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嘉定区生态公益林地功能提升对策
2017-02-03戴黎华上海市嘉定区林业站201800
戴黎华 (上海市嘉定区林业站 201800)
刘 伟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嘉定区 201805)
生态公益林是指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包括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通道防护林、护岸林和防风固沙林等[1-2]。近十年来,上海市嘉定区生态公益林面积迅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全区林地总面积达7 098.324 hm2,其中森林面积为6 274.001 hm2,森林覆盖率为13.53%。为促进嘉定区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嘉定区生态公益林地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依此提出了提升生态公益林地功能的对策和建议。
1 嘉定区生态公益林发展现状及取得成效
1.1 公益林发展现状
嘉定区位于上海市西北部,区域总面积464.2 km2。自2000年以来,嘉定区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农田林网、水源涵养林和通道防护林三大公益林工程。目前,全区公益林地面积达6 483.897 hm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效益,按照林种面积分:护路林2 237.021 hm2,占34.5%;护岸林377.726 hm2,占5.82%;高压走廊林120.661 hm2,占1.86%;农田防护林125.414 hm2,占1.93%;外环林96.002 hm2,占1.48%;其他水源涵养林0.362 hm2,占0.01%;部门林3 358.405 hm2,占51.8%;风景林154.814 hm2,占2.39%;国防林3.041 hm2,占0.05%;其他10.451 hm2,占 0.16%。
通过实施造林任务,使环绕嘉定区的绿色生态屏障得以形成,区域性防护效能充分显现。据统计,嘉定区2016年林地总面积7 098.324 hm2,其中:乔木林地面积6 006.178 hm2,占84.61%;灌木林地面积702.158 hm2,占9.89%;竹林地面积103.508 hm2,占1.46%;疏林地面积35.762 hm2,占0.5%;未成林林地面积245.369 hm2,占3.46%;无立木林地面积5.349 hm2,占0.08%。
1.2 公益林发展取得的成效
1.2.1 社会效益提高
20世纪90年代三大林业工程实施前,嘉定区部分土地无法种植农作物,且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三大林业工程实施后,嘉定区构建了以林带为龙头的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从而保护并稳步新增了大面积的可利用土地。目前,很多土地被开辟为果林或林地等,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2015年,全区经济果林每667 m2收入已达12 862.3元,比2010年增长了33%。
1.2.2 生态环境改善
在嘉定区,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地区已基本形成带片网、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防护林体系,“山川秀美”已初见端倪。截至2016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3.53%,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呈现出一幅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
2 嘉定区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益生态林项目的实施,嘉定区的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森林质量也有所提高,但在嘉定区生态公益林建设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调查发现,嘉定区生态公益林出现了地力不断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等问题,致使该区生态公益林的多功能效益难以充分体现。另外,据对区内目前造林实施进度(已完成造林地块、正开展造林地块、待造林地块)进行实地探查,发现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2.1 自然条件限制
嘉定地区的土壤盐渍化程度高,土壤粘重,养分贫瘠,这些都限制了嘉定区林业工程的快速建设。
2.2 造林模式单一
三大公益林工程在开始实施阶段,由于缺乏对本地区生态环境、造林模式、造林方式、造林立地条件、人工林地适应性的评价等进行研究,大多采用常规的造林模式和树种,以栽植香樟、女贞等人工纯林为主,致使嘉定区北部的防护林80%以上都是单一树种的纯林,没有形成多树种、多林种的林分结构,林带老化、林相不整齐,致使防护功能及抗逆性减弱、地力衰退。速生丰产林工程营造的林木生长速度快,但由于缺少合理的抚育管理,林木分化严重、生长受限,也影响了防护林生态效益的发挥。
2.3 造林质量差
部分公益林出现造林树种规格小、苗木固定设施不完善、造林地沟渠整理不到位、林内环境卫生差等情况,导致林木易受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摧残,影响苗木存活率。
2.4 经费不足,科研及信息利用滞后
目前,三大公益林工程的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支持公益林工程的全面实施,尤其是缺少工程管理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科研的发展。另外,林业工程的研究目前还仅停留在经营模式、栽培技术等宏观方面,对生物多样性变化、储碳量及固碳速率等方面的研究极少关注。同时,在三大公益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现有林业资源调查的数据利用不够,全区森林资源数据库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稍显滞后。
3 嘉定区生态公益林功能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3.1 逐步扩大公益林造林面积
不断挖掘森林潜力,逐年进行植树造林,扩大林地面积。通过科学地选择本地优势树种,营造以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和阔叶树种为主的混交林。同时,遵循“谁造补谁”的原则,通过资金补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造林的成本,从而促使培育高质量的林地,提高建造公益林的积极性,为今后人工公益林建设奠定基础。
3.2 加强公益林管理
实施科技兴林,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含量,围绕良种繁育、产品加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业企业等全力开展科技支撑服务,提高科技贡献率。切实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着力落实依法治林的政策。继续强化以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为重点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为切入点,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
3.3 优化树种配置,提高造林质量
针对部分地块造林存活率低、保存率低的问题,严格把握补植时间点,按照作业设计图纸,优化树种配置,选择质量好的苗木重新种植,在大面积造林地块上选择植造混交林,提高造林质量。
3.4 加强财政扶持力度
公益林的建设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3],需加大公共财政对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的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林建设机制,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公益林示范基地项目,以示范项目带动推广。同时,建立营造公益林与经营者收入增长机制,以合理给予补贴,吸引更多经营者参与公益林建设。
3.5 统筹协调各部门,推进项目实施进度
结合嘉定区域内实施的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区政府应明确项目实施主体,会同区发改委、财政局、农委、绿容局等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区域内农田林网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建设项目按时完工。
[1]严会超.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张洁,李卫忠,赵少毅,等.陕西省公益林管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1):225-228.
[3]葛亲红.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模式探讨[J].江西林业科技,2005(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