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初探

2017-02-03江苏汉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市2232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淮安市淮安稻米

帅 强 (江苏汉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市 223200)

王 伟 (淮安大米产业联盟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市 223200)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1]。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全国有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2]。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外市场对优质稻米的迫切需求,水稻生产目标由保面积、攻单产向保优质、创高产转变[3]。2015年最严食品安全法的发布,也说明了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4]。

淮安市是江苏省农业大市,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光线充足,雨水丰沛,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4.4 ℃、年降雨量912.9 mm、年日照时数2 097.2 h、无霜期211.2 d),且辖区地势平坦、内河湖交错、水资源丰富,70%的稻区属里下河地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水稻生长,故淮安自古以来就有“江淮熟,天下足”之称,水稻生产在淮安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淮安大米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年来以打造淮安大米地理标志品牌为契机,建设优质稻米基地,以扩大淮安大米的市场占有率。此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淮安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淮安大米产业发展,专门出台了《加快“4+1”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优质稻米产业作为首要产业,并由市财政每年安排1 000万元作为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因此,淮安具备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的自然优势、市场优势及政策优势。

为全面推进淮安稻米产业发展,加快稻米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淮安市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提高优质水稻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打造一流的大米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淮安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笔者以淮安市优质稻米核心基地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基地的建设方案及保障方案,总结了大米优质生产技术,分析了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预计及已取得的效益,以期为类似地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1 基地建设方案

1.1 生产基地基本要求

(1)基地生产区应远离污染源(如化工、电镀、水泥、工矿等企业,污水污染区,废渣、废物、废料堆放区,交通干线边,大型养殖场及生活垃圾堆场等)。(2)生产基地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如山、河、道路、人工林带等)或设立不少于8 m的缓冲带。隔离带或缓冲带应有明显的标志。(3)建立相对独立的排灌系统或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所用的灌溉水不受禁用物质的污染。(4)基地面积。核心基地单个连片不少于33.33 hm2,总面积控制在800 hm2以内。紧密基地单个连片不少于133.33 hm2,总面积6 666.67 hm2左右。普通基地单个连片不少于200 hm2,总面积2万hm2左右。

1.2 环境质量要求

1.2.1 土 壤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中有关农田或水田部分的要求,并应根据土壤环境和农药施用历史,选择性检测重金属和农药残留。

1.2.2 灌溉水

灌溉用水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中有关水质部分的要求,并尽可能选择优质水源灌溉。注意,即便达标排放的各类污水、废水也不得使用。

1.2.3 空 气

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

1.3 农田及农事管理要求

1.3.1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协调、统一农事管理

由稻米产业链各相关产业、主管部门共同组建淮安大米产业联盟。按照“政策引领,市场运作,合作共建,产业强市”的原则,以市场引导生产、以品牌提升价值,实行全产业链模式培育“淮安大米”品牌,放大品牌价值,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打造技术研发、种植管理、收储、加工、销售多赢的地方粮食产业平台,整合优质资源,加强行业合作,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提升淮安大米总体市场竞争力。

1.3.2 制订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

由市粮食局、市农委统一制定种植标准,通过统一种子、统一种植、统一储加、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的“六统一”,在种子落地到生长、生产、包装、销售的全过程打造“中国好大米”品牌,全力提升淮安大米的品牌和形象。

1.3.3 示范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专业化服务

着重示范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专业化服务,包括农业生产投入品供应服务、农业生产全程作业服务、产品储藏加工烘干服务、农业产业投融资服务等。

1.3.4 建立溯源体系

建立溯源体系,具体追溯流程为水稻种植—水稻收割—水稻收储—大米加工—运输销售。以期实现:生产的稻谷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生产信息可追溯;收获的稻谷不混杂,防止二次污染,收割信息可追溯;仓储环节符合绿色食品要求,收购、仓储信息可追溯;大米加工过程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加工、包装符合相关规定,相关信息可追溯;销售去向可追溯;质量全程可追溯。

1.3.5 营销品牌化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企业诚信品牌、行业标杆品牌和产品优质品牌“三个品牌”,实现提高企业影响力、行业带动力、产品公信力“三个提高”。同时,注重市场信息和营销策略,根据市场行情和新老客户对大米产品的消费需求,调整生产营销方向。此外,要通过建立和扩大销售网络、做好广告宣传工作,利用定货会和展销会等形式扩大产品知名度,并设立产品商标和防伪标志,配合相关部门打击假冒产品,建立优质淮安大米的品牌信誉。

2 基地建设保障方案

2.1 政策扶助,强化监管

市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对相关企业给予财政支持。同时,主要部门对项目实施单位实行了考核验收制度,各个部门参与到整个产业链中,做到步步有标准可参照、环环有主管单位监管。主要考核验收内容包括:坚持年底验收检查;年中定期现场检查,落实标准的执行;定期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企业,要求其进行整改或取消淮安大米品牌的使用资格,对不合格的产品,不享受淮安大米相关政策扶持。

2.2 统一管理,加强领导

由政府各职能部门牵头成立产业联盟,制定相关基地建设标准,交由企业进行运作,企业负责把相关建设要求实施下去,并负责管控基地、合作社按要求实施。

2.3 培训人才,推广技术

积极推行先进农业理念和技术,如推行工厂化育秧、机械化种植和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升稻米品质。同时,重点培养技术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技术管理。

2.4 加强服务及对淮安大米品牌使用的监管

产业联盟可积极吸收稻米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以便对水稻种植各个环节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基地稳定发展和农户增收。同时,加强对淮安大米品牌使用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淮安大米品牌的市场形象,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5 工业反哺农业

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工业反哺农业,通过优质优价带动基地发展。

3 大米优质生产技术

3.1 种植制度

(1)建立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减少病虫草害的稻田轮作制度,轮作体系中应包括豆科作物或绿肥。(2)建立有利于培肥土壤、减轻病虫草害、提高综合效益的种养结合(如稻鸭共作、稻田养鱼)的稻田生态体系。

3.2 选用优质水稻品种种植

选择品质优良、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抗病虫害能力强、非转基因的水稻品种种植,在品种选择中应考虑遗传多样性。可选用“淮稻5”“淮稻18”“南粳9108”“淮香粳”等淮安大米专用品种。

3.3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根据当地的气候因素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及播种量,趋利避害,使水稻的抽穗、开花、灌浆期均处在最适宜的气候时段。播种前要进行晒种和药水浸种,推行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及病虫害统防统治,以培育壮秧。

3.4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采用宽行窄株或宽窄行种植,适当稀植,以利于水稻健康生长,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

3.5 合理施肥,科学灌水

优质稻栽培中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减少氮肥用量,氮肥运筹上以前重法为宜。因此,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或用秸秆还田来补充有机肥的不足,每667 m2施高浓度复合肥25 kg加碳铵25 kg;促蘖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

水浆管理要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活棵。分蘖期保持浅水层,在达到预期茎蘖数时开始搁田,坚持轻搁、多次搁田。孕穗期不能断水。后期保持田间湿润,确保秆青籽黄、活熟到老。

3.6 防好病虫草害,确保稻米优质

选用抗病虫水稻品种种植,选择合理的茬口、播种时期以避开病虫害的高发期,采用合理的栽培、轮作措施来减轻或控制病虫草害,采用种养结合(稻鸭共作、稻田养鱼)的方法来控制病虫草害,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来控制病虫草害,采用机械诱捕、灯光诱捕和物理性捕虫设施防治病虫害,采用人工、动物、机械、秸秆覆盖的方法除草。应注意确需化学防治的,一定要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最后一次破口药最好用生物农药,以减少稻米中农药残毒。

3.7 收获、储藏及宣传

(1)由淮安市粮食局协助安排粮食收储企业,对符合标准的水稻进行统一收储和加工。(2)收割后的稻谷应及时干燥,可采用机械低温烘干或在用竹、木、席草等自然材料做成的垫子上晾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泥土地或粉尘、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方晾晒。(3)由淮安市粮食局负责淮安大米包装的设计及制作,授权使用淮安大米的企业按照各家申报的产能统一印制包装,确保淮安大米地理标志品牌的规范使用,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4)用于稻米贮藏的仓库要求周边没有污染源。仓内稻米堆放,必须留出一定的地距、墙距、柱距、货距、顶距,保证货物之间有足够的通风。仓库应用物理、机械、动物等方法进行清洁、消毒及病虫鼠害防治。(5)由淮安市粮食局牵头,经企业联盟运作,对淮安大米品牌进行统一宣传,主要参加各类米业展销会,以提高宣传效果和力度。

4 预计或已取得的成效

4.1 经济效益

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为政府主导,由市财政每年安排1 000万元作为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通过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带动品牌链、价值链的提升,不仅为市场提供了绿色安全的放心粮,还把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更提高了水稻单产和效益,带动了农民增收,提升了区域经济效益。

4.2 社会效益

目前,已在淮安市建立了一座900 m2的淮安大米展示展销中心,且成立了淮安大米企业联盟。同时,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要求相一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示范带动作用,且对周边地区优质水稻种植具有显著的辐射作用;宜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学习培训等手段,提高周边农户、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促进周边农村的水稻种植水平。

4.3 生态效益

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依靠种植优势品种,依托科学的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促进了水稻植株个体的健壮,夺取了高产。同时,通过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有机肥,避免了化学农药和肥料的滥用,显著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了稻米中的药物残留,也避免了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1]苏祖芳.加强水稻种植基地建设,发展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J].耕作与栽培,2004(5):6.

[2]许立,金连登,朱智伟,等.有机稻米基地建设及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简述[J].中国稻米,2003,9(6):41-42.

[3]王一凡.绿色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张益彬,杜永林,苏祖芳.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淮安市淮安稻米
淮安市以党建抓引领 锻造应急铁军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稻米香喷喷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阿维菌素在稻米中的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