叶材出口量增长7%
加拿大针叶锯材继续以美国南部为中心
油松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