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威市凉州区“三沼”进棚新模式探索

2017-02-03窦学亮

甘肃农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凉州区沼渣沼气池

■窦学亮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双城镇人民政府,甘肃 武威 733000)

武威市凉州区“三沼”进棚新模式探索

■窦学亮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双城镇人民政府,甘肃 武威 733000)

武威市凉州区大胆探索,结合畜禽养殖量大、温室大棚多的优势,充分利用“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的增温、补光、增肥等作用,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凉州区“三沼”进棚新模式的调查,分析了“三沼”进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三沼”;模式;探索

“三沼”是农作物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代谢而产生沼气、沼液、沼渣。沼气不但可为日光温室增温补光,还可替代薪柴、秸秆、液化石油气、电等作为家庭生活生产用能;沼液沼渣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酸、氮、磷、钾等营养成份,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和养料,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凉州区充分利用“三沼”的增温、补光、增肥等作用,以沼气为纽带,将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和温室大棚种植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在温室大棚内配套建设沼气池,开展了“三沼进棚”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区建设日光温室沼气池2500多套,日光温室“三沼”综合利用示范推广面积达5000多亩,改变了农村用能结构,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促进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一)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发展理念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难度加大、效益发挥不佳、使用率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加快农村户用沼气推广,结合凉州区日光温室提质增效工作,打破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传统生活用能范畴,推动农村沼气建设向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转变,大胆提出了在日光温室内建设沼气池的思路,通过“三沼进棚”,将设施养殖、沼气生产、日光温室种植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畜-沼-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推进沼气产业、设施养殖业与日光温室种植业的互动发展。

(二)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自2007年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以来,凉州区日光温室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区建成日光温室10万亩。如何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地挖掘增收潜力,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是加快日光温室无公害绿色瓜菜生产的有效途径。通过召开会议、走村入户、座谈交流、算帐对比等方式,大力宣传户用沼气池在日光温室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农户参与“三沼进棚”建设模式推广的积极性。同时,邀请成都泓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沼气池的安装和使用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加强农户“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沼气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效果。共计举办培训班120期,培养技工15名,培训农民3800人(次)。[1]

(三)抓好试验示范,引导带动发展。

一是在羊下坝镇五沟、中坝镇花寨等日光温室示范园区,选择温室设施装备配套、生产管理水平高的日光温室种植户2500户,进行“沼气进棚”试点示范,加快农村沼气新模式、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率先在中坝镇花寨村日光温室示范园区建设沼气池50套,为农户配套了简易抽渣器、沼气增温灯、沼液储存桶、沼气储气袋等材料和设备,开展“三沼”综合利用。二是确定了《日光温室利用沼气灯增温效果试验》、《日光温室番茄沼渣利用技术实验》等5个“三沼”综合利用实验课题,购置了沼气计量表、沼气灯、沼气保温灯、自动温度记录仪、二氧化碳含量测量计等试验仪器和设备,开展沼气杀虫、增温、补光、增肥等试验,积极探索沼气池在日光温室生产中的提质增效作用。如中坝花寨村贾文斌,一座90m长的温室,种植一大茬辣椒,通过“三沼”综合利用,辣椒产量达到6600kg,收入达到4万元,与种植同等作物的农户相比,减少化肥支出1600元,增收8000元。

(四)创新运行机制,巩固建设成果

健全完善区农村能源建设服务中心和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管理办法和制度,积极开展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沼气建设、运营、服务,推广全托式和监管一条龙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成立了武威市凉州区朝焰农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区域服务站4个,村级沼气服务网点70处,形成了以区级服务中心为龙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区域服务站为骨干,乡村级服务人员为主体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实行集中管理、分片服务的模式,全面提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水平。

(五)注重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效益

围绕沼气杀虫、增温、补光、增肥作用,日光温室中大力推广商品化沼气池建设技术、沼气灯增温补光技术、沼气补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沼液喷施技术、沼渣利用技术等,提高冬季日光温室棚内温度、补充二氧化碳气肥、提供优质有机肥、防治病虫害,进一步促进瓜菜的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通过“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有效防止减轻了冬季低温冻害,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改良了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提升了瓜菜的品质和产量,提高了日光温室的生产效益。经测算,日光温室在冬季点燃沼气保温灯1h,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可增加300ppm左右,棚温平均增加2℃左右;沼肥较农家肥肥效提高20%。日光温室蔬菜亩产量平均提高15%,亩效益平均提高5000元以上。[2]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对“三沼进棚”缺乏了解,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户对沼气的认识仅限于解决点灯做饭,而对沼液、沼渣的使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的综合效益缺乏认识。

(二)管理服务滞后

由于技术人员有限,乡村技术服务网点疏少,沼气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管护人员普遍存在技术培训不到位、收入无保障、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后续管理服务工作难以到位。

(三)综合利用率低

沼渣、沼液不能充分利用,沼气的综合效益发挥不全面,部分农户不能将沼气与家庭种养业结合起来,综合效益不明显。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典型示范、效益引导,广泛宣传发展沼气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可以避免滥用、浪费资源的现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普及沼气日常管理和维护知识,提高群众发展沼气建设的积极性。

(二)科学统筹规划

编制完善农村能源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户用沼气建设,大力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有效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立区域性农村沼气服务组织,建立物业化管理服务体系。适时开展沼气工程设计、施工、维修、技术指导、业务咨询培训及“三沼”利用等服务,建立规范、快捷、高效地服务运行机制。

(三)典型示范带动

坚持“示范带动、建点成片、逐步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选择畜牧养殖发展好、具备发展沼气条件的农村和农户,向集约化、规模化大户养殖转变的趋势和现实出发,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大户建沼、集中供气、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和新模式,高标准建设沼气示范村和示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农民群众从成功实例中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加强综合利用

积极探索“畜—沼—菜”、“畜—沼—果”等生态循环模式,扩大沼气利用范围,努力提高“三沼”综合效益。通过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形成沼气产业化发展格局,使沼气建设从单纯解决生活用能向综合利用开发、发挥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方向转变。

(五)强化政策扶持

按照产业化发展,物业化管理的要求,设立农村沼气发展专项资金,对重点示范村(户)、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补贴,创建农村能源服务中心,负责全区已建成的服务网点设备、人员的管理工作和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并充分发挥农村能源服务中心的作用,向乡镇、村延伸服务网络,确保已建沼气用户的正常使用。

[1]尤荔红.“三沼”综合利用的模式及效益[J].能源与环境,2005,(3):93-94.

[2]张强.甘谷县“三沼”综合利用成效显著[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23):55-56.

(编辑:王骏杰)

窦学亮,19 83年生,女,甘肃武威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监管检测工作。

猜你喜欢

凉州区沼渣沼气池
湿垃圾沼渣对草本植物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干式厌氧消化沼渣管理的研究进展综述
陈宗诚作品
张文作品
沼渣在葡萄园施用肥效试验初报
沼渣沼液在韭菜上的使用技术
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西山区沼气池建设现状调查
过了冬的沼气池如何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