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几点思考

2017-02-03马吉霞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职校校企职业

马吉霞

(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吉林 通化 134001)

提升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几点思考

马吉霞

(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吉林 通化 134001)

1 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形势看好,但在就业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束缚了学生的就业,局限了职业学校的发展。具体表现:一是就业稳定性差,工作更换较频繁;二是工资待遇不高,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三是专业不对口较普遍,常有学非所用的现象;四是就业环境不佳,低层次岗位比例较大。

2 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方面。

由于绝大多数人重视高学历,没有正视职业教育,并且少数人认为从事技术劳动是不够体面的工作,在这种偏见的影响下,有些职业学校毕业生不能安心本职工作,缺乏进取心和职业责任感。

2.2 学生个人和家庭方面。

职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职业理想模糊;职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吃苦耐劳及挫折承受等方面较为脆弱;学生就业心态需要调整等,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2.3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面。

职业教育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一些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不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师资培训有时不能走在生产实践的前沿,给实践实习和就业带来难度。

3 提升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措施

3.1 学校注重内涵建设

3.1.1 学校专业建设。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坚持讲求特色和着眼就业的原则,学校对个别专业以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认真论证为基础进行提升改造,开设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专业,使专业设置向着便于就业的方向延伸。

3.1.2 实训基地建设。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用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利用强化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2 做好就业和择业指导。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模拟应聘活动、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就业和择业指导,在正确引导学生对自我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需求,去确立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从而选择职业道路,并采取积极行动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3.3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3.3.1 产教结合式。为确保产教结合落到实处,学校做到:一是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做好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衔接工作,为学生的上岗就业服务;二是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为方便顶岗学习,半工半读的学生可通过跨地域学习和分阶段学习等方式完成学业;三是寻找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如到企业请有实战经验的技术人员任“兼职教师”,更好地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

3.3.2 “订单式”培养。订单式模式是由用人单位根据不同的人才需求提出订单,由学校按照用人单位订单提出的规格、数量等要求进行培养。其中,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根据岗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确定培养方案,构建本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3.3.3 校企联合式。该模式是指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具体操作是企业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学校要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等服务,并按照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建立横向联合体,形成一种多元投资主体。

3.4 依托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

近年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层出不穷,大赛是展现职业教育改革成果、推动职教质量提升、彰显办学特色和内涵式发展的有力抓手,更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学校要大力倡导师生参加大赛,强调专业技能在就业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所在,明确就业定位。

3.5 构建完整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关系到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问题,及职校的生存与发展。评价的关键是评价方法,就是要公正、客观、有效地评价,讲究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如果方法不当,将会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会误导职业学校办学,致使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下降,不能达到评价目的。因而,要求评价工作必须系统化、常规化、规范化,即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职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3.6 重视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学校过于注重技能学习,结果可能导致道德培养、人格品质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的缺失。因此必须加强职校学生的德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严守社会公德,按照职业心理和道德要求来待人、接物、处事,养成热爱劳动、热爱专业、尽职尽责的良好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劳动者。

猜你喜欢

职校校企职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职业写作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我爱的职业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