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明区杂交粳稻“花优14”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2017-02-03上海市崇明区农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20215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种田崇明父本

沈 雄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 202150)

“花优14”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BT型不育系“申9A”和恢复系“繁14”配组育成的中熟晚粳杂交稻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一般每667 m2产量达600~650 kg,高产示范方每667 m2产量可达700 kg以上;品质优良,主要品质指标达国标一级米标准;对条纹叶枯病有较强的抗性;适宜在上海、苏南、浙北和皖南等地作单季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崇明区从2012年开始对“花优14”进行试制种,2013年建立了2个规模化的制种基地(一个为崇明区北六效的上海雄谦粮食专业合作社,面积66.7 hm2;另一个为崇明区北八效的上海富明农机服务有限公司,面积50.025 hm2)。经5年多的不断摸索、深入实践,正确掌握了“花优14”父母本双亲的特征特性,并积累了一定的高产制种经验,制种产量由低至高逐步提升,每667 m2产量从最低的120 kg提高到180kg,每年生产的种子全部用于崇明区的杂交水稻种植。目前,“花优14”已替代“寒优湘晴”成为了崇明区杂交水稻的主栽品种,2016年全区种植面积为6 667 hm2,2017年种植面积达7 333 hm2。为给崇明区水稻种子统一供种工作奠定种源保证,在介绍“花优14”父母本特征特性及产量结构的基础上,将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1 “花优14”父母本特征特性及产量结构

1.1 父母本特征特性

“申9A”株高85~90 cm,全生育期155 d,播始历期100 d左右,主茎叶片17张左右,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叶片绿,剑叶短、夹角直立,轻微穗包颈,穗直立,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千粒重25 g,开花习性好,花时集中,育性稳定,开颖时间在10:30~11:30,张颖角度大,品质优,外观米质透亮。

“繁14”株高95 cm左右,全生育期162 d,播始历期105 d左右,主茎叶片18~19张,分蘖力较弱,茎秆粗壮,植株矮,轻微穗包颈,大穗,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8 g,花粉量大,易制种,籽粒团圆形、饱满,米粒外观透明,米质优。

1.2 父母本产量结构

“花优14”每667 m2制种产量达150 kg的父母本产量结构为:母本每667 m2有效穗数14万~16万穗,每穗总粒数110粒,每667 m2总颖花数1 540万~1 760万朵,结实率40%左右,千粒重25 g;父本每667 m2有效穗数5万~6万穗,每穗总粒数140粒以上,每667 m2总颖花数700万~840万朵;父母本颖花比为1∶2左右。

2 “花优14”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2.1 选择合适的制种田块

制种田块要求隔离条件好,空间隔离在200 m以上,或相邻品种抽穗期相差20 d以上(一般要求作隔离的早熟品种能在8月20日前齐穗)。“花优14”制种隔离可用父本或杂交种隔离,其中与制种田相邻的1~2块田必须用父本隔离。机插制种田要选择便于机械化操作的田块,要求地势平坦、灌排方便、土壤肥沃且肥力均匀,防止因土地不平、肥力不均导致父母本花期不遇。

2.2 正确确定亲本播差期,培育壮秧

根据父母本特征特性,宜确定母本播种期为6月1日,父本分二期播种,第一期于5月15日播种、第二期于5月22日播种,父母本播差期分别为17 d和10 d。

根据崇明区实际情况,目前母本采取机插,二期父本全部采取人工移栽。因此,母本在进行塑盘育秧时要严格选种,确保种子发芽率,催芽要整齐一致,播种要均匀一致,特别要强调稀播匀播,每667 m2用种量为2.0~2.25 kg,做22~25盘秧盘,每盘播干谷90~100 g。父本大田每667 m2用种量为0.75 kg;做秧板时第一期父本每667 m2播种10 kg,第二期父本每667 m2播种15 kg,第一期父本要减少播种量。由于父本第一期播种较早,气温偏低,因此做秧板时要盖薄膜或无纺布,以保证发芽率及提早父本花期。

2.3 合理确定机械化制种的父母本行比,保证穗数

可采用的插秧机行比为2∶9,父母本行株距为25 cm×14 cm,每穴栽2~3株种苗。母本“申9A”于6月23日左右移栽,秧龄21~23 d;父本隔天移栽,先机插完母本再人工栽插父本。母本每667 m2插1.4万~1.8万穴、基本苗数达3万~4万苗,要尽量增加母本穴数,提高基本苗数;父本每667 m2插0.75万穴、基本苗数为2万苗左右。由于机插秧是机械化操作,容易导致漏插缺苗,在机插前一定要提高整田精度,机插后要及时补苗,力保母本有足够的基本苗数,为夺取制种高产打好基础。机插秧缓苗期较长,要浅插,且移栽后要及时进行适当的水肥管理。

2.4 机插制种田的水肥管理

机插制种田由于行距较大、秧苗较小,因此要求底肥足,增加基肥用量;追肥早,促进早分蘖,保证母本有效穗数;拔节肥、穗肥要稳,提高成穗率和大穗数;施肥要均匀,防止局部地块偏肥或偏瘦影响花期。总的施肥原则是有利于高质量群体的形成和父母本的平稳生长,以保证在移栽后25~30 d每667 m2最高苗数母本达20万~22万苗、父本达6万~7万苗。由于父本分蘖力较弱、植株较矮,所以在各个生育阶段都要优待父本。但由于多数年份母本生育期偏早,因此父本前期以氮肥促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促为主。此外,“花优14”父母本对肥料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会导致父母本生育期发生变化,造成花期不遇而影响制种产量,故后期要定期观察,及时调整。一般每667 m2总用氮量控制在25 kg左右,移栽前每667 m2施碳铵30 kg、过磷酸钙25 kg、氯化钾7.5 kg作基肥;移栽后5~10 d及时追施苗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栽后20 d内施好第2次追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7月底根据苗情酌施穗肥。

制种田的水浆管理要以促进分蘖生长为主,分蘖期保持浅水层,7月底及时搁田,但须轻搁,以不陷脚为标准,以后以间歇灌溉为主,直至抽穗。

2.5 定期预测花期,及时进行调整

“花优14”母本抽穗比较快,开花比较集中,最好一期父本比母本早1~2 d始穗,这样有利于父母本盛花期相遇。穗分化前期父本应比母本稍早,自8月上旬开始,应及时组织人员逐田进行幼穗发育进度剥查诊断,每3 d检查1次,如发现花期相遇存在问题,应及时调整。对幼穗分化处在Ⅵ期前的亲本,以肥调为主,对发育偏快的亲本偏施氮肥,一般每667 m2施尿素7.5 kg;对发育偏慢的亲本,每667 m2可用磷酸二氢钾200 g对水进行叶面喷施。施肥前要放干田间水浆,使偏迟的亲本吸收不到肥料,提高调节的效果。对幼穗分化达到Ⅵ期的偏慢亲本,每667 m2用赤霉素0.5 g加磷酸二氢钾200 g对水进行叶面喷施,可提早抽穗1~2 d。

2.6 机械割叶、喷施赤霉素及机械化赶粉

母本“申9A”剑叶较短,一般可在见穗5%时用园林修割专用机器进行割叶,割去剑叶长度的1/3~2/3,割叶不可过重,否则会延迟抽穗,影响灌浆,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为便于散粉,父本割叶可稍重些,一般可割去剑叶的2/3。

父母本的最佳授粉姿态是父本高出母本25~30 cm,但由于父本株高较矮,父本要多喷一次赤霉素,可在见穗期割叶后连喷2次,每次每667 m2用2 g(按制种毛面积计算)。第3次父母本同喷,每667 m2用6 g,一般每667 m2总用量在10 g左右。喷雾宜在每天露水干后进行,雾点要细,喷后若遇下雨应重喷。

在全部喷施完赤霉素后第2天就应该进行赶花粉,由于“花优14”父母本对气候反应不同,父本一般较母本先开花,因此要看准花时,赶粉时间应以母本开花时间为准,不可随意提前,否则极易造成大量的花粉浪费,严重影响制种产量。采用拖拉机进行机械化赶花粉时,机械拉绳速度要快,可在绳子中间坠上可乐瓶或铁块等重物,以便父本花粉充分弹起。一般首次赶花粉于母本当天开花数达30%以上时进行,然后间隔30 min以上再进行1次,每天来回3~4次,当天最后一次赶粉尽可能迟结束。此外,即使遇阴雨天气,也应该抓住雨隙最大限度地赶好花粉。

2.7 田间去杂、机械化收割、烘干精选

做好田间去杂工作是保证种子质量最重要的环节,田间去杂可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抽穗前,主要是拔除株型、叶型、叶色异常及早抽穗的植株,此阶段去杂要进行2~3次;第二阶段在始穗期,主要是拔除母本中的散粉株及父本中的异常株;第三阶段在成熟收割前,父本刚勾头就开始整株拔除母本中结实率明显偏高的植株;第四阶段在收割父本时,要求割到底部、割得完全,完全清理田间遗留的父本植株,然后再在母本行间反复去杂,最后经种子管理站田间验收合格后,再用久保田收割机收割母本。此外,收割时要先将收割机清理干净,不留一点杂种,防止机械混杂,同时机械一定要完好,并注意适时提早收获。最后进行机械烘干精选,收割机收割后及时上机烘干,注意温度不超过38℃,保证种子发芽率,种子含水量严格控制在14.5%以内。

2.8 防病治虫、机械打药

“花优14”制种、生育期间主要病害有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条纹叶枯病要在秧田期及时防治;主要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蓟马等,其中制种田螟害较严重,要及时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重点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进行机械喷药,提高喷药的均匀度,科学使用农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

猜你喜欢

种田崇明父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80后农民工返乡种田致富
不是无人种田 而是无田可种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
上海崇明 超市工作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