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浦区徐泾镇都市农业转型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7-02-03巍赵吴军李峰胡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070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07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都市转型生产

邵 巍赵吴军李 峰胡 伟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070;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 070)

青浦区徐泾镇位于上海市城区西郊,紧临虹桥商务区和国家会展中心,快速公路三纵三横贯穿徐泾,是上海近郊交通最发达的街镇。全镇面积38.16 km2,现有常住人口约18万人、流动人口20万人、外籍人口1万人,是青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乡镇。随着上海城区的不断扩大、近郊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基础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近郊农村城市化面貌的日新月异,徐泾镇大批农田被征用,农业生产面积日趋缩小;与此同时,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也随之增长,居民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物质需要,转而追求精神需求。因此,徐泾镇都市农业亟需进行转型,以满足当地居民对具有生活情趣、休闲、健身、养生、垂钓、体验等功能的都市休闲农业的需求。笔者从徐泾镇都市农业转型的背景、采取的措施出发,分析了徐泾镇都市农业转型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进一步促进徐泾镇都市农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1 徐泾镇都市农业转型的主要背景

徐泾镇是长三角地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农业人口少、农业体量小、农业产值小,传统农业耕种不可持续,因此,亟需进行农业转型。

1.1 农业产值较低

20多年前,徐泾镇是一个纯农业经济的乡镇,耕地面积达1 340 hm2,农业从业人口达1.9万余人,人均耕地面积约0.08 hm2,全年全镇农业总产值为14 188万元(1996年),占徐泾镇GDP的18.67%。但至2016年末,全镇耕地面积仅剩350 hm2,人均耕地面积更是缩小为0.027 hm2,全年全镇农业总产值仅2 696万元,占徐泾镇GDP的0.26%。徐泾镇传统农业的萎缩,迫使徐泾镇进行都市农业转型,以寻求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1.2 农业从业人员匮乏

近年来,徐泾镇农村青年不愿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纷纷自谋就业;55岁以上的老年人直接转为退休或待退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仅剩40~55岁的劳力,由于文化程度有限、专业技能不足,只是从事传统农业,收入低下。徐泾镇传统农业从业人员的匮乏,也迫使徐泾镇进行都市农业转型,以寻求新的农业产业方式。

1.3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需求

在徐泾镇农业耕地面积逐年萎缩的现实下,为安排好失地农民就业、在人均不足0.027 hm2耕地上有新突破、保障农民收益逐年增加,是徐泾镇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契机。徐泾镇进行都市农业转型,有助于大幅增加当地农民就业岗位数量与农业附加值,可实现徐泾镇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地农民持续增收。

2 徐泾镇都市农业转型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建立业务技术团队

由徐泾镇农业服务中心有工作编制的5人牵头,加上镇党群办、镇社区服务中心、镇妇联、团委、教委等部门的支援人员 6人以及各合作社的支持人员10人,成立了共计21人的业务技术团队,并细分为管理、农业生产技术、品牌营销策略3个团队。同时对团队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并科学合理地进行职能安排,以尽力发挥出个人的特长。

2.1.1 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由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主要由镇党群办、镇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各合作社负责人组成。团队职责是以农业旅游为中心,结合各村特色,做好总体规划方案。例如,对河道多、土地较闲散的区域,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加以自然环境改造,发展以经营为主的休闲农家乐产业;对土地集中连片的区域,发展以生产为主的设施农业,支持发展高端有机农业;对条件暂时还不成熟的农户或合作社,组织自产优质农产品实行“三进”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

2.1.2 农业生产技术团队

农业生产技术团队由镇农业服务中心业务骨干组成,包含栽培、植保、种子、土肥等专业人员,同时邀请市、区农技中心专家前来指导。

2.1.3 品牌营销策略团队

品牌营销策略团队由镇农业服务中心、合作社行政人员组成,统筹全镇农业资源,合理分配,组织策划各类活动,打造徐泾品牌,同时,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慕名参与。

2.2 适度推进规模经营

为推进都市农业转型,徐泾镇适度推进了规模经营,据统计,徐泾镇现有农业合作社12个,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劳动力600余人,经营的耕地面积近267 hm2。能根据合作社自身的生产能力及区位、地形、河道等特点,徐泾镇现有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合作社6家,如锦乐合作社是一家专业生产宾馆特供菜的合作社,其生产的罗勒是特供宾馆的香料菜,生产面积达1.35 hm2,一年四季特约供应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大小宾馆,市场占有率达70%,合作社红薯叶生产面积达2.8 hm2,也是特供本市大小宾馆的保健菜;徐泾镇有发展现代设施菜田标准园,特供企业、学校等单位高品质安全菜的合作社2家,生产面积达54 hm2,常年特供蔬菜6个种类;徐泾镇有发展草莓、梨、桃、葡萄、西瓜等的果品生产专业合作社3家,生产面积达21 hm2;徐泾镇有发展休闲农业、观光花圃游、农家乐旅游、有机蔬菜采摘乐、垂钓乐的合作社2家,生产面积达27 hm2;徐泾镇有为学校和幼儿园提供学农基地、农艺耕种乐的合作社4家,生产面积达29 hm2。这些已进行农业经济转型的都市农业生产面积占徐泾镇现有农业生产面积的50%,都市农业从业人数约占全镇农业从业人数的40%,都市农业收益占全镇农业总收益的70%以上。

2.3 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

徐泾镇利用各类节假日,策划举办了各类活动,如桃花节、采摘节、水果联销节、半价垂钓游日等活动,吸引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前来参观游玩消费,既让市民体验了徐泾农家乐与传统节日的乐趣,体会了徐泾农业旅游的独特风味,又带动了周边消费、促进了农民增收。

2.4 资助青少年学农,培养下一代对农业的情感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让青少年体验现代农业和了解农业发展情况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徐泾农业的发展需要热爱农业的人才,为培养新一代热爱农业的接班人,徐泾镇为青少年提供了学农基地,让青少年自小就能体验农耕文化,激发青少年关爱农业的兴趣。同时,为激发孩子们的学农和参与农业的兴趣,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镇农业服务中心在徐泾小学开辟了一块土地种植各类作物,面积约1 hm2,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长期的技术指导,在这里,不仅师生共同体验了种植的快乐,从中汲取了农业科普知识,还激发了孩子们的学农兴趣,更扩大了休闲农业的应用范围。

2.5 扩大对外宣传

据统计,虹桥交通枢纽周边区域有超过120万常住人口,地铁2号线、17号线沿线约有550万人口,加上徐泾镇本土约39万人口,以服务这些人群为目标,徐泾镇通过《青浦报》《徐泾报》和网络自媒体如“微徐泾”(徐泾镇人民政府官方公众号)、“微徐泾”(徐泾农服中心官方公众号),以及其他社会自媒体渠道,扩大对外宣传并充分展示近期徐泾农业转型的每次活动,吸引了众多人群前来消费。

2.6 提供都市农业转型保障

徐泾镇以党建引领农业为核心,在镇农业服务中心党支部领导下,统筹协调资金、技术、人员等,为徐泾镇都市农业转型提供了保障。其中,资金保障主要来源于市、区、镇3级财政支持;技术保障主要依靠市、区农委职能部门支撑;人员保障主要由镇农服中心协调;宣传保障由徐泾报、镇党群办、镇社区服务中心、镇妇联、团委、教委等部门大力配合。

3 徐泾镇都市农业转型取得的成效

3.1 提升了农村生态环境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势必要提升农村环境,在徐泾镇进行都市农业转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过程中,原来地形复杂、高低不平、断头河道多的区域,通过资金投入、人工改造、种养结合等方式,改善了水质,提升了农村生态环境。

3.2 加快了现代设施农业建设

自2005年至今,徐泾镇现代化设施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全镇已建设设施粮田67 hm2、设施菜田47 hm2,计划建设设施农业生产面积67 hm2。徐泾镇用较少的土地资源,利用农业科技,达到了一年四季都能生产有机蔬菜的目标。

3.3 推进了徐泾农业旅游产业发展

借助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徐泾镇提升了合作社游乐环境,增加了游乐气氛,全方位做大做强了农业旅游产业;再加上各合作社均有符合徐泾特色的高品质农副产品,徐泾镇各合作社能日接待游客2 000多人(蔬菜瓜果采摘期和节假日更是达3 000多人),且餐饮日接待能力500多人,农宿日接待能力60人。这不仅解决了本地农民就业问题,还推进了徐泾农业旅游产业发展。

3.4 成倍增加了农业产值

通过都市农业转型,徐泾镇成倍增加了农业产值。据统计,2016年全镇农业总产值为2 696万元,其中休闲农业与设施农业产值为2 508万元,占比为93%,这是传统农业生产无法企及的。

3.5 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

在传统种养业的基础上,只需策划相关经营活动,主要农副产品自产自销,降低了生产和销售成本。同时推广了徐泾特色农业,使之步入轨道、形成良性循环。

3.6 不断扩大农业影响面

在经济大发展的态势下,农业作为弱势产业,由于增加了休闲观光功能,使之能融入现代经济发展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接近自然的休闲条件和场所,还逐渐附加了第三产业功能,改变了传统农业面貌,扩大了农业影响面。2016年慕名来到徐泾体验农业的人数达2万余人,且有逐年攀升的趋势。

4 徐泾镇都市农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农民对转型的认识不够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农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以纯种植业为主,徐泾镇农民也未能跳出传统农业观念的限制,对农业转型的认识不够,在徐泾镇都市农业转型过程中,未与时俱进、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也未结合当地特色、挖掘历史文化、走出一条具有徐泾特色的都市农业道路。

4.2 农业经营用地瓶颈

都市农业的特点是重经营、轻生产,而传统农业配套的设施农用地政策不适用于都市农业,使新发展起来的部分合作社面临非法用地的困扰,且由于动拆迁等原因,用地资源紧缺,严重影响了都市农业的转型。

同时,在大发展、大建设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的稳定性较差,非耕地保护区的农田的有关规划更是难以落实,且往往与建设项目相冲突,这不仅不利于都市农业的发展,也吓跑了都市农业投资者。

4.3 合作社发展不平衡

徐泾镇的都市农业转型相比其它乡镇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镇内各个合作社之间的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平衡。如转型好、经济效益好的合作社数量占比为50%,而耕地面积占比仅为40%。

5 进一步推进徐泾镇都市农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5.1 转变思想,培育现代农民

为进一步改变徐泾镇农民传统耕种的思想,政府层面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并力求通过3~5年逐渐引导当地农民成为都市农业转型的核心对象,培育成为现代农民。

5.2 放宽农业经营用地政策

建议政府出台符合都市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尤其是用地政策,应根据不同区域和现状,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同时,以“五违四必”为基础,加强对徐泾镇土地管理的力度。此外,不得随便改变土地性质,以确保耕地的稳定性,从而使投资者有相对稳定的用地环境。

5.3 落实农业规划

农业规划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都市农业。因此,要将徐泾镇诸多涉农规划合并为一,并纳入城市总规划加以落实。

5.4 平衡各合作社的特色农业产业及农产品

要根据各合作社自身条件和规模,发展差别化的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引导市民积极参与介绍徐泾都市农业特色及农产品的联展联销活动、农耕农俗体验活动和发现徐泾农业生态美的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等,在活动中积极推广徐泾各合作社间不同的特色农业产品,由点带面,促进合作社共同发展。

5.5 充分利用交通环境

随着新轨道交通17号线的建成,加上地铁2号线及已有的“三纵三横”交通网络,利用徐泾镇交通环境优势必会迎来更多的客流,促使徐泾镇成为青浦区的窗口街镇,从而进一步推动徐泾镇都市农业转型。

猜你喜欢

都市转型生产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用旧的生产新的!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穿越水上都市