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旺季鱼病综合防治对策 浅谈
2017-02-03王文彬
王文彬
生长旺季鱼病综合防治对策 浅谈
王文彬
5至9月是鱼类生长的旺季,此期间水温适宜,饵肥充足,鱼类摄食旺盛,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但是,此期间气温偏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水体水质变化无常,导致鱼病偏多,安全隐患较大,直接影响着当年的养殖生产。
一、生长旺季鱼病偏多的原因
1.养殖密度大。此季节因水温高,水体可控程度差,如果放养密度过大,病害发生的机率相应会很大。养殖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和配套设施情况而定,密度过大则水质无法控制,致使鱼病多,死亡率高,效益差。池塘水质在有机质污染和自净能力相平衡情况下稳定,当养殖密度上升,鱼类排泄物增加,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时,水质不稳定且极易变坏,鱼病增多。在持续高温的夏季,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池底总处于缺氧状态,易导致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水质调控更加困难,易暴发各种鱼病。
2.投入品管理不当。饲料、肥料及渔药等投入品质量不高、选用不当等也是引发生长季节鱼病多发的重要原因。使用低质、低价饲料易造成鱼类营养不良、肝脏色淡、胆囊增大并变色,在高温季节鱼体因抵抗力差而感染各种疾病。若饲料中含有不良促生长素、违禁药物或变质原料,长期被鱼类摄食后,也容易造成机体组织病变,在环境突变情况下会诱发各种疾病或出血性死亡。使用低质饲料,养殖鱼类排泄量大,易加剧水体污染,使水质难以控制,各种病害增加。投喂量过多,造成鱼体肠道总处于充实状态,一方面饲料利用差,排泄多,污染水体;同时也易造成鱼体消化不良,产生肠道病变。
3.水质条件差。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易诱发鱼病。当前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有机质污染加剧,养殖水体缺氧,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鱼类病害增多,养殖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仍用肥水养鱼的方法调控水质,大量使用有机粪肥,加速了养殖水体有机质污染,增加水质调控难度。
4.鱼病防治不力。鱼病防治通常采用先杀虫,后消毒,无病则防,有病则治的方法。在高密度精养及夏季高温情况下,不但不实用,而且往往会造成水质变坏。杀虫和消毒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缺氧泛塘或亚硝酸盐、氨态氮含量上升,鱼类不摄食呈中毒状或暴发鱼病。
二、生长旺季鱼病综合防治对策
1.注意精心投喂。要想防止生长旺季鱼病暴发,投喂管理至关重要。生长旺季水温在20℃以上,此时鱼类生长最为旺盛,饲料效率高,应抓紧这段时间强化培育。在投喂中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投饵数量。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天气晴好,水质清新,鱼类摄食旺盛时可适当多投,反之,则酌情少投或不投。精饲料以投下半小时内吃完为度;青饲料以当日吃完为准;贝类以下次投喂前吃完为宜。②投饵次数。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次,上午9~10时及下午2~3时各投喂一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要严格控制上午鱼类浮头时投喂和夜间投喂,以免造成病害。③饵料质量。精饲料要求营养全面且充足,宜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青饲料及鲜活贝类要求适合鱼类口味,无毒无害。避免投喂霉变饵料,在饲料品种上讲究粗精搭配。④投饵地点。要求定点投喂,有条件的地方可搭建饵料台以方便投喂并观察鱼类吃食情况。
2.科学合理施肥。为促进鱼类天然饵料的生长,保证其摄食之需,应注意合理施肥。在施肥中注意以下几点:①施肥方法。施用有机肥与生物肥为主,不提倡使用化肥。施有机肥每7~10天一次,视水体情况酌情施用,生物肥施用严格按使用说明。②施肥数量。对于养殖鲢、鳙等为主的池塘,应根据池水水质情况及天气情况施肥,一般要求水质透明度在25cm左右,水色应以茶褐色为佳。同时应注意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注重少施勤施。人畜粪等有机肥,每次每亩可施100~150kg。③施肥注意。水色过浓或天气闷热、阴雨连绵时尽量少施肥或不施肥,鱼类发病时停止施肥。
3.注重水质调节。鱼类生长旺季水温高,水质变化快,加之投喂量、施肥量较大,鱼类排泄强,极易污染水质,故应加强水质调节。常用调节方法有:①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cm。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cm;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灌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cm。整个夏季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②定期搅动底泥。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一般每10~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且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但闷热、气压低的天气时勿搅动。③使用增氧机。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2~3时开机增氧,有浮头危险时也可开机增氧。④药物增氧。可用生石灰定期调节水质,一般每半月按每亩用生石灰15~20kg化水全池泼洒一次。在鱼类发生浮头时,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
4.严格防范浮头。生长季节鱼类时常因水质过肥、天气闷热而缺氧浮头,极易造成死鱼现象。鱼类浮头有轻重之分,一般早晨开始浮头是轻浮头,半夜开始浮头为重浮头;在池中浮头则较轻,周边浮头则为重;稍受惊动鱼就下沉者轻,受惊后鱼无反应者重。对于浮头的防治措施有①勤于预防:一般每天巡塘三次以上,重点时期在黎明、中午、黄昏,严格检查吃食情况和有无浮头之兆;②常清池塘:勤除池塘及饲料台残饵、污物,清除池周杂草;③发现浮头预兆,应停止施肥并控制投饵量,高温季节要求下午4时前吃光饲料,尽量不吃夜食;④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水质;⑤浮头后立即采取增氧措施,不可贻误时机,造成损失。
5.坚持综合防治。鱼类生长季节也是最易感染病害的时期,一旦鱼病发生,传染极快,损失极大,故应抓好鱼病预防工作。①坚持清塘消毒:在鱼类投放前可用生石灰清塘,干法清塘亩用生石灰60~75kg,带水清塘则按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25~150kg。②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以2%~3%食盐水溶液浸体消毒。③定期防病:每月用生石灰消毒池水一次,水深1m亩用生石灰10~20kg,或亩用硫酸铜300g和硫酸亚铁125g兑水全池泼洒。④食物及岸边也应消毒,可每半月按每亩用强氯精100~200g兑水泼洒消毒一次。6-9月份中,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白头白嘴病及锚头鳋病等发病率高,所以,发现鱼病,及时请专业技术人员正确诊断,对症下药,不可讳疾忌医,终酿苦果。
6.强化养殖管理。鱼类生长季节的日常管理至关重要,除了上述五个方面要严加管理外,还需注意搞好轮捕轮放,以提高产量和效益。要控制好水体的载鱼量,因为到夏季时鱼类生长较快,随着鱼体的增长,超过水体的载鱼量时,就会发生缺氧死鱼的危险,所以应做好轮捕轮放工作,捕大留小,均衡上市,若水体允许,还可及时补放适当数量的鱼种,为下年的养殖打好基础。另外要坚持巡塘,一般要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塘内水质肥瘦、池鱼活动摄食等情况,并防止敌害生物对养殖品种的危害。要做好防汛、防旱、防逃、防偷等工作,确保各环节万无一失。最后,对水体的养殖情况要勤作记录,积累经验,以图来年更好更快的发展。
(通联:438700,湖北省英山县水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