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林病害的营林防治技术
2017-02-03刘永胜杨伟涛
刘永胜杨伟涛
(1河南省国有西华林场 河南 许昌 466600;2夏邑县林业局 河南 夏邑 476400)
浅析经济林病害的营林防治技术
刘永胜1杨伟涛2
(1河南省国有西华林场 河南 许昌 466600;2夏邑县林业局 河南 夏邑 476400)
本文从加强苗木检疫、选育抗病良种、培育壮苗、适地适树、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通过提高营林技术防治经济林病害的措施。
经济林;营林措施;病害防治
1 加强种子和苗木检疫
对种子、苗木进行检疫是防治林木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在引进苗木和栽植时要严格检查,否则,将会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对苗木做好检疫工作是预防林木病害流行的首要任务。如果发现检疫对象时,应按以下原则处理:被检物所带的病原物如经过消毒处理后可以完全消灭时,可在港口或停留地点进行消毒,然后才准进口,否则应就地消毁。
2 选育良种
经济林蕴藏着大量的抗病树种、品种及单株,可为选育抗病品种提供丰富的原材料。事实证明,当一个抗病品种选育成功后,对那种无可靠措施防治的毁灭性病害就能从根本上得一解决,从而节省了用于化学防治方面的人力、物力。如用千年桐作砧木,三年桐作接穗嫁接的油桐树抗枯萎病。选育良种的方法与一般育种方法大体相同,经济林的抗病育种可通过引种、选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变育种等方法进行。生产上多为选种,因为经济林的同一树种都有许多品种,这些品种的抗病性都有显著差异,从现成的这种本地品种中选择抗病的品种,应用于生产中,这是比较简单、经济、安全可靠的做法。
3 培育壮苗
经济林苗木病害,如立枯病、茎腐病、菌核性根腐病及许多苗木的叶部病害,都和苗圃地位置不当、前作是感病植物、土壤黏重、排水不良、苗木过密、管理粗放等有密切关系。因此,选择苗圃地时除要注意土壤质地、苗圃位置和排水灌溉条件外,还要考虑土壤中病原物的积累问题。一般长期栽培蔬菜及感病植物连作地积累的病原物较多,不宜用来育苗。否则,土壤就要彻底消毒。最好以新开荒地育苗为最安全。或者采用轮作。
苗圃地积水、苗木过密等条件会提高苗床湿度,有利于炭疽病、软腐病、灰霉病、锈病、根腐病等发生。因此,苗圃地应适时注意排溉,苗木过密时要及时间苗或适当剪叶,使苗木通风透光,可减轻病情。天气干旱、地表温度高、苗木易发生灼伤,招致茎腐病的发生。因此,采取灌水、搭荫棚、行间盖草等措施就能防止本病的蔓延。总之,选择适宜的苗圃地,加强苗木管理,培育健壮苗木,许多苗木病害就能避免发生或者能防止其蔓延。
4 适地适树
经济林栽培贯彻适地适树,就是要合理利用气候、土壤、树种等自然资源,使栽培的树种或品种要适合该地区自然条件和林地立地类型,把树种选择和林地选择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这才能满足栽培树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要求,使林木生长发育正常,抗病力强。
由于不按规律,盲目引种造成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导致病害流行的事例很多。如:一些地方造林时不认真贯彻适地适树,病害发生严重;在丘陵地区栽培漆树,由于林地条件差,导致根腐病大发生。许昌某单位曾试图引种油橄榄,因立地条件不适应,导致病害发生严重,生长不良而失败。贯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造林地区群众历来的经营习惯、营林技术水平,林木病害发生情况,以及现用栽培树种的抗病能力及地理起源。这样,树种不仅有适合的立地条件,而且还能得到科学管理,使病害不发生或少发生。
5 营造混交林
在育苗时选择无病虫害、长势良好和枝干健壮的树苗,保证苗木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林业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对树种进行采选,挑选出优质苗木进行栽培,同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经济林木的根腐病、青枯病、枯萎病有时在苗期就已感病。如果将带病苗木用来造林,就将病原物带入造林地,势必使幼林或成林感染同类病害。林木根病可通过病根和健根接触而传播,故营造混交林有隔离的作用。在进行人工造林时,不要营造单一的人工纯林,要通过营造混交林来抑制病原物危害。其原因是混交林的林分结构比人工纯林复杂的多,是多种不同种类的林木混合而成的,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有利于林木生长。通过生态系统循环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原物的寄生,对预防和控制林木病害的流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混交林的土壤肥力相对较高,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平衡,从而保障混交林植被的正常生长。
6 加强抚育管理
完善林地的生长环境,必须定期对林地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工作,促进苗木的正常生长,提高其对病原体的免疫力,减少流行病害的发生率。结合林地铲除杂草、林地翻耕、土壤改良、施肥、浇水、林木修枝整形、清除病株残体和更新历史病株等措施,增加树体抗病力,及时消灭或减少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的病菌来源;消毁病枝枯枝,深埋病果病叶,刮除老树皮,树干涂白等,对病害防治有很好的作用,因为经济林许多枝、叶、果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在落下的病叶、果或树上的病部或树盘下表土内进行越冬,翌年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当林木成林后,要根据不同树种间的生物学特点,针对其特性采取相应的营林措施。建园时合理栽植密度,或成林后酌情进行透光伐和卫生伐等工作,保证每棵树木都能享受足够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其生态系统的形成,控制病原体的寄生,减少病害流行。
[1]中南林学院.经济林病理学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8.
[2]贺昌彩.论森林病害流行和营林措施的关系 [J].绿色科技,2016(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