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东县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7-02-03缪小龙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农林科技信息站2264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如东县联网农业

缪小龙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农林科技信息站 22640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且对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可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将人力资源从农田中解放出来,还可获取精确的作物生长环境和信息,降低肥料、农药等对种植环境的影响,更可通过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使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了解种养方面的信息,实现智能监控、智能种养。

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是南通市北三县之一,东面和北面濒临南黄海。自改革开放以来,如东农业人口不断减少,更多的人力资源从农田中被解放出来,投入到第二、三产业中去,这也迫使如东县农业生产由传统的种植方式向现代种植模式转变。目前,如东县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发展物联网,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如东县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笔者对如东县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1 如东县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1.1 发展现状

自2010年以来,如东县以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为目标,以营造氛围、需求牵引、示范推广、政策扶持为抓手,全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使如东县农业物联网技术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1.1.1 营造氛围,加大宣传

为营造氛围,如东县加大了物联网技术的宣传和引导力度。(1)精心制定宣传方案。以介绍农业物联网技术内容为目的,结合如东县农业发展实际,制定宣传工作方案。(2)建立农业物联网应用点专报制度。在如东农业信息网上开辟物联网专栏,宣传基层农业信息员收集、采编、报送的各乡镇物联网应用典型;并对报送信息作出要求,明确报送的典型案例要突显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前提基础、技术要点、应用效益等。(3)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既通过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也通过网站、微信等现代媒体,既利用技术推广的讲课方式在课堂上,也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在田间地头,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宣传,使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如东县深入人心,为技术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1.1.2 需求牵引、应用示范

如果仅仅为了发展科技产业,硬让农民使用这些科技产品,就会适得其反。为此,如东县以农户的需求为着力点,以确实能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益、节约人力、产生良好的示范效益为目标,精心选择示范单位。如2010年如东众大牧业有限公司承担了江苏省农委远程环境监控系统建设项目,成为了如东县第一家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点;2013年如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施了江苏省农委智能农业远程视频控制系统项目,建成了园区育苗中心、葡萄园、肉鸡养殖场等生产环境因子采集系统,形成了全程监控的农业物联网体系架构,该园区2015年被江苏省农委评为“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园区”;2015年如东众兴牧业有限公司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技术升级,实现了温湿度等环境指标的实时检测和环境控制设备自动开启与关闭及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终端的远程控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3 政府牵头,政策扶持

近年来,农业物联网建设已成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全国各地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点建设已进入“大、干、快、上”的阶段,电子传感器、电子控制器、生产环境因子监控、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词汇在2015年被接连提及,信息化领域的千变万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尽管如东县第一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点建成到现在已有近6年时间,但全县农业物联网由点到面的建设高峰还远未到来。根据江苏省政府文件要求“到2017年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30%以上”,还有很大差距。为此,2015年如东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物联网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年初制定出台了文件以明确各乡镇考核任务,并结合考核要求出台了奖励政策,对构建规模设施农业生产全程物联网远程实时监控平台每个奖补1万元,经过一年的建设,共有7家单位建成了物联网平台并通过了验收;2016~2017年,如东县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对新建的农业生产全程物联网远程实时监控平台每个奖补5万元。

1.2 取得的成效

2016年全县新增13家物联网技术应用点,截至2016年底,全县已有农业物联网应用点75家,其中种植业12家、养殖业46家、水产业17家;如东县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程序达29%。据2017年上半年统计,如东县已有20家单位正在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建设。

2 如东县农业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应用成本过高

以种植业为例,目前农业物联网技术仅在大棚、温室里应用较多,而要大面积、有规模的应用,不仅需要应用实验和推进过程,还需要增加传感器设置点,这就提高了应用成本。若传感器设置点不多,虽然降低了成本,但不能反映整体的情况;若增加传感器设置点,成本增加后,作物产量即便上去了,但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话,农户也不愿意使用。

2.2 认知度低

(1)乡镇农技人员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不够。各乡镇农业信息化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或驻镇畜牧兽医站兼职人员代为运转,乡镇农技人员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不够;同时,在乡镇两站的日常工作中,农业物联网发展并不被列入重点工作,在全县农业物联网建设铺开之后,技术力量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如东县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推广;此外,有的基层信息员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只停留在做统计数据上,对物联网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2)农民认知度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要以现代信息化知识为基础,在发展现代农业时需要技术作为引擎,需要懂技术的知识型农民,然而,如东县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许多农民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这也给物联网技术的推进带来了阻力。

2.3 种养面积小

如东县农业人口分布普遍比较分散、不集中,使农民土地变得条条块块、分散分布,集体统筹合作能力不足。物联网应用点也是各自为政,没有规模化推广,自己买设备自己使用,这样的情况使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成本高且收益少。

2.4 技术落地难

如东县地处沿海地区,土地和水含盐量较高,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物联网技术应用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如前几年某大学教授来如东县推广了一套在水产上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但在推广过程中发现,感应器无法正确感应本县环境中的水因子,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如东县水中含盐量过高,普通感应器无法精确感应,若要在如东县推广该技术就必须选择特殊的感应器,而这种感应器的价格比普通感应器要贵上几千元,这无疑加大了投资成本。因此,如果想让物联网技术在如东县落地生根,还需要技术上的支持。

3 如东县发展农业物联网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政府领导,加大政策扶持

如东县物联网技术应用点较分散且各自为政,这样既加大了投资成本,也不利于规模发展和集中管理;同时,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很多应用点是相通的,可通过改变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来改变生产环境,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如东县可在一个整体框架下进行物联网建设。首先,选择技术过硬的物联网公司来研发适应本地特殊环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其次,争取省、市农业部门物联网技术项目落户如东;同时,加大本县财政资金奖补力度,制定本县农业物联网建设项目,并由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将物联网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化研究与制订等相关方面的项目确定为支持范围。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带动、典型示范等方式,积极引导种养大户参与其中。

3.2 加强队伍建设,加大舆论宣传

(1)大力开展物联网技术培训,使全县乡镇信息员提高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充分认识到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效果及优势。(2)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先进的生产技术有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先进的科技成果也需要有高素质的劳动者进行推广和应用,要做好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只有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立体式地培育和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才能让他们尽快转变观念,接受农业物联网这个新兴事物。(3)组织农户对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点进行观摩活动,通过参观学习的方式亲身感受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好处,共同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普及。

3.3 创新商业模式,降低使用成本

为降低农户的使用成本,可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找技术过硬的物联网公司建立全县统一的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将全县所有的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到一个平台上。由物联网公司负责软件的运维,农户只负责使用,这样既降低了使用者的成本,也便于全县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管理。同时,为调动农民积极性,政府也可在前期先补贴,以减少推广成本,在后期产生收益后再适当收取费用。

3.4 加强技术研发,完善物联体系

如东县环境条件特殊,造成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本县落地难的问题,为此,可邀请科研院校和生产厂家来本县进行环境调研,研究并生产适合如东县使用的感应器,并让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建立联系,让农户反馈遇到的问题,让科研院校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法,再由厂家负责制造,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这样不仅建立起三方互通的技术应用体系,还有助于全县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同时,如东县还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物联网商业运行模式,让农民在技术应用方面既能用得起也能用得好。

猜你喜欢

如东县联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A Cool Journey
The First Lessons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教师作品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